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大剧院化装间使用的评估与分析(三)

2012-05-30睿,徐奇,曲

演艺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同层化装国家大剧院

钟 睿,徐 奇,曲 琳

(国家大剧院 舞台技术部,北京 100031)

国家大剧院化装间使用的评估与分析(三)

钟 睿,徐 奇,曲 琳

(国家大剧院 舞台技术部,北京 100031)

基于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化装间使用情况的归纳分析,总结其中规律,并提出各类型剧场用化装间规模的建议。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戏剧场;歌剧院;化装间;更衣间

4 歌剧院

4.1 概况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大的一个表演空间,可容纳2 398名观众(含站席),包括一层池座和三层楼座。歌剧院舞台呈品字型,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歌剧院共有化装间43间,其中与舞台同层的为10间(分别是1~10号化装间),总面积288 m2,总人数31人。位于-2层的化装间33间,总面积1 074 m2,总人数219人。各化装间功能的不同,其容纳演员数量也不尽相同。在化装间的划分上,3~10人的化装间为中化装间,11人以上的为大化装间,这样歌剧院的化装间就被分为:贵宾套间(3~5号、8~10号),双人化装间(17号、19号、21~23号),乐队指挥休息套间(18号、20号),中化装间(1号、2号、6号、7号、26~43号),大化装间(11~16号、24号、25号),此外,还有3间乐队休息室和4间抢装间。根据化装间服务对象的不同,其室内设施和面积也不同。

4.2 情况说明

歌剧院各化装间的说明如下:

(1)歌剧院舞台在-1层,-2层化装间演员需乘电梯或走楼梯进入舞台。

(2)贵宾套间和乐队指挥休息套间均为单人套间,其中外间配有钢琴、会客沙发等可供小型合练、采访使用,内间设化装台、躺椅等,供主要演员、导演、指挥等使用。

(3)双人化装间内设有盥洗间,供乐队首席使用。

(4)中化装间内设有淋浴间,主要服务对象是次要演员。

(5)大化装间仅配有基本的化装台和更衣室,服务对象是群众演员。

(6)27号和29号化装间之前作为化装间样板间后改做库房,不被当作化装间使用。

(7)能容纳演员数量最多的大化装间面积最大,其次分别是单人套间(贵宾套间和乐队指挥休息套间)、中化装间和双人化装间。-1层的中化装间因受空间形状限制,面积较小。而位于-2层的几个中化装间虽然由此去舞台较前者有所不便,但人均面积都比较大。

4.3 统计分析

2009年5月~2011年7月,歌剧院共演出109个剧目(包括复排)在本次统计范围之内,将这些样本根据剧种的不同分为:歌剧、芭蕾舞剧、舞蹈、大型综艺节目和京剧五类,并对所有化装间(抢装间除外)分别进行统计,统计后的结果如图23所示。

从图23中可以看出,与舞台同层的10间化装间使用量最大,其次是几个大化装间。

4.3.1 歌剧演出

歌剧院上演最多的剧种是歌剧,且歌剧的演员人数相对较多(大型歌剧人数达150~220人),歌剧演员不仅有主要演员、次要演员,还要包括合唱人员和乐队演奏员等,可以说歌剧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在歌剧演出中,前16号化装间的使用频率最高且基本成一条直线,24号和25号大化装间以及乐队休息室的使用量也比较大。在-1层的10间化装间里,使用量最高的是6号和7号中化装间,最低的是3号贵宾化装间。原因是6号和7号不仅与舞台同层,且位于舞台的上场口、能容纳的演员数量也较多,因此,受到大多数演出院团的欢迎。这类化装间适宜于需要频繁上下场的演员,而3号贵宾化装间距离舞台最远且位于下场口,因此,较其他的同层化装间来说其使用率略低。-2层的化装间中11~16号、24号和25号大化装间使用量与-1层的化装间使用量基本持平,这几个化装间一般都是被歌剧中群众演员使用。这些演员可以通过连接的楼梯、电梯来上下场,比较方便。当所有的大型化装间还不能满足需要时,距离大化装间最近的几个中化装间(40~43号)可用来帮助弥补缺口。可以看出,在歌剧演出中使用量最大的是与舞台同层的所有化装间、大化装间和乐队休息室。其他的化装间使用量较小,特别是为乐队指挥和首席提供的房间,这是因为指挥休息套间被放在-2层,没能够与舞台同层,而按照习惯,指挥应与主要演员化装间在一起,以利于演出前的排练和交流,而首席的化装间位置独立封闭,距乐池有一定距离,对剧场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故通常也使用-1层的化装间。

