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以及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的调查

2012-06-06王东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王东霞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以及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的调查

王东霞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中确立母语文化地位,解决母语文化的地位失衡现象,以构建高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合理模式是在跨文化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调查大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输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构成交际中母语文化输出的障碍和缺失的原因及程度,提出应对这种文化交流失衡所应采取什么样的相应的对策。

母语文化;调查问卷;大学英语学习

一、引 言

母语文化地位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个比较隐性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来看,所涉及的母语文化内容很少,从教学者角度来看,对其重视程度和教师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也是参差不齐;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英语学习导向更多地放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面。总体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承认:学习英语离不开其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重视目的语文化学习十分必要,但更多地是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1]。长期以来对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过度强调以及对本土文化重视不足使得在用英语进行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地加大了“文化逆差”,产生了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失衡现象。近几年来全球升温的“汉语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国内英语课堂语言交际里中国文化的缺失或弱势地位。忽视了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人,很多时候却不能够用英语表达、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中国文化失语症”[2]。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本文作者在所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中针对英语学习中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以及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从目前大学生对文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和语言文化的教学现状中找到问题,寻求对策,以实现课程要求中对跨文化教学的真实需求。

二、问卷的设置和调查的结果

问卷从了解学生对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态度、状况和需求出发,对大连大学大一大二的文理医不同专业53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因为大一大二学生是英语必修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有着实际需求和切身感受,能比较有利地进行本问卷中所设置问题的作答,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母语文化的学习状况。本次问卷回收524份,回收率达98.8%。问卷设置要求对问卷的每个问题的作答是单选,问卷收集后,对每个问题的选择按照在总问卷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计算,得出对每个问题的选择的结果。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可靠的。表1是问卷所设置的12个关于母语文化态度和状况的问题和学生回答每项选择所占的百分比:

表1 12个关于母语文化态度和状况的问题和学生回答每项选择所占的百分比

三、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从问卷的第一题中所反映的大学英语学习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很少”的占了53%,“很多”的只占了9%。根据统计数据调查,目前各教材对中国文化仅有零星的涉及,使得培养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从谈起[3]。我们知道,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教材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最主要的载体。大学英语教材既要体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又要兼顾文化学习的知识性,教材内容应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既不能忽略目的语文化的了解,也不可缺失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由于中西比较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自己和他国的文化,教材中应适当增加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于一体,充分满足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对文化教学的重视。

从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意识还是较强的,在回答“你觉得英语学习中学习中国文化在何种程度上有意义”、“你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态度是:”,“在你的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知识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你认为中国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你认为中国文化在课堂上补充的必要性”、“面对全球汉语热的趋势你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交流的意义”等态度和需求的问题时,从问卷反馈的结果中都能反映出学生们对母语文化在目的语学习中的作用的认可和需求,如在“你认为中国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中选择“意义很大”的占64%,在“面对全球汉语热的趋势,你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交流的意义”中选择“非常大”的学生比例是73%,这说明了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素质能体现出中西文化交际所应有的均衡性,学生会很喜欢接受这样的语言与文化合理结合的英语教学。

从问卷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提升跨文化学习中重视母语文化学习的难点。如选择“当被用英文提问到中国文化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你最可能碰到?”时,选择“英文能力有限”的占62%,选择“中国文化涉及的词汇表达困难”的占35%,这就说明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还是语言问题,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学习只能在英语语言教学的框架中进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衡量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始终是在于外语学习者对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作为外语教师要明白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从语言的角度教文化”转变为“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语言始终是外语教学的重心所在,文化的学习绝不是让英语教学核心转移,而是让语言承载文化来促进语言学习取得更大成效,文化学习是语言教学的深化,母语文化的引入要求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因为中国文化引入的重点、方式及份量还都必须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相适应,否则,就变成了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的本末倒置的情况。在问卷中“假如开设一门英文中国文化课选修课,设想一下对你将有何影响?”,选择“有作用,但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才能显现出来”的占53%,选择“有利于现在的英语学习和今后的就业”的占39%,选择“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完全没有作用”的只占7%和1%。因此,可以说学生在英语的必修学习的之外有对母语文化学习的意识和需求。在问及“假如将开设一门英文中国文化课,你希望从中学到什么?”时,回答“如何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占56%,说明确立“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是符合学生本位的需要的。

四、母语文化教学对策思索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不难看出:学生的母语文化学习需求与英语教学实际状况不相符合,需要教学者探索途径,弥补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母语文化的缺失或不足。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教学既是当代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使命体现[4]。母语文化在在英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是作为与域外文化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域外文化的特征和不同,从而也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特征加深理解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双向文化意识和文化互动能力。二是通过文化意识的导入和学习,对学生的母语文化心理进行调节,调动学生对域外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解决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从而促进语言的学习。针对问卷所反映出的学生的母语文化学习态度和需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可以有的放矢地将母语文化适度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的。

首先,要有规划地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母语文化素养。当今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所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在教学中既承担语言教学的重担又担负文化教学的重任,而在文化教学中不能缺失母语文化导入这一环。要做到这一点,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要具备比较全面的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修养和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这种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识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于思维之中并体现输出于语言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独特鉴赏中西文化的文化素养,要对一般的文化内动力以及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并相当敏感。他们是异域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和阐释者,对异域文化的价值判断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保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部分。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为母语文化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课的口语陈述布置相关文化话题,也可以以写作操练的形式来表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注重语言的难度适当并与趣味性相结合,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于不同的母语文化地域,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文化内容以任务型的教学形式适当布置,会起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重功效。

再者,重视母语文化的引入、深化文化教学也可以采取一些其它的渠道,比如开设英文中国文化选修课、中西文化对比选修课或中国文化英文讲座等。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课时有限、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难以兼顾的实际困难,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让那些对母语文化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际方面得到更系统的知识。

另外,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效果较好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形式是将时事文化、新闻热点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材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制作成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课件,每次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意识的导入,通过实际教学的反馈,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既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增加了语言的实用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将母语文化有意识地融入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者的时代使命,在现行教材内容不能满足目前跨文化中母语文化的条件下,需要教师们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质,自主创新,选择出具体实用的方法和手段。否则,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学仍是一个朦胧、模糊的概念,很难有效地实施。

[1]魏云.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30-34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3]李超,刘爱真.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改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2):120-122.

[4]曹威,陈海霞.母语文化教学:大学外语教学价值反思与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10-11.

A Questionnaire on Attitude towards Native Culture from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ve Culture and English Study

WANG Dong-xia
(English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It is signi fi cant to establish native culture status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mbalance of native culture status and to construct the rational cross-cultural English teaching pattern.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about what the situation is and what the problems are for the native culture output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and analyzes the obstacles in the native culture output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reasons and extents of the de fi ciency.I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cultural exchange imbalance.

native culture;questionnaire;college English study

G472.3

A

1008-2395(2012)01-0113-04

2011-06-05

王东霞(1964-),女,大连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研究。

基金课题:大连市2010年社科项目(10DLSK043)“确立母语文化地位,构建大连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新模式”成果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