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工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2012-06-04方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工业园和谐发展

方芳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城镇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以陕西省商州区荆河工业园为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现阶段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作为背景分析提出了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的模式、内容、方法等,为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工业园;小城镇;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和谐发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Shaanxi Province Shangzhou District Jinghe Industrial Park, for example,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t this stage as a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ode of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 methods, and reference the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KeyWbrds:Small town;Industrial Park;The planning and desigh;Spatial distribu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近年来,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基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政策的出台在全国迅速展开,掀起了一股发展高潮。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实践缺乏系统规划和理论指导,与国家宏观政策处于脱节状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影响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小城镇和工业园和谐发展为目标,选取陕西省商州区大荆镇为例,对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力求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模式、内容、方法等,以促进小城镇和工业园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荆河工业园位于商州区北部,秦岭南麓,丹江上游,商州区北部的大荆镇,距城区35公里,距西安90公里。荆河将园区一分为二,洛洪公路从中部横穿而过,西合铁路纵贯东南,正在修建的西商高速公路在李庙乡有出入口距大荆镇3.5公里,使得大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商洛市依托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打造活力经济板块,由此全面带动商洛产业开发。因此,依托大荆镇建设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将使大荆镇充分借助工业园区这一平台,聚集发展要素,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大荆镇及商洛经济的飞跃发展。

荆河工业园的规划原则

为了促进大荆镇与荆河工业园的和谐发展,营造两者发展的双赢局面,荆河工业园的在进行规划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适用性”的原则。根据园区自身的地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管理模式等特点提出适用于园区自身发展的适用性原则。规划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摆脱局限性束缚,开拓思路,服从需要。

(2)“协调”的原则。强调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规划结构与布局上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一致、近期与远期的协调一致、工业与配套设施的协调一致。

荆河工业园的功能布局

荆河生态工业园的发展重点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加工业和生物深加工产业为主导发展产业,使其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一个集生态、文化、科技、绿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园区。根据以上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园区内功能结构划分如下:

区内总体分为两个区域:大荆镇小城镇建设区和商州区荆河工业园区。其中工业园区的结构总结为:“一核、一带、多片区”。

“一核”:即围绕原大荆镇中心设置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工业园区服务核。该服务核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包括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职工公寓住宅地、产品销售市场,商业金融等功能,形成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核心。

“一带”:以贯穿园区南北的荆河为纽带,通过综合治理,建设荆河沿线生态景观,维持园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营造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荆河沿岸成为旅游休闲、生活办公的重要通道。

“多片区”:规划区内总体分为小城镇建设区、配套服务区、仓储物流区、食品加工区、农特产品加工区、医药加工区六个片区,以上功能结构的划分以荆河工业园的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以生态农业产业链、旅游产业链、生物包装产业链以及中药材循环发展产业链四大产业支撑,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荆河工业园的功能布局侧重工业园功能与小城镇功能的衔接关系,两者通过配套服务区联系,服务设施在方便城镇居民生活的同时,为荆河工业园提供了服务设施的支撑。为了保证城镇环境不受工业园的影响,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林产品加工区与食品加工区分布在小城镇建设区附近的区域,具有轻微污染的医药加工区与小城镇建设区相对分离,以保证城镇环境不被破坏。仓储物流区则分布在对外交通的枢纽部位,方便园区与周边区域在物质上的交流。

荆河工业园和大荆镇依托荆河景观通廊将各功能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属于典型的块状布局模式中的中轴布局式,以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通过荆河景观通廊将小城镇建设区、配套服务区、仓储物流区、食品加工区、农特产品加工区、医药加工区六个功能片区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布局模式有利于建设时序的展开,建成后各功能区功能也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荆河工业园的土地利用规划

(1)荆河工业园用地现状分析

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分布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农林用地等,其中农林占总用地的62.8%。水域面积占总用地的7.0%;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24.9%;公共设施占总用地的7.0%。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荆河工业园规划范围内用地现状不尽合理,镇区生活用地、商业用地混杂的现象比较严重。园区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偏高且布局过于分散,公共设施用地和生产性用地所占的比例偏低,防护绿地过少以及内部建筑布局混乱,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低。现状用地的分布导致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难以完善,极大的影响了大荆镇产业和人口聚集效应的发挥,造成大荆镇发展缺乏动力,城镇建设缓慢等影响大荆镇健康发展的问题。

(2)荆河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

荆河工业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大荆镇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通过空间规划达到园区带镇发展的目的。针对荆河工业园用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规划后的荆河工业园的用地主要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四大部分组成。对各个功能用地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了公用设施用地的比列,为园区发展和镇区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服务设施的支撑。将居住用地集中在小城镇建设区内,以荆河工业园的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对工业用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增加了仓储用地,为园区工业提供配套服务。具体用地布局如下:

居住用地:结合大荆镇的现状情况,主要集中在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原孟村、果园村拆迁群众安置住宅用地布置在小城镇建设区域。

公用设施用地:其中行政办公用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工业与居住之间的管理服务区,设置工业园区相关的管委会以及各项办公服务建筑,主要为在此的工业企业提供办公管理服务;另一部分主要为在此居住工作的居民服务的。它布置在居住区中心,被居住用地环绕。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均设置在居住区中心,为小城镇居民服务。

工业用地:针对产业的不同加工类型、深度,再结合考虑其他配套工业等因素,将工业用地划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以一类工业为主,严防污染,力求做到废气、废渣循环利用。各工业地块内绿化率较高,充分体现现代化工业园区内的风貌。注重工业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性质的企业相对集中,大运量、有轻微污染的企业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相对分离。

