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废钢铁投资市场

2012-05-22闫启平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废钢铁废钢炼钢

闫启平

(中国金属再生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保证国民经济科学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和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快速增长,地球资源不断减少,自然资源危机日益严重。人类把对原生资源的索取,逐步转向再生资源,以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改善生存环境。再生资源正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十二五”期间,国家把节能环保、再生资源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推动的生态工程。

再生资源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钢铁是中国再生资源的主体。废钢铁产业以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减少原生矿的开采,促进钢铁循环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投资者的青睐。

中国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正处于市场发展周期的初级阶段,前景广阔,生命力旺盛。我国持续高增长经济的趋向,经济转型的战略调整,钢铁行业的“绿色制造”,给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历史性机遇。30年的改革开放,10年的入世,使中国的投资环境逐步成熟、规范、宽松,营造了废钢铁产业投资发展的最佳时期。

1 经济转型与废钢铁权重

1.1 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

1949年前: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战乱的摧残,经济极端落后,国家和人民及其贫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53—2000年:新中国成立后,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国用了9个五年计划,20年的改革开放,在“发展就是硬道理“思想的指导下经济快速发展,为新世纪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2010年:我国逐步进入科学发展时期。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增长运行。2001—2005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8%,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0年,“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2%,2010年达到39.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计划为7%,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同期,2009年美国增长2.4%,日本增长-5.2%。虽然GDP增长率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但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表1 中国GDP增长率(2000—2010年)

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同时我国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资源无节制开采,原生矿产的乱挖乱采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矿产的破坏。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后患和灾难。我国虽然有所预警,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终究未能幸免于难,重蹈了发达国家的覆辙。

中国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蕴藏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资源和环境的瓶颈效应和制约潜力日益突出。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承受,社会将难以协调发展。

节约“一次资源”,利用“二次资源”,发展再生资源,减缓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证科学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

1.3 新的发展方式的选择

“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我国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以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为重要举措。达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以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节能环保产业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废钢铁产业是再生资源的主体,“钢铁循环”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废钢铁产业责任重大。

1.5 废钢铁产业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主体

2010年我国回收再生资源总量约14 890万t,其中废钢铁8 310万t,占回收总量的56%。回收总价值约5 069亿元人民币,其中废钢约2 450亿元,占价值总额的48%。废钢铁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中居主导地位。

2010年世界再生金属资源约占金属总量的45%,其中世界废钢铁平均综合废钢比为37.5%(包括中国在内),而2010年中国平均综合废钢比为13.8%,差距很大。

因此,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战略转型提供有效的资源和环境保障。同时,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将有力地促进废钢铁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2 废钢铁的应用价值

发展废钢铁产业,提高废钢铁的供应能力,减少铁矿石的开采,提高废钢比,促进钢铁循环,从资源配置的源头节能减排,规避碳排放,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有着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战略意义。

2.1 废钢铁是一种载能资源,用于炼钢可以大幅降低钢铁生产综合能耗

炼钢生产线,按工序流程可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

“长流程”的工艺流程:铁矿石→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主要是转炉炼钢,以铁矿石为主、废钢为辅。

“短流程”的工艺流程:废钢→炼钢,工序简单。一般指电炉炼钢,以废钢为主、生铁为辅(即以铁矿石为辅)。

在“长流程”炼钢工序中,炼铁及前工序能耗占综合能耗的60%。“短流程”用废钢直接炼钢,省略了炼铁及前工序,和长流程相比可节约能耗60%。

每利用1 t废钢,平均约替代1 t生铁,可节约0.4 t焦炭或1 t原煤。

2.2 废钢铁是一种绿色低碳资源,用于炼钢可以大量减少“三废”的产生和碳排放

“短流程”和“长流程”相比,可减少排放CO,CO2,SO2及粉尘等废气86%,废水76%,废渣72%(加上选矿尾渣可减少排渣97%)。这是国际同行一般采用的数字。虽然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有所差异,但大于60%的减排量是肯定的。

每利用1 t废钢,平均可减少产生炼铁渣0.35 t,尾矿渣2.6 t,约3 t固体废物。

2.3 废钢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优质炼钢原料,可以“百炼成钢”

废钢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炼钢炉料,无论是“长流程”或“短流程”,没有废钢都不能炼钢,这是由炼钢工艺所决定的。

废钢铁是一种优质的炼钢原料和可贵的再生资源。不同于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有色金属等,再生一次,内在质量就降低一次。废钢铁反复回炉炼钢循环使用,不会降低钢材的理化性能和技术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炼钢过程就是钢水净化过程,反复回炉有利于提高钢水内在质量,可“百炼成钢”。

