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发展对人类传播事业的影响

2012-06-06汪名鸣

科技传播 201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影响

汪名鸣

摘要 在人类传播的历史中,科学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传播事业的进程。本文试从传播媒介形态、传媒产业的形成发展、传播中语言形态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传播事业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发展;人类传播;媒介形态;传媒产业;语言形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009-02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传播的发展史。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播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丰富,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信息系统也日趋发达、日趋复杂,人类社会也日趋进步。而在所有这些进步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

1 科技发展对传播媒介形态的影响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对媒介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非常积极的评价。他提出的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奉若经典。他指出“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由此可见传播媒介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从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所能选择的媒介工具的数量呈加速增长的趋势,而这种加速发展的推动力正是科技的进步。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是以人类用于传播的媒介形态的变化为标准的。回顾人类传播的历史,人类传播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传播媒介形态发生革命的结果;而媒介形态的每一次变革,又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产物。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中,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类能制造工具、利用工具。随着人类学会利用工具,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工作的范围也日渐扩大。于是人类的族群日益壮大,生产分工开始出现,人们需要更多地协同劳作。如果人类再仅仅借助于声音、鸣叫、手势等原始的手段进行交流,是无法顺利实现协同工作,不能满足生存需要的。这种对交流的迫切强烈需求,导致人们渐渐以一些固定的声音代表特定的事物,特定的感情,最终语言的诞生了。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是科技因素。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日趋复杂,人类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类积累的知识在不断地增加,而语言作为口语媒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越来越大的环境空间,原始人类开始用结绳、画图等方式来记录事件、传送信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演变,人类社会终于又出现了重大的文明成果——文字。文字的出现打破了语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把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并传递到远方。以纸为载体的手抄文本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形态。这仍然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前进的结果。语言和文字的传播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之内仍然具有旺盛的活力,并成为各种传播形式的基础。

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印刷时代的到来才有了改变。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的基础上的。特别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出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到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了横扫欧洲的工业大革命,机械制造技术不断革新,新的能源动力不断得到发现运用,印刷技术也随之大大提高,迅速实现了从人力生产到机械大生产的跨越。于是,大量廉价的书籍、报纸等印刷品得以随之产生。

19世纪80年代前后,以电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对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开启了人类电子传播的大门。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产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等新兴媒介飞速发展。从此,人类传播的手段更加丰富,不仅可以记录下文字,还能记录、实时传输声音和影像。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传播媒介再次迎来了它的飞跃式发展,不仅出现新媒体——计算机网络,而且传统媒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70年代才出现的计算机互联网,现在已经把世界连接起来,成为力量强大的“第四媒体”;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向网络进军,出现媒介融合的趋势,电子报纸、杂志大行其道,电视节目可以在线收看;而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卫星电视进入全球千家万户,现在全球观众能同时收看相同的节目、直击事件发生全过程;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带来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用手机收看电视节目……新科技革命颠覆了我们对媒体固有形态的传统观念。

进入电子传播的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媒介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媒介发展的成果。科技成果运用于传播领域的转换时间越来越短。美国学者韦伯对人类传播的历史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如果把人类历史100万年当作一天来计算,那一小时则相当于41666年,一秒钟则相当于11.5年。他经过计算,得出结论:人类原始语言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相当于这一天晚上9:33;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晚上11:53;活字印刷术则于11:594”出现,距离午夜仅56秒;无线电发明距离午夜7秒;广播距离6秒;电视距离4.5秒;电脑仅3秒。

2 科技发展对传媒产业产生发展的影响

传媒产业的形成,发端于19世纪于美国诞生的“便士报”。

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英国开始,带来了横扫欧洲的工业大革命,机械制造技术不断革新,新的能源动力不断得到发现运用,欧洲各国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大生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商品贸易日益频繁,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商业信息的重要性显得益发重要,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渐突出,对信息的需求成为传媒产业诞生的市场基础。

各国开始工业化的进程后,城市规模开始扩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高密度的城市人群。同时随着造纸术和机械印刷的发展,文字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由于有了廉价的印刷品,文字的使用,知识的传递不再只是贵族、僧侣阶级的特权,文化知识开始普及,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城市人口中识字的市民普遍增多,这一人群的出现为传媒产业的产生创造了潜在的客户群体。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印刷、造纸的成本下降,为廉价报纸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在这种种条件的催化下,“便士报”——世界上最早的大众报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国诞生了。而归结起来,“便士报”的诞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报纸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大规模发展起来。从此,传媒产业从报业开始了它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媒介不断产生——广播、电视、网络,传媒产业的疆界也随着新媒介的产生而不断扩展。广播业、电视业、互联网相继出现并走向繁荣。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经济利益的驱策下,传媒产业开始突破单一媒介的界限,出现了媒介融合的趋势,传统的报业、广播与电视、网络之间相互渗透;同时,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传媒产业跨越国家的界限。数字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传播突破一国的范围,向全球扩展。其结果是传媒产业出现媒介集中化与全球化的趋势。这一切都是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而这背后则是科技在发生作用。