仓储用地:工业园区内分布有大量的物流,考虑到周边用地性质及交通情况,规划中共设置了一块仓储区,以满足周边省市和园区内部的产品存储与流通。

荆河工业园用地布置结合周边区域的关系、大荆镇用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进行了合理安排,既有利于生产,又充分发挥了大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工业园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荆河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在工业园区内单独布置以避免干扰,行政办公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兼顾工业园和大荆镇合理布局,为荆河工业园工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方便大荆镇居民的生活。

荆河工业园的道路交通规划

(1)荆河工业园原有道路情况

荆河工业园原有道路系统比较混乱,大荆镇原有的道路宽度和道路设施无法满足荆河工业园发展的需求。现状道路情况如下:

①铁路:西(西安)合(合肥)铁路从镇区南部穿过,现为单线铁路,年货运量1900万吨。园区距离西合铁路砚川站仅2公里。

②公路:西商高速路线全长约123公里,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20、100、80公里/小时八车道(前18.3公里,西安至蓝田县营坡村)和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洛洪路是洛南县对外的一条交通要道,二级公路,与312国道相接。从洛南到洪门河进入G312国道的一条快捷通道。

③镇区内部道路现状:沿荆河两侧有两条主路、其它小路穿插于两条主路间,道路尚不成系统,道路质量较差,大多数道路都很窄,有些道路车辆无法通过。

(2)规划后荆河工业园的道路交通系统

按照园区平面布局,为保证用地的完整性,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现状道路在园区内需要调整并拓宽。规划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通过铁路、公路与园区内部进行衔接,其中:

①规划后的对外交通系统

铁路:西(西安)合(合肥)铁路从园区南部穿过,通过大板路连接。园区物流可以直接依托砚川站和西合铁路进行长距离运输。

公路:规划后,西商高速路线在李庙乡设有出入口,距工業园3.5公里左右。洛洪路进出工业园交通流向为北向进入。在洛洪路二级公路南向分别开有二个出入口,西出入口主要承担园区货流,东出入口作为综合性出入口。在园区东大门处,布置一座新客运站。

②规划后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路网结构:工业园区内部道路规划为“三横、两纵”的骨架系统,路网形式为平行“井”状路网结构,线型平顺。“三横”即为贯穿工业园区的纬三路、纬六路以及堡子村路,“两纵”即为荆河两侧的滨河路以及城镇建设区的经三路。

将工业园的道路系统与大荆镇的道路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路网形式属于方格网状,线型平顺。这种路网具有结构清晰,通达性好的特点,并便于工业园区地块的划分。工业园道路规划与大荆镇道路交通规划紧密衔接,不仅为荆河工业园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而且更好地体现了大荆镇的建设风貌、环境质量。

荆河工业园的景观规划

(1)荆河工业园的景观规划

通过荆河绿化景观廊道,将工业园和大荆镇的景观相衔接,形成工业园和大荆镇相互渗透的景观,以满足两者在景观营造上的协调性。荆河两侧绿化带,规划配置各种植物及小品,布局放大成为街头公园,形成开敞连续的绿化景观空间。保证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控制共建尺度、建筑风格,形成园区干道两侧的建筑景观廊道。以规划的集中绿地、广场、标志性建筑及园区出入口作为园区的景观节点。在园区各个重要节点位置的具有大荆镇地方特色的建筑、雕塑、植物、景观小品等,增强园区的特色和可识别性。

(2)工业园和大荆镇景观协调性体现

①工业园景观与大荆镇镇区景观相协调

大荆镇建设区内建筑以多层为主,与现代发展相呼应,并且延续了传统风貌。同时注重现代和传统的协调统一,营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工业园区景观要满足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同时注重建筑风格、环境设计、空间结构等对个性特色和整体开发效果的影响,注重绿化和环境的营造,并与周边大荆镇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工业建筑和景观成为园区景观的组成部分。镇区景观与工业园区景观相协调并相互渗透,使园区面貌具有现代感、优越感、新奇感,增强吸引投资的感染力。

②周边山体绿化景观规划结合地方特色

大荆镇周边山体,均种植有核桃、板栗、中药材等农产品,荆河工业园利用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的优势,在园区外打造观光农业自然景观。通过特色的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体现园区的生态理念。园区外围形成具有农林观光、休闲娱乐、山野生态绿色的休闲旅游,作为园区的生态大背景。

结束语

文本针对目前小城镇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归纳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分别从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原则、功能布局、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规划设计要素结合荆河工业园进行了实例论证分析。力求通过规划设计,促进工业园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功能布局方面:城镇用地结构与工业园功能布局优化配置研究是小城镇工业园规划的核心问题。在规划中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城镇建设用地与工业园建设用地分割管理的局面,以工业园与小城镇功能协调布局为规划原则。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在道路交通规划中要注重小城镇和工业园道路交通体系的衔接关系,强调两者在道路交通系统上的统一规划;在景观规划方面:提出工业园的景观规划应与小城镇特色紧密结合,创造出符合小城镇特色并与小城镇景观相协调,融为一体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兴华.小城镇规划论纲.城市规划,1999(03):8-10

[2]崔功豪.小城镇规划的若干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0. (1):44~45.

[3]崔功豪等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刘永强,沈社保 走出小城镇建设的误区[J] 城市规划会刊,2000,(5)

[5]陈有志,袁军 小城镇沿过境公路发展的利弊[J] 规划师,2000.(3)

[6]郑娅,刘永红,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00,(6)

[7]阳建强,王海卉等著.《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07:25-3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工业园和谐发展
地下工业园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南阳市主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