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环境热调控技术及设施应用1)

2012-06-02吕桂菊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变温屋面降温

吕桂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温室是作物生长的载体,是提供热能源的主要供体,直接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太阳辐射是温室热能力的的主要来源,当Qin>Qout(收﹥支),室内蓄热升温;当Qin=Qout,热量收支平衡恒温;当Qin<Qout,室内失热降温。通过增补和消减供给温室内热量的措施,达到升温和降温的目的,最大化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1 园艺设施内的温度特点

透明覆盖物对太阳的辐射透过率可达80%~90%,地面和作物的长波辐射透过率仅为6%左右,使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蓄积在温室内,使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有四季区分,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几乎不存在冬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外界,平均温度高于外界;气温分布严重不均,上高下低,中部高四周低,单屋面温室夜间北高南低;土温较气温稳定,中部高于四周,30cm以下土温变化很小。

产生原因:太阳光线入射量不均;园艺设施内气流运动的影响;加温技术影响温度分布,面热源优于线热源和点热源、单屋面温室加温,热源设在南侧墙,温度分布均匀;通风技术影响温度分布,通风口附近温度较低,通风时应“先开天后开地”。

2 园艺设施热量损失的途径

主要途径贯流放热、缝隙放热、地中传热。贯流放热,透过覆盖材料和结构材料放出的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70%,高时可达90%左右;缝隙放热,园艺设施内外空气交换而导致的热量损失是贯流放热的1/10,包括潜热(经通风换气排出水汽而散失的水的汽化热)和显热两部分;地中传热热量在土壤中的垂直传导和水平传导。白天日光温室地面吸收的的太阳辐射超过地面的有效辐射,地面和空气升温,热量以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带到覆盖物的内表面。夜间室内地面和围护结构(后墙和后屋面)进行有效辐射,白天存储的热量补充到温室内,缓和空气和地面降温的速度,由于室内外温差,贯流放热加大,由于夜间通风口关闭和外覆盖等防寒物,减少了贯流放热和缝隙放热,冬季室内气温一般一夜只降低5~7℃。改善温室的维护结构是减少室内贯流放热和缝隙放热的有效途径,是减缓室内降温,保持作物正常生长的所需适宜温度的有力保障。温室墙体传导散热量占总耗热量的20%~25%,前屋面散热占总耗热量的70%~80%。传统温室造价成本比例来看,后墙、后屋面造价占总造价的70%~74%,前屋面及外保温材料之战总造价的20%~23%,造成保温效果不好的弊端。

3 设施热环境调控技术及设施应用

热环境调控以其调控目的不同,分为保温、增温、降温、变温四种不同的调控措施。

3.1 保温技术及设施应用

3.1.1 保温墙体的合理设计

温室墙体兼有隔热和储放热两个功能,传导散热占到总散热的20% ~25%,改进或创新墙体结构,增加蓄热量或蓄热面积,减少热损失,是近几年温室保温研究的重点。目前大多数菜农采用低价的土墙温室(单一材料),要保证土墙厚度在1~1.5m,才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异质多功能复合墙体的应用:①内墙采用24cm红砖,外墙采用24或37cm红砖墙体或加气砖、中间填充5~10c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具体依据各地区气候条件而定)。内墙起到白天蓄热,夜间放热,中间层热阻高,时候强总的热阻提高3.0m2·℃/W以上,保温隔热和蓄热功效提高15%左右。②蜂窝墙体,内层砌筑为“跑不变,中间隔一块缩回2寸”,形成“蜂窝”形状,保温墙体结构为砖砌体0.5~0.7cm,外贴10cm苯板,然后抹水泥沙浆2cm。表面积增加30%,蓄热在不加温的情况下内外温差达30℃、释放热延长2h、能源损耗降低5%、原材料节省2.5%。③轻材质保温墙体,墙体宽0.5~0.8m,墙体两侧为镁刚夹芯保温板做挡板,内衬塑料薄膜,中间填充稻壳或稻草、珍珠岩,内外墙体护板粘贴25mm挤塑板相当于870mm砖墙保温),保温效果可达到一夜下降2℃(室外-30℃情况下),在长春已进行大规模冬季不加温生产。④异质复合相变材料(就像利用水和冰相互放热、吸热原理)墙体,采用石灰粉10%~30%,水泥30%~55%,珍珠岩2%~5%,水8%~12%及防冻剂组成,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初凝24h封装制作砌块成品。相变墙温室内的温度波动幅度比普通温室小3.5℃,白天温度平均可降低1.7℃,夜间平均提高0.62℃,最大可提高3.3℃。