2.4 废钢铁是一种可以无限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是替代铁矿石的唯一原料,缓解我国矿产危机的重要途径

钢铁循环周期:钢材→钢铁制品→报废→回炉炼钢→钢材。每8~30年一个轮回,可以无限循环使用,且自然损耗很低。

每用1 t废钢铁,平均可节约1.7 t铁精矿,按照我国平均选矿水平测算,可减少4.3 t原生矿开采。

我国铁矿石资源相对贫乏,为保证我国快速增长的钢铁产能对资源的需求,长年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50%。2001年我国进口成品矿9 230万t,平均到岸价27.12美元/t。 2010年进口成品矿6.186亿t,平均到岸价128.4美元/t,分别增长6.7倍、4.7倍。对外依存度高达63%,缺失话语权,进口市场十分被动。

铁矿石连年价格的暴涨给我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均价为128.4美元/t,2009年为79.87美元/t,同比增长60.76%。进口量为6.2亿t,共增加采购成本300亿元美金,折合人民币2001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的钢铁产业主业利润770亿元的2.6倍。钢铁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紧缩,受制于人的资源环境日益趋紧。

加大废钢铁产业投资,发展废钢产业,提高废钢铁供应能力,增加废钢比是缓解铁矿石进口危机的主要途径。

表2 2001—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统计表

3 我国废钢铁产业的投资环境

中国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10年入世的风风雨雨,倾销与反倾销,制约与反制约,投机与投资,紧缩与放宽,失败与成功,等等,使中国投资市场逐步成熟规范。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日益趋紧,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废钢铁产业的投资环境更加宽松安全,供需两旺,市场更加广阔。受到国内外、业内外投资者的注目,前景看好。

3.1 钢铁工业

废钢是为钢铁工业提供资源供给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与规模直接左右着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和未来。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约1.3亿t,2010年增长到6.3亿t,增长了5倍,占世界粗钢总量14亿t的44%。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亿t。

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有着庞大的废钢需求市场和潜在的吸纳能力。

3.2 废钢需求量

2000年全国消耗废钢总量2 900万t,2010年达到8 700万t,增加了3倍,2011年废钢消耗总量将达到9 000万t,但年年低于粗钢的增长率,使废钢资源缺口逐年递增。同期废钢比由22.7%下降到13.8%,其主要原因就是废钢资源缺乏。

中国的废钢铁资源由3部分组成:社会采购废钢,钢企自产废钢和进口废钢,分别占资源总量的55%,35%,10%左右。10年来废钢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若废钢供应好转,恢复到我国2000年废钢比水平,废钢消耗总量应为1.5亿t;达到全球平均废钢比水平,应为2.8亿t。

中国是世界第一废钢需求大国,且发展空间广阔。

3.3 社会废钢回收

主要指城乡居民报废车辆、机具、家电、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废钢,以及设备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矿山等非冶金企业,在生产、施工、检修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余料、报废设备等工业废钢,统称为社会废钢。

2000年社会废钢产生量为1 788万t,2010年为5 100万t,增加2.8倍,比 2009年增加520万t。从2000—2010年,平均以每年368万t的幅度递增,占废钢供应总量的50%~60%,是我国废钢资源的主要来源。

该领域废钢的回收,主要由拾零人员和废钢收购网点完成,由大型专业化废钢公司进行分选和加工净化处理,生产出合格废钢炉料,供给钢厂。

我国社会废钢还未进入高产期,粗钢产量1996年首次突破1亿t,2003年突破2亿t,2005年突破3亿t,2008年突破5亿t,2011年达到7亿t。数据显示我国废钢铁储蓄量是在近10年快速增长起来的,进入高产期还需要10年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废钢产生量将逐步增长。我国将逐步进入废钢高产期,由废钢净进口国逐步走向自给自足,走向出口。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废钢进出口大国。

3.4 自产废钢

主要指钢铁生产线产生的切头、切边、废次材、注余、跑漏、渣钢及设备检修产生的废钢总量。2000—2010年,由年产1 299万t增长到4 310万t,占废钢供应总量的30%~40%,平均每年以200万t的幅度递增。

随着连铸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提高,钢材成材率大幅上升。同期废钢产生率由10.11%降到5.35%,减少4.78个百分点。废钢产生率的下降为钢铁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基数变大,自产废钢总量仍逐年增加。自产废钢多用于钢厂自用,部分投入市场销售。

