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麻种子生产潜力试验初报

2012-05-23黄其椿李初英赵洪涛叶涅唐胜赵艳红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雌株秋播株数

黄其椿,李初英* ,赵洪涛,叶涅,唐胜,赵艳红

(1.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巴马县农业局,巴马 547500)

大麻(Hemp),广西俗称火麻,为大麻科(Cannabinaceae),大麻属(Cannabis sativa L.)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在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的居民一谈到大麻,都会脱口而出:“天天吃大麻,活到九十八”。其果实为大麻仁,据报道,大麻仁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脂肪含量为42.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78.2%。大麻油含有大量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硒、锌、锰、锗,还含有被誉为“植物脑黄金”的α-亚麻酸(ALA),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当地称之为“长寿麻”或“不老油”[1~4]。谭冠宁[5]等认为大麻种子单产极低,多在300-450kg/hm2。肖娟娟等[6]认为大麻只能种植于巴马等桂西北地的石灰岩土,在沙页岩土质上种植基本上不结实,一般亩产15kg左右,产量底且价格昂贵。丛涛等[1]从营养学、药理学和临床学方面研究表明,大麻对便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肠胃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是长寿之乡巴马县百岁老人长期食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有关广西大麻种植密度、施肥用量对产量的效应,引种到平原种植的相关数据,大麻雌雄株比例等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索籽用大麻高产栽培方案和测试大麻种子生产潜力,为发展大麻这一绿色健康的经济作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大麻品种:巴马火麻(桂油麻6号)。

1.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5.5m×3m=16.5m2(包沟),行距1m,每畦3行(南北行向)。

A代表留苗密度即每公顷苗数:A1(60000)、A2(90000)、A3(120000),每小区留苗数:A1(99)、A2(150)、A3(198),每行留苗株数:A1(33)、A2(50)、A3(66);B代表三元复合肥作基肥的施用量(kg/hm2):B1(450)、B2(750)、B3(1050),每小区施用量:B1(700g)、B2(1200g)、B3(1700g),苗高50cm时追肥尿素亩施用量(kg/hm2):B1(75)、B2(112.5)、B3(150),每小区尿素施用量:B1(120g)、B2(185g)、B3(247g)。

1.3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

1.3.1 春播试验:①位于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部科研基地,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②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作为大豆,产量水平中等偏上。③整地及土壤改良:4月初购买发酵后的木薯渣(210方/公顷)均匀撒于试验地后直接旋耕机耙地,将田间土壤充分耙碎、耙平后,人工挑沟起小区及平土。④基肥施用:播种前每亩撒施1000kg腐熟鸡粪做基肥,小区平整好后均匀撒施于表面-人工开行(行距1米)→行沟撒施复合肥(用量按试验设计要求)→人工拌肥→4月22日播种→盖土。⑤间、定苗:5月17日疏苗补缺、除草,移补苗前期有点萎蔫,返青后正常生长发育,中耕除草2次。⑥病虫害防治:基本无虫害发生,少量植株基部有白菌病危害,生育期间未进行人为防治。⑦水分管理,前期采用胶管喷淋方式喷淋水确保水分充足。

1.3.2 秋播试验:①试验地在武鸣里建科研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②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本试验地前作为花生,产量水平中等偏上。③ 整地:前作花生收获后直接机耕耙地、开行(行距1米),在开好行的基础上根据试验要求划小区(6.5 m×3 m=19.5 m2,包沟)。④基肥施用:根据试验设计3元复合肥用量要求直接将复合肥撒施于行沟内→人工拌肥→8月23日播种,局部有缺苗9月1日补播→盖土。⑤间、定苗:因重新播种后出苗也不是很理想,有些地方未能达到试验密度要求的苗数,因而未进行间、定苗处理。⑥中耕除草、追肥:9月16日人工除草一次,9月27日追肥一次(尿素75kg/hm2)。⑦病虫害:无病虫害发生。播种后恰遇降雨,水分充足。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播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不同种植密度、肥料浓度对大麻农艺性状的效应

对每个小区各取10株雄株,雌株进行考种,调查雄株的株高、分枝高度、茎粗、分枝数,雌株的株高、分枝高度、果枝长度、茎粗、有效分枝数、无效分枝数,然后每个小区选取2 0株调查其种子产量,调查各小区的种子总产量、总株数、雌株数,结果见表1、2。

可见,雄株株高平均324.8cm,雌株292.1 cm,雄株明显比雌株高。

另外,本次种植密度、肥料浓度对大麻农艺性状的影响差异大多不十分显著。

2.1.2各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

将考种得的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得表3,其回归方程如下:

(Y:小区产量;X1:雄株高;X2:雄株分枝高度;X3:雄株茎粗;X4:雄株分枝数;X5:雌株高;X6:雌株分枝高度;X7:雌株果枝长度;X9:雌株有效分枝;X10:雌株无效分枝;X11:雌株数;X12:总株数;X13:20株考种产量)

在人工间苗、定苗情况下,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有:雄株高、雌株有效分枝、20株考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雄株茎粗、雄株分枝数、雌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的有雌株茎粗。

2.2 秋播大麻种子生产潜力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秋播大麻的性状指标

在武鸣里建基地秋播(9月1日播种)种植的大麻中选取9个小区进行考种调查,其结果汇于表4。可见,9月1日秋播的大麻雌株株高平均123.8cm,分枝高度38.2cm,茎粗12.351mm,分枝数16.1个;雄株株高平均145.7cm,分枝高度57.7cm,茎粗8.716mm,分枝数15.5个。