毫无疑问,科技发展对传媒产业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它所带给传媒产业的就只是一片光明。随着高科技(如卫星技术、数字技术)普遍地运用于传媒产业中,要从事传媒产业的经营就需要比过去更雄厚的资本支持、科技支持、人力资源支持,也就是说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大型媒介集团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传媒产业将会出现市场竞争的缺乏,造成日益严重的媒介垄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这样超大媒介集团的诞生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媒介集团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它们拥有技术上、资金上、经验上的绝对优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它们利用其自身优势向不发达国家迅速扩张,倾销其媒介产品,对不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由于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发达国家传媒产业的扩张背后必然伴随着其文化的扩张,造成对不发达国家民族文化的破坏,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破坏。

由此可见,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肯定它对传媒产业发展的积极贡献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由其带来的种种弊病,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3 科技发展对传播中语言形态的影响。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一直贯串着人类传播史的始终。但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语言在传播中的作用,传播中语言的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的最主要工具。语言是口语化的,简单易懂。进入文字传播时代,文字产生使所指事物和语音分离,也使发声的人同声音分离。它弥补了口头语言时空障碍的缺陷,具有了规范、便携、能长期保存等优点。在语言表达上,这种书面语言与过去的口头语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口语的表述是随意的,浅显的,所承载的信息是简单易懂的;而书面语言,它是规范的、逻辑性强的,它所承载的信息是复杂繁多的。特别是在这一阶段,文字的使用是贵族僧侣阶级的特权,是一门独特的技能,我们可以看到用于记载的书面语言,和用于日常交流的口头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是相互分离的,书面语言一般较为晦涩难懂,难于被普通人理解。

进入印刷时代,社会大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有阅读能力的市民阶层产生,文字的使用不再只是贵族的特权。报纸产生后,不论它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还是作为刊载信息的商品。报纸、书籍这样的产品面对的都是普通的大众,如果要将报纸、书籍顺利卖出,让大众接受,就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用于表述的书面语言有通俗化的趋势,表达不再如过去那么晦涩难懂。此阶段大众传播的媒介是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因此,书面语言是此时大众传播中所运用的主要语言形态。

当电子传播时代到来,媒介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运用的语言形态也随之变化。随着广播、电视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声音的远距离传输。广播、电视的兴起,把口头语言又带回到大众传播中来,在大众传播领域,不再只是书面语言一统天下。虽然广播、电视都要通过声音传播信息,但两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相较而言,因为广播完全是依靠声音为载体传播信息,而且广播电台多是区域性的,因此它的语言更加俚俗,更加贴近听众。电视则是用影像和声音共同传递信息,语言的运用必须要配合影像。同时,正因为有画面影像的帮助,电视语言能够传达一些更为深层的信息。但总体来说,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特征,语言的口语化,在深层报道上不如印刷媒体有优势。

传统媒体报纸在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后,其文字表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电报出现后,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将重大消息公之于众,记者在采写到新闻后用电报传递消息回报社,在语言表达上重点突出,简洁明快,适应了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节奏。随后广播、电视的出现给了报纸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电视,它是声画合一的媒体,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报纸为了与之竞争,出现了对事件的深入采写,解释说明性的特稿应运而生。而且,随着分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的报纸依据其不同的市场定位、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报道。

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的问世,对语言的运用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一个人际传播的中介,它赋予了大众更多的主动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网民们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语言“网络语言”,比如大虾(大侠)、东东(东西)、酱紫(这样子)、GF(女朋友)、青蛙(丑男)、很S(拐弯抹角)、恐龙(丑女)、偶(我)等等。而且,这种网络语言现在已经超越网络的使用范围,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这种大范围的对语言的创造,在过去的时代里是从未出现过的,也是过去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这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力量,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发展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传播事业,并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本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的科技从理论转化到实践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还远未结束,并在加速发展着,我们不能确切知道这个科技浪潮最终会将我们带向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发展必将推动人类传播事业继续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

[2]陶丹.从电报到网络.中国记者,2000(12).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科技宣传
发电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