3.5 进口废钢

我国年废钢资源缺口同比均大于1 000万t,2004,2005,2009年进口废钢超过1 000万t,多年一直未得到充分补充。资源缺口越来越大,废钢需求强劲。

2000—2010年,废钢进口价格持续攀升,由108美元/t增长到400美元/t以上,增长了3~4倍,持续高价位运行。中国钢铁制造以普钢为主,附加值较低,消化废钢成本能力比较脆弱。国家为了鼓励废钢进口,扩大资源渠道,于2009年出台了新的进口政策,为专业化废钢铁公司自主进口废钢新增了资质许可,进一步开放进口市场。

当国际废钢市场价高于国内市场价时进口量减少,小于国内价格时进口量增加。这次欧美债权危机也将为我国废钢铁进口带来一定的机遇。

3.6 废钢铁产业体制

入世以后中国废钢铁供需体制加快了改革,淘汰“自己采购,自己加工,自己使用”的小而全的传统体制,建立“批量采购,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新体系。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废钢加工配送公司蓬勃兴起。年加工能力20~100万t以上的专业化废钢公司超过20家,产能占供应总量的20%,引领着废钢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废钢铁产业的主体企业。产业体制将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继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完善。

3.7 技术装备水平

废钢铁加工技术基本成熟,设备比较先进。代表世界废钢加工先进设备的剪切机、打包机、破碎机、抓钢机、防辐射设施、环保设备、监控设备,在规模化废钢加工配送公司广泛应用。既有国产设备也有进口设备,大型破碎生产线、防辐射设备以进口为主,其他设备以国产为主,节能环保型是新设备研发和追捧的目标。中小型废钢公司装备水平普遍落后,亟待提升改善。

3.8 废钢铁质量标准

常用标准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环保标准。国家废钢铁技术标准由强制性标准和指导性标准组成。指导性标准主要指外形和物理指标。强制性标准主要指有毒有害、爆炸、放射性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检测标准,强制执行,也是其他相关标准制定的准则。

无论是进口废钢或国内采购废钢,都不能直接入炉,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净化加工和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成各类品种的废钢,才能回炉炼钢。由废钢破碎机生产加工的破碎料废钢质地纯净,金属收得率可达到95%~98%。纯净的优质废钢要靠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加工设备来完成。随着炼钢周期缩短,炼钢工艺的优化,品种钢比例的增加,对废钢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也为废钢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

3.9 二次污染的防治

废钢加工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防治能力、环保技术、环保设施基本成熟。生产流程所产生的废有色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纤维、渣土等夹杂物,基本上都能得到有效的资源转化。扬尘得到有效防治,加工产生的噪音在设备出厂前,应进行严格的达标检验。只要环保设施完善,制度完善,操作规范,不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3.10 市场运行机制

2000年以来废钢市场供销两旺,2004年取消了特殊行业管理,划归普通经营类,没有特别准入和区域限制。现货交易市场逐步成熟、规范、理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网络销售正在慢慢兴起,进入研发探索阶段。购销体系正由多头采购向少数专业化公司定向配送转变,销售废钢向销售服务转变,呈多元化发展。市场秩序稳定,发展比较健康、较有活力。

3.11 税收优惠政策

新税法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国产废钢全额征收17%增值税,不再返税。进口废钢免关税,全额征收17%增值税。废除了诸多地方限制性政策,全国统一、公平公正。新税制的实施,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衍生到土地、动力、交通、信贷、融资等系列资源的扶持和保障政策。给废钢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有利于废钢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12 中央财政支持

为了支持和鼓励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并认真落实。对“城市矿产”,报废汽车、家电拆解升级改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12个试点城市,10个区域性集散市场,13 343个社区网点,42个分拣中心,由不同政府部门,以不同形式、不同额度,给予一定的中央财政支持,并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缓解了投资者起步和扩大生产的资金困难,形成激励机制。

2011年12月份组织专家对全国约50多家第三批再生资源试点城市进行了验收评估。我国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正在扩大、规范和完善。

3.13 企业效益

包括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

经济效益:废钢铁产业属于利润率低、风险小,非暴利、稳定的微利产业。投资相对不大,回报期较短,并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坚持薄利多销、规模化经营,效益可观。

环保效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水、渣可得到有效防治,废旧夹杂物可得到有效资源转化,达到“零排放”。吸纳社会废旧物资,净化周边环境。

社会效益:促进地方GDP、税收、就业增加,带动运输业、服务业,繁荣当地经济。如20万t废钢产能,年销售额约7亿元、税收约1亿元。深受地方政府的青睐和支持。

总之,权衡效益、风险、前景,投资资源应优于产品,再生资源优于原生资源。

3.14 产业潜力

当今世界潮流,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都十分重视,而且资源配置的份额快速增加。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量,到2015年计划提高到60%~80%。其中:再生金属为40%~50%,废钢为40%~45%。2010年我国废钢比仅为13.8%,差距很大,发展潜力巨大。

