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土质边坡支护工程实例分析

2012-06-01

山西建筑 2012年22期
关键词:滑面滑体坡顶

(莱芜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山东莱芜 271100)

1 工程概况

某边坡位于一拟建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内,整个场地西北高东南低,场地中间是填埋区。地形上呈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侧山顶标高为60.87 m,该段山坡植被发育,山坡较陡;地形坡度60°~80°。该边坡因为受雨水及人为因素影响已经出现局部坍塌。

边坡地层从上到下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含砂粉质粘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①素填土,主要为风化砂和粘性土组成,层平均厚度为0.8 m。②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分层平均厚度为9.8 m。③含砂粉质粘土,硬塑~坚硬,分层平均厚度为0.7 m。④强风化花岗岩,密实,岩石的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分层平均厚度为4.5 m。⑤中风化花岗岩,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层场地均有分布,具体各土层的力学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土层力学性质参数表

边坡具体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1所示。

边坡地下水赋存于边坡粉质粘土层中,存在上层滞水,水位变化大,水量贫乏,季节性强,透水性弱。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存在潜水,水量较小,季节性强,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局部接受高位下降泉水补给;以蒸发排泄为主,少量顺坡向径流,在地形切割处以下降泉形式排出地表,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

图1 工程地质剖面图

2 边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该工程边坡为环形状,因此在分析中取一典型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典型剖面宽度为100 m,坡高24.91 m、坡长28 m。

由现场勘探以及土层的变化,经分析认为高土质边坡中存在两个潜在的滑动面,第一个是粉质粘土层与强风化花岗岩的交界处,易在粉质粘土层中形成圆弧形滑动面;第二个是强风化花岗岩与中风化花岗岩的交界处,由于强风化花岗岩风化严重,岩体力学性质较差,易产生圆弧形滑坡。

第一潜在滑动面位于粉质粘土层与强风化花岗岩层界面之间,基本上呈圆弧形。上部粉质粘土层最深厚度为3.6 m。由于该滑动面基本上位于土层中,用简化的毕肖普法进行计算[3],如图2所示。

图2 滑动面条分法示意图(一)

由于上层滞水水量较小,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脱力,边坡的稳定性采用下式进行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Fs。

其中,mαi为计算系数,mαi=;W为第 i条i块的土体自重;ci为第i条块土体的内聚力;li为第i条块的滑面长度;φi为第i条块土体的内摩擦角;αi为第i条块所在弧线段滑面的倾角;Fs为稳定系数。

第二潜在滑动面位于强风化花岗岩与基岩交界处,呈圆弧形滑动。由于该滑动面大部分位于岩层中,故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3],对土体分条如图3所示。

图3 滑动面条分法示意图(二)

该滑动面的稳定性验算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则第i条块的剩余下滑力(即该部位的滑坡推力)Ei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Ei为第i块滑体剩余下滑力;Ei-1为第i-1块滑体剩余下滑力;Wi为第 i块滑体重量;ψi为传递系数,ψi=cos(αi-1-αi)-sin(αi-1-αi)tanφi;ci为第 i块滑体滑面上岩土体的粘聚力;li为第i块滑体的滑面长度;φi为第i块滑体滑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αi为第i块滑体滑面倾角;αi-1为第i-1块滑体滑面倾角。

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第一潜在滑动面的稳定系数为0.66,第二潜在滑动面的稳定系数为0.59。因此在坡体支护时,应以第二潜在滑动面作为坡体的滑动面。

3 边坡治理方案

目前边坡处理方案形式较多,而且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未能准确判定边坡滑动面的位置,往往难于提出有效的处理加固方案。

该边坡具有高度大,而均为土质的特点。根据边坡的实际工程特性,对边坡的成熟支护方法,如挡土墙、抗滑桩、锚喷支护、桩锚支护及格构支护等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各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为确保边坡加固处理后的安全、稳定,同时又最为经济,最终确定采用锚索+格构梁的支护方式。

把支护边坡分为两级,根据土力学理论以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边坡的下滑力进行计算,由此确定边坡的各项支护参数。边坡安全系数在计算中取1.5,各项支护的具体参数如表2~表4所示。

表2 第一级格构梁设计参数

表3 第二级格构梁设计参数

表4 锚索支护设计参数

根据具体的设计参数对该土质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后,在坡顶埋设了3个观测点对坡顶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监测,坡顶位移时间曲线图如图4所示。

图4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曲线图

该土质边坡加固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坡顶最大水平位移量为24.63 mm,目前边坡已处于稳定状态。

4 结语

由该工程实例可知,采用锚索+格构梁加固高土质边坡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边坡处理方法,相对于抗滑桩,该方法相对要经济,为工程建设减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又能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1]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49-152.

[2]DZ/T 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3]郑颖人.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2-85.

猜你喜欢

滑面滑体坡顶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含软弱土层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全局滑面自动搜索技术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基于矢量和法的三维边坡滑面搜索研究
滑坡碎屑流颗粒分选效应的数值模拟
立式旋压机纵向进给机构液压配重设计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桥梁调坡顶升关键技术之顶升支撑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