4.3.2 芭蕾舞剧演出

芭蕾舞剧是规模较大的一类舞蹈,也常有专门的乐队在乐池中伴奏,多数情况下演员人数要比歌剧少。从图23中曲线也可看出,它对化装间需求量不如歌剧大,但-1层的化装间依然受到追捧,其次是-2层的大化装间以及乐队休息室。但是与其他节目形式相比,芭蕾舞演出对-2层的中化装间的需求量最大,中化装间不仅人均面积比大化装间大,而且内设淋浴设施,许多芭蕾舞演员都要在中场或演出结束后洗澡,大化装间无法满足这项需求。

4.3.3 舞蹈节目

其他舞蹈节目包括民族舞、现代舞和一些以舞蹈为主题的现代音画节目。这类节目演员人数较芭蕾舞剧要更少,而且一般不用乐池,最常用到的化装间就是几间与舞台同层的化装间和两个到舞台上场口较方便的24号和25号大化装间。

4.3.4 大型综艺节目

大型综艺节目包括晚会、大型音乐会、典礼等,是形式最广的一类演出。这类演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演员特别是重要演员大都从上场口进入舞台,因此靠近上场口一侧的化装间格外受到欢迎。此外,这种类型的演出每个节目的演员来自不同演出团体,一般按演出单位来分配使用化装间更合适。

4.3.5 京剧演出

歌剧院上演京剧的情况很少,惟一上演过京剧《赤壁》,由多家单位联合演出,并被多次复排,每次在化装间的使用上均略有调整。

4.3.6 综合分析

从总量上看,-1层10间化装间共被使用了955次,-2层33间化装间共被使用了819次,3间乐队休息室共被使用过149次。显然,在化装间的使用上对-1层的依赖性更强,其中6号、7号、9号和10号化装间的使用率接近100%,这4间化装间都在上场口且距离舞台最近,-1层所有化装间里使用量最小的是下场口距离舞台最远的3号贵宾套间。在-2层,大化装间的使用率超过50%远高于同层中的其他化装间。此外,从统计上看,乐队休息室的使用率也较高,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虽然向乐队开放乐队休息室,但很多时候演奏员都是换好服装后直接进入乐池,乐队休息室的实际使用时间很少。-2层的乐队指挥休息套间、双人化装间和中化装间使用率都非常低。

为更直观地将化装间使用率与其对应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在平面图上将使用量大于81次的化装间用红色表示,21~80次的用蓝色表示,少于20次的用黄色表示,通向舞台的电梯、楼梯等路径用绿色表示,见图24~图26。

从以上几图中可以看出,被涂成红色的化装间均与舞台同层,说明这些地方是化装间的“黄金地段”。与舞台同层的化装间在上场口和下场口各有5个,且均为3间贵宾化装间和2间中化装间,但从统计得出,位于上场口的5间化装间共被使用了504次,位于下场口的5间化装间共被使用了451次,说明上场口的化装间相对更受欢迎。且从图24中也可看出只有下场口的3号贵宾套间为蓝色(被使用了79次),说明-1层的贵宾化装间略多,若将其改为中化装间,将会提高舞台层化装间的使用率。-2层的蓝色区域覆盖了所有大化装间、乐队休息室和2间中化装间。这些化装间是在-2层里面与舞台连接最方便的化装间,无论是去乐池或是去舞台面流线都较顺畅,主要提供给演出中的合唱演员、群众演员和乐队演奏员等使用。除了化装间,在歌剧院舞台上场口候场区附近还设置了4间演员抢装间,不仅可供演员临时休息、补装用,有时还被当作临时道具或缝纫间使用,使用率极高。

鉴于实际使用时发现乐队休息室的作用并不大,而乐队演奏员对化装或补装要求也不高,也基本不需要淋浴,他们演出前后仅是更换服装,因此,为他们提供更衣室即可。而歌剧院没有乐队更衣室,若将3间休息室改为更衣室将更合理,乐队更衣室面积应视乐池大小而定。

4.4 小结与建议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化装间从大化装间到单人贵宾套间,各种类型都有,共可容纳演员250人左右,在统计中所有化装间全部使用的情况非常罕见,在歌剧院历史上也只有演出《复兴之路》时出现过化装间不够的情况。上演的剧种不同,化装间使用规律也略显不同,但从整体来看,歌剧院的化装间可以满足大多数演出对化装间使用的需要,且以使用舞台同层化装间和进出舞台相对方便的大化装间为主。此外,歌剧院还在化装间附近设置了仓库、会议室等人性化设施,为各类演出院团提供全方位服务。

根据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化装间使用情况所反映出的规律,总结出一般品字型舞台,面积大于2 000 m2,且观众容量在2 000人左右的剧场化装间的需求如表7所示。