3.1.2 保温覆盖材料的应用

主要用于增加透光面夜间的热阻,传统的外保温覆盖材料有草帘,但层保温能力5~6℃,双层14~15℃;草帘上加一层由四层牛皮纸复合的纸被,保温能力8℃左右;棉被为7~10℃。目前应用主要由微孔泡沫塑料、毛毡、蜂窝塑料及防水材料构成,重量仅为传统草帘的10%~30%,保温能力14~15℃,便于机械操作。

多层覆盖,选用PE或EVA农膜,显著提高保温性,早春“三棚四膜”比单层棚膜最低温度提高10~12℃,定植期提前30天,蔬菜上市期提前30~40天,经济效益提高1~1.5倍。

3.1.3 前沿(或东南西三面)隔热板的设置(防寒沟)

主要减少缝隙传热,新型日光节能温室通常采用5~8cm厚的聚苯板隔热,埋的深度,根据当地冻土层,哈尔滨地区100cm。

3.1.4 地中热交换系统的设置

冬季因温度过高而通风降温,使热资源浪费,为蓄积白天富裕热量来补充夜间降温时室内热量不足,建议采用地中热交换系统,在40~60cm地下铺设通风管道,与轴流风机相连,白天向土壤中贮热,出风口温度降低6.5~7.5℃;夜间释热,出风口温度升高4.5~5.3℃。

3.1.5 膜下滴灌技术减少潜热损失

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消耗大量的气化热,恶化温室热环境,可提高地温2~4℃,采用无滴地膜,提高地膜透光率。

3.2 增温技术及设施应用

3.2.1 空气加温

为辐射采暖,利用电加热或燃气加热辐射的大量红外线转化为热能,升温快,尤其对北纬41°以北地区普遍采用。对于单屋面温室,一般在北墙或中间安装烟道,或热水供暖系统(热稳定性较高,适应范围较广),热风供暖系统(热稳定性较低,适用于短时间补充热量);对于现代化连栋温室则采用加温集成技术,节能效果显著。如双层充气膜覆盖、活动式内保温幕、地中交热、被山墙蓄热、双层充气卷帘机等技术的集成。

3.2.2 土壤加温

多采用土壤下埋入电热线和埋设酿热物。前者又称电热温床,使电能转化成热能,实现土壤温度的自动调节,保温效果好,设备简单,用途广泛。后者温室土壤下面埋一层酿热物,既能提高地温(10cm深土层温度提高1.5~2.0℃),又能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目前较先进的土壤加温技术为地热膜加温技术,加温效果显著,但成本高。

3.3 变温管理技术及应用

在设施栽培中,目前主要推广的是棚室四段变温管理,主要是通过通风的方式实现。上午高温管理,10时前一般不放风,10时后,根据棚室内温度状况,决定放风量的大小,如果棚室内温度低于28℃,应少放风,达到28℃以上时,开始大放风,并能使午后温度逐渐降低。日落后根据天气状况和棚室内温度,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日落后放风1~3h,然后关上通风口,就可使前半夜温度逐渐降低,进入6月中旬后,应昼夜放风,并逐渐加大放风口。如黄瓜变温管理,比一般温度管理增产20%,节省燃料11%~19.5%,,茄子增产10%~15%,节省燃料10%~15%;番茄增产7%~10%,节省燃料10%~15%。如表1为主要设施果菜四段变温管理指标。

表1 设施果菜四段变温管理

猜你喜欢

变温屋面降温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动物降温有妙招
基于NSGA-II算法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的性能优化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