APP下载

骨骺损伤的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2012-06-08陈钧兴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平片移位胫骨

陈钧兴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骨骺损伤是青少年儿童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男女发生的比率约4.5∶1[1]。骨折、炎症、肿瘤、放射和化学等因素均可引起骺板损伤。由于骨骺关系到骨的长轴生长、骨端形成或关节轴的解剖位置,且早期诊断困难,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而导致延误治疗。如果诊断错误延误治疗,就会产生骨的生长停顿和关节畸形,如短缩和成角畸形[2]。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骺损伤和评价疗效的最佳手段,它包括X线平片,CT和MRI,而X线平片检查是首选和基础的检查,其主要表现为骺板增宽,骨骺移位,干骺端及骨骺软骨板模糊和骨折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的四肢关节损伤的影像资料,对其中有骨骺损伤52例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2例,女性12例,男性40例;平均年龄14.2岁。腕部桡骨骨骺损伤25例,尺骨骨骺损伤3例,肱骨外髁骨骺损伤4例,桡骨头骨骺损伤3例,胫骨远端骨骺损伤8例, 踝部腓骨骨骺损伤7例,胫骨近端骨骺损伤1例,股骨头骨骺滑脱1例,全部患者均摄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CT10例;MRI6例。

1.2 方法

对52例骨骺损伤患者的影像表现,参考Salter-Harris分类制定的标准重新[3]读片,影像资料均经2位医师独立阅片后进行影像征象分析讨论。

2 结 果

腕部骨骺损伤共28例(53.8%), 肘部骨骺损伤共7例(13.46%),踝部骨骺损伤共15例(28.84%),膝部1例(1.92%),髋部1例(1.92%);Ⅰ型骨骺损伤6例(11.54%),Ⅱ型骨骺损伤26例( 50.00% ),Ⅲ型骨骺损伤12例(23.08%),Ⅳ型骨骺损伤7例(13.46%),Ⅴ型骨骺损伤1例(1.92%)。初诊报告明确提示骨骺损伤的44例,其中CT确诊8例,MRI确诊6例。8例在复诊时对 照健侧摄影或取非常规体位摄影发现。其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 论

骨骺损伤的 Salter-Harris分型及影像学表现:Ⅰ型,骨折线仅穿过骺板软骨,造成单纯骨分离。5岁以下儿童多见,最常发生在手指和足趾,表现为骺板增宽,无干骺端骨折线,病理性骨骺分离也常见。在X线照片上仅可见骨骺骨化中心移位,易漏诊,尤其无移位时,双侧对比检查是必要的方法。Ⅱ型,最常见,骨折线穿过骺板再向干骺端延伸,即骺分离伴骨骺端骨折。由于软骨在X线平片上不显影,故平片上仅见干骺端有三角形骨片也称角征(Comersign),骨片常和骨骺一起移位,常与骨干骨皮质成角,凸侧骨膜撕裂,凹侧骨膜完整,不能诊断为单纯的骨干干骺端骨折,实际是骺板和干骺端骨片一起与骨干分离。多发于10~15岁青少年。Ⅲ型,骺分离加骨骺骨折,多见于10~15岁,胫骨远、近端骨骺好发,骨折线由关节面呈纵行裂隙穿过骺板软骨肥大细胞层,然后沿骺板软骨到周围,即不累及干骺端,只累及部分骺板。影像学表现为骨骺分离,移位轻,骨性关节面不平,出现台阶状改变,可产生畸形及关节炎。Ⅳ型,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即骨折线自干骺端穿过骺板软骨进入骨骺。肱骨外髁最常见,好发于10岁以下,纵行骨折线由关节面通过骨骺骺板软骨及干骺端一部分,将骨骺干骺端一分为二。影像学表现为干骺端,骨骺骨折片,骨折片可分离(或)向外移位,关节面不平,错位,常产生畸形。Ⅴ型,垂直暴力引起的骺板软骨压缩骨折;仅发生膝、踝关节,好发于是2~16岁,最易误诊或漏诊为扭伤。影像表现为患部骨骺轻度压缩变扁,骺软骨板变扁,在X线上不能立即看到诊断征像,诊断相当困难;MRI表现患部骨骺、干骺部及邻近组织明显水肿,信号不均匀。

表1 52例患者Salter-Harris分型与骨骺损伤部位情况

正常骨骺向干骺端分四层,分别为生长层、增长层、肥大层、干骺端。细胞间充满软骨基质或细胞间质,基质层提供了骺板的强度,软骨间质含硫酸软骨素和胶原纤维。生长层和增长层间质丰富,胶原纤维多,比较牢固,此二层X线不能显示,干骺端基质钙化,形成先期钙化带,加固此层。肥大层细胞大,间质少,胶原纤维最少,是骺板软骨最薄弱的地方。骨折线总是在钙化和未钙化软骨的交界处,X线不能显示此骨折线。

影像学检查在骨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X线平片是诊断骨骺损伤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也应是最先进行的影像学检查。骨骺损伤的最初诊断往往是通过X线平片而得出的,其可以较好地显示骨骺移位、骺板增宽或变窄、骨骺损伤等。三角征或板征对诊断Ⅱ、Ⅳ型损伤十分重要。前后位和侧位照片对于移位的骨折具有诊断意义。CT 能进一步丰富骺板创伤的诊断信息及判断是否累及生长板,已被广泛应用于骨骺板损伤的诊断[3],常用于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检查[4]。MRI可清晰显示骨骺部位软骨结构,显示传统X 线平片所不能检出的早期软骨改变或隐匿性骨折,有助于发现骨骺早期改变和关节解剖情况,从而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常用于评估骨折块的位置和软组织损伤。

通过本组病例回顾分析,我们发现,X 线平片对于骨骺板的隐匿性损伤常难以诊断,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误。因此,对尚不能诊断的或有疑问的病例应再根据X线平片的表现按照Salter-Harris分型结合患者年龄、外伤原因、部位和临床表现等再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项目,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常规X线检查有助于骨骺损伤的诊断或选择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手段,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应用适当的影像技术,为患者选择最合适和最必要的检查,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和控制费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阎逆修,钱鸣.试论骨骺损伤[J].医药世界,2006(12):109-110.

[2] 邓兴吉.骨骺损伤90例X线平片诊断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1(21):28-29.

[3] Decampo JF,Boldt DW.Computed tomography of partial growth platearrest: initial experience[J].Skeletal Radiol,1996,15(5): 526-529.

[4] 刘筠,刘志强,韩悦,等.磁共振对骨骺部位损伤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1(5):11-14.

猜你喜欢

平片移位胫骨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冠心平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抗氧化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