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比较研究

2012-05-29曲修胜曹翔李伟东

当代医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司汀杂志常规

曲修胜 曹翔 李伟东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积极治疗[1-2]。目前临床上眩晕症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不统一,工作者都在积极探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比较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92例眩晕症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3.6)岁;病程4d~9a,平均(17.2±2.1)个月。观察组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20~74岁,平均(46.2±3.8)岁;病程3d~10a,平均(17.4±2.5)个月。两组均排除脑梗死和脑出血,并排除心、肝、肾、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针剂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司汀治疗,20mg倍他司汀溶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丁咯地尔治疗,200mg丁咯地尔溶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随访3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能参加一般工作及日常生活,随访3个月内间断发作;无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减轻。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代入SPSS13.0软件包中完成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表现为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临床上能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按照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两大类,按照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3-5]。引起眩晕症的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病、低血压症、动脉硬化症、脑瘤、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运动不足、内耳疾病等。疾病发作者患者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因此其治疗引起临床重视[6-7]。临床上治疗眩晕症有常规用药,倍他司汀应用于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肯定,该药品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底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8-9]。笔者借助本研究积极探求更佳的治疗用药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获得了更佳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倍他司汀的对照组相比体现了明显的治疗优势。丁咯地尔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其可以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抑善缺血组织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非特异性钙拮抗作用和增强氧的利用,从而改营养血流,从而对眩晕症发挥治疗作用[10-12]。

综上所述可见,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应用于眩晕症的治疗中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丁咯地尔效果更佳,体现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5-1066.

[2]杨期东,刘政.眩晕的分类和诊断[J].中国实用杂志,2004,24(10):584-587.

[3]韩全甫,郑德玉,张芬.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2):49.

[4]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55-756.

[5]陈静,刘世喜,胡国华,等.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64-870.

[6]马英文,左金良,韩庆森.综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5-16.

[7]Duffield JS,Forbes SJ,Constandinou CM,et al.Selective depletion of macrophayes reveals distinct, opposing roles during liver injury and repai[J].J Clin Invest,2005,115(1):56-65.

[8]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M].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4-376.

[9]陈玲玲.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7):597.

[10]蒋玉侠.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63.

[11]陈迎平,杨林.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丁咯地尔在中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70-71.

[12]任莉,柳志一.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5):137-138.

猜你喜欢

司汀杂志常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常规之外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