3.15 企业规模

2011年中金再生资源公司荣登“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390名、“2011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第118名;丰立公司分别获第393名和121名。两家以废钢铁为主业的再生资源公司跻身500强,为同仁树立了典范,坚定了信心,展现了未来。中金再生资源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500亿元,争取到2015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坚持全球化经济的理念、战略性哲学思维、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新的价值观,提高规模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就能做大、做强、做优。

3.16 市场发展周期

商品市场周期一般分为研发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我国废钢铁产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正处于市场发展周期的初级阶段,距成熟期、衰退期还相当遥远,是投资的良好契机。

4 中国废钢产业发展的未来及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全球推进低碳经济主流,我国已进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期。实现工业化,钢铁仍然是难以替代的主要基础材料。原生铁矿石与再生废钢铁如何达到科学配置,实现钢铁循环,是全球钢铁行业研究的课题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4.1 钢铁生产持续增长,原生铁矿消耗过盛

2010年全球生产粗钢14亿t,消耗成品矿(含铁66%)约18.5亿t。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2亿t,消耗成品矿约9亿t。其中:国产地矿3.59亿t,进口6.2亿t,2000年进口6 997万t,10年增长了9倍,增速世界瞩目。

中国是铁矿石消耗第一大国,也是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在世界钢铁行业举足轻重。

4.2 全球铁矿石蕴藏量有限,开采形势严峻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公布数字表明,世界已探明的铁矿储量约1 500亿t,基础储量3 400亿t。2010年全球消耗成品矿18.5亿t,可供开采100年左右。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已探明的铁矿石保有资源储量607亿t,其中可开采储量210亿t。2010年我国消耗国产成品矿3.6亿t,以此测算,可供开采60年左右。

尽管国内外不断发现新的矿源,但原生资源采后不可再生,终有采尽的时候。

4.3 世界潮流与政策导向

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4.12亿t,同比增长14.8%。中国为6.27亿t,同比增长9.3%,低于全球平均涨幅,速度放缓,占世界粗钢总量的44.3%。同年全球消耗废钢总量约5.3亿t,同比增长15.2%,大于粗钢增长率,平均废钢比为37.5%(包括中国)。我国消耗废钢总量为8 700万t,占世界消耗总量的16.4%,远低于粗钢份额,废钢比为13.8%,单耗水平和世界差距很大。废钢和粗钢在全球产业权重的严重失衡,显现了中国吸纳废钢铁的潜力巨大。

“绿色制造”是实现世界工业文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国策;“逐步减少铁矿石的比例,增加废钢的比重”是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既定方针,也是世界废钢铁发展的潮流;中国废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15年综合废钢比将超过20%的奋斗目标。

在国家政策体系的引领下,在世界钢铁循环发展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

4.4 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

“绿色钢铁”追求低碳排放,需要“清洁能源”和“低碳原料”。电力是当今世界清洁能源的首选,我国石油资源贫乏,长期依赖进口;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从2010年开始由煤炭出口国转变为煤炭进口国。“高碳”能源日益短缺。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电炉炼钢将逐步取代转炉炼钢,成为炼钢主导工艺。

“钢铁循环”即指由废钢→炼钢→制品→废钢形成的闭路循环体系,废钢则是这个循环体系的唯一载体,在不同的环节转换着不同的形态。废钢铁属绿色低碳原料,随着铁矿石的减少和我国废钢高产期的到来,废钢铁将逐步取代铁矿石的主导地位,成为“钢铁循环”的主体原料。铁矿石则逐步退出核心地位,成为钢铁自然损耗的补充,从资源配置的源头节能环保、规避碳排放。

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催生下,我国钢铁工业的未来,将由高开采、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转变成低开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业。支撑这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工业体系的基础原料就是废钢,主体能源就是电力。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炼钢必将成为钢铁舞台上的主角。转变是循序渐进的,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人们将随时感悟到这种转变的气息。

5 结束语

中国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正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刚刚破蛋出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还很薄弱,任重道远。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的投入;需要科学的产业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需要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废钢企业群体;需要大企业的引领和示范;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赋予了废钢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废钢产业化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空间,巨大的潜力,良好的投资市场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投资与发展,突破与创新,需要决策者的全球化眼光、战略性思维和突破自我的胆识。海尔老总张瑞敏先生有句名言:只要选对路,不怕路遥远。

猜你喜欢

废钢铁废钢炼钢
炼钢厂废钢切割烟尘治理措施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超高硅铁水炼钢工艺的研究及开发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AISI3130抽油杆用钢的炼钢工艺控制
铁罐加废钢提高废钢单耗生产实践
AI炼钢术
废钢铁应用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
工信部印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废钢铁加工设备行业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