方差分析发现,大麻雌株株高、分枝高度极显著比雄株矮,但雌株茎粗极显著比雄株的要粗。雌雄株分枝数量差异不显著。B因素下平均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

从9个小区的试验数据来看,以小区总株数为539株、基肥用量中等(B2)的种子产量最高(1781.8g),其次是总株数219株、基肥用量低(B1)的小区(1748.2g),小区产量最低的是总株数116株、基肥用量中等(B2)的小区(651.0g)。

2.2.2 自然条件下大麻雄株与总株数的关系

在武鸣里建基地种植的大麻试验地中选取自然条件(随机抽取种子播种,出苗后不进行间苗、定苗)的9个小区,共调查3056株,其中雄株为1197株,占39.17%。其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Y=0.3992X,R2=0.9411(Y:雄株数;X:总株数)

图1 大麻雄株数与总株数的线性相关Fig.1 Linear correlation of male plants and the total numbers of plants

表4 秋播大麻的性状指标Tab.4 Agronomic traits of hemp sowed in the autumn

2.2.3 折合每公顷大麻种子产量

将9个小区的种子产量折算成公顷产量,可得图2,可见,大麻种子产量最高可达913.80 kg/hm2,其次是 896.56 kg/hm2,最低为 333.87 kg/hm2,平均 743.05 kg/hm2。

2.2.4 自然条件下大麻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

将自然条件下调查得的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得表4,其回归方程为:

(Y:小区产量;X2:雌分枝高度;X 4:雌分枝数;X 5:雄株高;X 6:雄分枝高度;X 10:雄株数;X 11:10株产量)。

可见,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有:雌株高、雌株分枝高度、总株数。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5。

3 讨论与小结

3.1 春、秋播大麻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本试验中,春播冬收大麻营养生长期长,虽然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但是籽实产量却很低,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小鸟、老鼠取食危害比较严重的结果,因为在田间发现鸟类、老鼠猖獗,它们非常喜爱偷食大麻仁、大麻叶等。

而秋播冬收大麻营养生长期较短,在植株较矮的时候日照缩短,短日条件的满足诱导大麻植株转入生殖生长现蕾、开花、结实,较早进入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时并举的时期。秋播大麻虽然植株矮,但产量比春播高许多。

3.2 大麻雌雄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种植的大麻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在植株性状上,雌株显著比雄株矮而壮,雄株相对雌株来说是高而瘦,雌株分枝高度较低,雌雄株分枝数量差异不显著。

3.3 雌雄株比例

在春播冬收,进行了间苗、定苗的试验中,共调查3545株大麻,其中雌株是1115株,雌株与雄株的比例约为1:2,雄株数量明显比雌株的少,这可能是由于在间苗和定苗是习惯于拔除幼苗长势弱小,保留长势较好植株的缘故,从而导致了雄株多,雌株少的不良后果。所以间苗时应考虑拔掉瘦高的植株。

在秋播冬收,不进行间苗、定苗的自然条件下的试验中,共调查了3056株,其中雄株为1197株,雌雄株比例约为3:2。与肖娟娟、谭冠宁报道的雌雄株各占一半左右并不十分吻合。

3.4 种子产量潜力

在院部春播冬收的试验中,种子产量较低。但是在武鸣里建基地秋播冬收的试验中,高产的可达913.80 kg/hm2,平均产量达743.05 kg/hm2,比谭冠宁等报道的300~450 kg/hm2的要高。不但可以在岩石山区种植,而且可以引种至平原黄土、沙土壤等土质种植,只是大麻不能耐涝、水渍,因为在武鸣里建基地5-6份播种的大麻由于播种时高温、雨水多,出苗不整齐,出苗后苗期死苗严重,存活下来的植株在旺长期田间长势良好,但在10月初受连续降雨造成试验地积水严重且时间长达1周后,水退后全部植株基本均干枯死亡。

3.5 密度、肥料试验效果

本春播试验中,设计的密度、肥料试验效果不明显,尽管留下的总株数差异显著,但是小区种子产量差异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了过多幼苗表现弱小的雌株,留下的多是雄株,还有种子成熟时期鸟类、老鼠猖狂偷吃,危害严重所致。

秋播试验由于出苗不整齐,缺苗严重未进行间定苗处理,从选取的9个小区种子产量来看,肥料、密度对产量的效应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在此衷心感谢云南大学刘飞虎教授在本试验中的试点和帮助。

[1]丛涛,江雪媛,赵霖,等.火麻仁蛋白质粉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2):60-69.

[2]黄其椿,李初英,赵洪涛,等.广西麻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11,33(4):203-205.

[3]金贤兰.火麻仁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24-2625.

[4]吴建明,李初英,赵艳红,等.广西大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4):229-232.

[5]谭冠宁,李丽淑,唐荣华,等.广西油用火麻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3):87-90.

[6]肖娟娟,叶陧,马大文.巴马火麻的特征与用途[J].绿色科技,2012,3:145-146.

猜你喜欢

雌株秋播株数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秋播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试论安徽沿江地区秋播结构“压麦扩油”布局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巧解“植树问题”
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
中国沙棘雌株扦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