这样的化装间配置可以同时容纳演员140~220人(不包括乐队),总面积800 m2~1 300 m2,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演出团体的需要。即使出现个别演出演员数量超标的情况,通过在候场区或侧台设立临时化装区或者利用一个化装间作为化装工作间为演员轮流化装即可解决,这类大型演出通常以群众演员居多,化装工作简单,时间短。

贵宾化装间根据各剧场条件和等级,可以做成内外套间,也可分别做成供一人和两人使用的化装间,但需配置淋浴设施并有独立的卫生间。中化装间一般提供给演出中的次要演员,最好能在舞台层,且应配备淋浴设施。大化装间主要为群众演员和合唱演员服务,位置不要离舞台太远且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整个化装间区域最好不要有常闭的门或其他能够导致流线不通畅的设施出现,并尽量减少化装间与舞台之间的障碍物。对于大化装间的设施,有条件的也可以配置淋浴设施,或者集中设立淋浴室,数量按照每四个人一个淋浴设施来设计,一般舞蹈类演出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应尽可能保证演员需求得到满足。指挥更衣间应配有钢琴,首席更衣间应有衣帽架、洗面盆、镜子、躺椅等。乐队更衣间相对来说可以简单一些,只需要配置全身镜、洗面盆、衣帽架等,但必须保证演员能迅速到达乐池,位置最好布置在乐池的上下场口。

此外,还应在舞台附近考虑配置其他相应的辅助房间,如熨烫间、化装工作间、假发间等。关于抢装间的设置一般都将其设在舞台的上场口附近,并尽量将门朝向舞台,但对于较大的品字型舞台来说,这样的配置有时依然不能满足演员和化装师完成快速抢装的任务,许多演出是通过在侧舞台搭建临时抢装间来实现快速抢装功能的,对于演员来说,抢装最好在边幕附近,能避开观众视线即可。抢装间应为演员提供必要的快速抢装、换装设施,如:镜子、衣架、化装台以及必要的照明等,如图27所示。

表7 一般剧场化装间需求情况

此外,来自于不同地方的演员其习俗和工作习惯也不尽相同,如有的演出团体需要在化装间里提供佛堂,供演员进行焚香礼拜,更常见的需求有吸烟、物品仓储和会议。大多数剧场出于安全考虑都是禁止吸烟的,演员如果吸烟就不得不跑到室外去,但显然这对演出开始前或演出进行期间需要吸烟的演员很不现实,所以,应在化装间区域的适当位置为演员提供一个可以吸烟的区域,但一定保证不能直接挨着舞台,以免发生危险。对于物品的仓储,只需要安排在化装间附近,可以将多余的或形状不整齐的房间用来当作仓库。会议室应尽量大一些(100 m2~140 m2),并设在化装间附近,方便剧团集会;会议室仅提供基本设施即可,当没有集会需要时,可以将其作为库房或临时化装间来使用,以提高剧场后台区的整体利用率。

5 结论

本文对音乐厅、戏剧场和歌剧院所推荐的化装间数量是基于国家大剧院化装间的使用情况统计得出的,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剧场,各剧场还应该针对剧场的实际情况,如:观众席数量、舞台大小、剧场功能定位、营业模式等综合因素确定实际需要的化装间数量和大小。但在总体设计上有一些原则是通用的:

(1)化装间位置与演员流线的设计

理想状况下,化装间应与舞台(乐池)同层,越近越好,但实际上这对大多数剧场来说是不现实的,但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演员化装间设置于舞台上下场口处,而且最好能与技术区域分开,避免流线交叉。如日本新国立剧院将化装间布在观众席外圈(见图34),既有效利用了空间,又基本上保证所有演员都能在舞台同层使用化装间,且与技术人员隔离避免相互打扰。

这里所说的演员流线主要是指演员从化装间进入舞台的上下场流线。

首先,从距离上来看,应越短越好,主要演员的化装间一定要在舞台同层(乐队更衣间应与乐池同层),非同层的化装间需与舞台垂直布置,且要有方便的电梯或楼梯连接,导向清晰,最好不要和舞台有超过两层的距离,流线要随时保持畅通,不能与观众流线产生交叉或重合。确保舞台左右两侧跑场道能够与化装间连通。另外,按照国际惯例,乐队演奏员和独奏、指挥的化装间及流线应分开,在歌剧中指挥的化装间/更衣间应与主要演员化装间设置在同一区域,即舞台附近。

