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们的毕业往事

2012-05-30何蕴琪

南风窗 2012年8期
关键词:毕业梦想

何蕴琪

当“90后”扑面而来时,一直被视为职场新人的“80后”们终于也开始感慨自己的老去。从走出大学校园那天起,这一代人持续不断地为社会创造着新名词:北漂、蚁族、房奴、蜗居……对于更老一代或者更年轻一代来说,这些名词多数时候只是报纸上的标题或者电视剧里的桥段,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过去近10年里实实在在的生活。

到今天,他们中的成功者已然提前过上了曾经憧憬的中产生活,房子、车子、话剧、音乐会,还有全球旅行;而那些失意者则依旧在社会底层的泥潭里挣扎,离梦想越来越远。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与这两种状态无关的,多数人早已寻到了一处安稳之所,“生儿育女,养家糊口”。

记得大约10年前,高校扩招、经济萎靡,面对这帮焦虑、躁动的年轻人,主流舆论对这一代人的就业与未来充满了担忧,但到今天,社会已经成功地接纳或者说改造了他们,将之变成中国这架高速运转着的现代化机器上一颗又一颗螺丝钉。尽管这里边有不公,有不义,但整体过程却平静异常,一点也不像理论家们曾经想象的那样惊心动魄。

谁的梦想?

对照照片,5年前的芳芳西装笔挺,挂着一个职业而僵硬的“白领脸”,就是一个标准的“沙丁鱼罐头”。从四川农村考入北京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芳芳和她的大部分同学一样,出身平凡,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赢得一切,刚毕业时,她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留在北京做记者。为此,还没有毕业,她就托老师介绍去一个报社实习。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会记得,2006年是历史性的一年。股改带动的不仅仅是制度变革,而且是普通人压抑已久的热情。一时间大街小巷充塞了“牛气”,公司小职员的屏幕上总是飘红,饭桌上的谈资不离蓝筹和涨停。媒体也不例外,到处加开证券、基金等版块,芳芳花20块钱买了部小电视,每天早上爬起来看证券节目,浏览网站, 从各种公告里找选题,下午到报社报选题、打电话、写稿,然后帮编辑做版,直忙到晚上10点过后,才摸着黑坐车回学校。但最终,那家报社没有让她留下,领导告诉她那一年没有应届毕业生的指标,除非是北京生源。

从那之后,芳芳开始辗转在北京找工作,各种各样的机构都去过,官僚刻板的国有单位、每天都面临生存危机的市场化机构等等,要么别人不要她,要么是她自己受不了,最终她也没能在北京留下,而是跟着一个师姐去了遥远的广州,她们在一份新报纸里,创设了基金版块。接下来的5年里,中国资本市场起起伏伏,芳芳却一直守在那个报纸,她没有像身边的同事那样,不断地跳槽,去基金公司、去新兴媒体,追逐时代潮流,她是个不那么喜欢折腾的人。

到现在,尽管才26岁,她已经算是创刊元老,借了钱买房结婚、用炒股的收入还钱、每月还房贷,接下来准备生个孩子,她一点也没有觉得生活会像电视中描述的房奴那样痛苦。芳芳一直都觉得广州是个不错的地方,这个城市给予了市场化的企业更多生存机会,也就给了他们这类毫无背景的青年人更多机会。当年的同班同学留在北京的,大部分都去了各种各样的机关单位。他们的生活,对于芳芳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仿佛另外一个世界。

中国的城市化给这一代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虽然媒体和网络上整天都在讨论各种各样的不公正,虽然他们在追求理想生活的时候,也会遭遇着这样那样的束缚,比如那恼人的户口。但对于那些不断调整生活梦想和方向的人来说,面临着的依旧是相当广阔的空间,新兴的城市、新兴的领域提供了无数机会。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回想,当初的梦想或许只是被这个社会塑造出来的梦想,而不是自己真实的梦想。

“高帅富”们的职场

毕业已近5年,虽然忙碌,但跟大学时的同学总还会时不时地保持着联系,大家偶尔也会“八卦”下现在谁混得更成功。刘晖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成功者,26岁,基金公司副总,同时自己创办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这个老同学几乎具备男性时尚杂志中“模板”故事的所有元素:良好的家庭背景、学历、能力,当然还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他家族中3代人都在金融系统工作;本人重点大学本科毕业、MBA学位;他谈论金融业发展趋势和产品设计时韬略满腹;他到过国外10几个国家旅行,偷闲会去海岛度假……

刘晖从来都没有为工作犯愁过,刚毕业那会,他选择在北京创业,因为他实在不想回去老家云南,他的家族3代都在云南从事金融业,毕业后回去,进入一家稳定的金融大机构,谋一个轻松又有前途的职位,是家人早就安排好的。不过,他的创业很快就失败了。最终还是回去了云南。

刘晖的职业生涯从云南一家知名银行的行长助理开始,3年多后,他清楚行政不是自己所好,转而到另一家银行,接触票据和投行业务。他一点也不讳言,这两份工作都“动用了家里的资源”,竞争行长助理职位的时候,他因论文答辩时间冲突无法参加笔试,直接通过面试拿下了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这是一个异常顺利、连他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的过程。行长、人力资源负责人,都是他家的熟人。

因为票据业务来钱快、认识人多、合作深度广,他在这个阶段迅速建立了自己的人脉。一位在合作中认识的国企老总在筹建基金公司时找到他,于是他再次跳槽成为新公司的副总,全面负责业务,其中一款房地产基金,路演在即。

“我应该是很幸运的,能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做的事情,在业内其实也很普通,都是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只不过是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包括人脉、家庭资源等。”他回答问题前都会下意识清清嗓子,说话坦诚有礼,却又滴水不漏,尽管才26岁,已然是十足的金融精英范儿。

套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命名,刘晖属于典型的“高帅富”群体,但他显然与媒体和网络世界乐此不疲挖掘的那种张扬跋扈的“富二代”形象相去甚远。在中国这样一个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中,家族的庇佑让刘晖们在与同龄人竞争时,处处能够占得先机,但要想真正取得什么事业的成就,他们同样需要在这个残酷却又不健全的市场社会中慢慢跋涉。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不过30余年,真正可以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群体仍然只是极少数。

猜你喜欢

毕业梦想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梦想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梦想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