其次,在走道的设计上,高度和宽度应保证在2.7 m以上。进出门高大于2.4 m,并要特别注意门把手的设计,避免刮蹭演员的服装。

另外,去往舞台的通道,其照明设计要特别注意,演出时舞台区域的光线较暗,而人的眼睛从明亮的区域进入黑暗的区域会产生暂时性的失明,因此,舞台附近的演员通道灯光应逐渐变暗,使演员能够提前适应舞台上昏暗的照明环境。

(2)演员休息区(Green Room)的设计

演员休息区是演员和员工在演出和排练时休息、放松、聊天和交换信息的场所,位置应该在化装间和舞台入口之间。小型剧场的演员休息区只需要20 m2就可以了,而大型歌舞剧场演员休息区的面积需根据剧院的经营模式和各自的条件而定,如有的剧场可能演员和员工共用演员休息区,而有的则会为剧院员工、乐队和主要演员提供专门的休息区,还有的驻团剧场除了在舞台附近有演员休息区,在排练厅外也设置演员休息区。

由于演员休息区的主要职能是为演员和员工提供轻松的候场氛围,因此,好的装修能够帮助演员更快的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这一点国外很多剧院做得比较好,而国内大多数剧院并不十分重视这一点。作为演员进入舞台表演的气氛转换的过渡区域,其装修材料的选定、灯光的设置还有艺术品摆放都会影响演员情绪的发挥。

在服务设施上,一个好的演员休息区需提供休闲椅、咖啡桌、沙发、写字桌椅、视频内通系统并最好铺地毯。有条件的剧场还应提供自助甜点、小吃、饮料以及冰箱和水池等。图28~图30所示为国外一些剧场较出色的演员休息区。

(3)化装间内部设计和设施配置

从排练到正式表演的一段时间内,化装间就是演员的家。它不仅要在功能上方便使用,更应该是一个舒适的令人心情舒畅放松休息的空间。

为了让演员集中精力,化装间需要考虑隔声和温湿度调节等细节。

化装间的照明设计要保证演员在化装时,光源能从左右两侧及头顶照亮演员。在特殊需要时还需加装滤色片,让演员在化装间看到的效果与舞台灯光照明下的效果尽量一致。

在化装间内安装舞台监视与内通系统,能够方便演员了解舞台上的情况,即使在化装间休息也能够保持与台面的联络和沟通。如图31所示。

在化装间的规模上差异最大的是群众演员或乐队演奏员的大型化装间/更衣间。对于租场为主的剧场,由于每场演出演员的男女比例不可控,大型化装间宜做成可灵活分割的形式,国内有的剧场单个化装间可容纳100人以上,但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临时隔断成多个小化装间,很灵活也很简单。中、小型化装间也可以有隔断,但应是软隔断,如拉上一个帘子将某个地方临时封闭起来。如图32所示。

贵宾化装间的内部装修可以参考酒店的客房进行设计,考虑到演员的健康,每个房间最好都有窗户,不仅用来通风换气,也可以采集自然光线,当不需要时能用窗帘进行隔断。

(4)化装间的人性化设施及服务

在化装间内丢失物品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剧场采用了密码保险柜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33所示。

在化装间区域都会有剧场的服务人员为演员提供服务,如准备茶叶、咖啡、水、毛巾等,甚至有些演员会把贵重物品或化装间钥匙交由服务员代为保管。日本新国立剧场将主要化装间都集中在舞台附近(见图34),并且在入场口处设置服务工作间,演员上下场都要经过这个房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了化装间,在日本新国立剧场还有许多附属化装工作室分布在化装间周围(见图34、图35),这些工作室包括服装、假发、道具等各类工作用房。有了这些工作室,工作人员就免去了在各化装间穿梭的麻烦,所有演员都在这几个房间里进行试衣、裁衣、佩戴假发、道具修补等,不仅能够使工作过程更有序集中,而且不会打扰其他正在化装间休息的演员。

(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大剧院场务部王彦、刘英爽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全文完)

[1]Roderick Ham.Theatres: Planning guidance for design and adaptation [M].Lond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87

[2]服部 纪和.音乐厅·剧场·电影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JGJ 57-201× 《剧 场 建 筑 设 计 规 范(征求意见稿)》[S]

[4] 蔡镇钰.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4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ressing Room in NCPA (Pt.3)

ZHONG Rui, XU Qi, QU Lin
(Stage Technology Department, NCPA, Beijing 100031,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using experience of dressing rooms for concert hall, drama theatre, opera house in NCPA, and tries to find the law behind it, it also proposes a dressing room plan for the three typical theatres.

NCPA; concert hall; drama theatre; opera house; dressing room; changing room

10.3969/j.issn.1674-8239.2012.07.006

(编辑 潘 浪)

猜你喜欢

同层化装国家大剧院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易木同层
易木同层
易木同层
波比化装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同层仿射分形织物的设计方法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