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舍《离婚》中的自然取向与叙事操作

2012-05-08王庆国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离婚卢梭老李

《离婚》是老舍的第7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33年,在老舍长篇小说创作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舍从自然取向和叙事策略两方面诠释了小说主人公老李在都市文明与自然对立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在作品中,老舍采取线性叙述结构完成对主人公老李生命过程的叙述,并利用叙事反复的操作方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本逻辑,强化了主旨,即在都市文明与自然对立的状态下,委身于善,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老舍在作品中强调,“自然”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是理想的生命形式。这显示老舍的作品深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善于表现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自然”,试图建立新的自然文化理想。[1]

一、老舍思想中的自然取向

处于多重资源背景下的老舍,其文学创作拥有多元并存的文化取向。传统与西方、地域与民族、激进与自由等,在老舍的小说中都能够被关注和表现出来。《离婚》主要通过叙事模式的表现,诠释了小说主人公老李在都市文明与自然对立的环境中游离——进┤搿—回归的历程。在作品中,老舍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中国近现代的启蒙大业有机融合,对传统的教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深刻地体现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印记。

老舍之所以会受到卢梭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老舍的文化观念是他接受卢梭自然思想的重要因素。老舍在文化反思中,主要针对都市文化的黑暗对其种种弊端展开无情的批判。以此为基点,老舍在试图探索现代文明的病源的同时,对卢梭那种蕴藏着原始生命状态的“自然”情有独钟。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

在小说《离婚》中,作者塑造的主人公老李从乡村进入京城,既有传统知识分子寒窗苦读终进京赶考的意味,又有五四新青年到都市文化中心去探求理想的成分。[2]京城在他的心目中是神圣的、陌生的、不可捉摸和富有“诗意”的,他第一次见到北平城就像看见一团红雾,觉得自己是在天上飞。人们都认为老李在衙门当科员很体面,可他看不惯他的同事,他和他们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老李对压抑个性生命、存在诗意的都市文化产生质疑,他“无地彷徨”。在都市的漩涡中,老李自身的理性与外在表现的矛盾,迫使其最终离开京城,重返乡间,投身自然,在乡间寻找自我的价值和位置。老李的选择其实是他对自己后天的都市身份的否定,更是对都市文化的批判。

其次,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而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民的命运而创作。自幼的贫穷使老舍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世态的炎凉,当他从社会底层打量整个世界时,看到的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黑暗与不公,而这其中又包含着笑与矛盾。在二三十年代,他始终与时代主流保持一些距离。在老舍这里,“自然”不仅作为理想的生命存在和人性规范与都市生活的媚俗、压抑、混乱、堕落相对,而且已成为老舍人格建构的重要元素,使其有着较强的平民意识。

《离婚》是老舍展示市民生活方式的悲剧的力作,小说中的“张大哥”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市民,他害怕改变,他一生要完成的使命就是做媒和反对离婚。张大哥寻求的是一种有平衡感的生活,不管是在做媒上还是在交际上都是这样,而这一切又必须是建立在封建礼教的基础上的,他让有近视的男子和脸上有麻子的女子相配,认为这样就完美了,反正那个有近视的男子也看不清。他爱请客也不是因为他有多慷慨,多大方,只是为了敷衍表面的人际关系罢了,当他真有求于这些场面上的朋友时,原来是一个也靠不住,他喜欢在别人面前下表面功夫,人家当然也不会真心待他。在自己家庭被以无中生有的罪名吞蚀之后,无奈的张大哥只好改变了自己多年以来只做好人的生活原则。张大哥是北平的“魂”,他充满着旧北平的种种特点——精明、稳重、礼数周到但又虚荣,代表了北平人的生存典范,象征一个时代背景。

实际来讲,老舍思想中的“自然”取向与卢梭的“自然”并非完全相同。老舍的“自然”生命觀与价值观深受卢梭影响,老舍对卢梭精神是有所保留的。老舍在他的《文学概论讲义》的第十讲中有过明确的阐释,他认为卢梭的返归自然与其所张扬的极端自由密不可分,易使人类陷入与兽类无异的境地,是文明虚无主义的表现。而老舍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他始终无法逃离自己的知识分子立场。他深知中国文化的精神,注重文化反思。他反对的是中国文化消极和落后的一面,并非反对中国文化本身。老舍的作品承受着对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文化反思中具有明显的挽歌情调,暗含着老舍自身独特的文化理想。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以一位为民族的危亡与前途而背着十字架的基督的形象来塑造老诗人钱默吟,通过具有悲剧英雄精神的钱默吟的口更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化理想:“诗人与猎户合并在一起,我们才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它既爱好和平,而在必要的时候又会英勇刚毅,肯为和平与真理去牺牲。”老舍是以勇于牺牲的精神擎起了“十字架”,摒弃了狭隘的爱国主义。老舍的文化理想决定了其对卢梭精神的态度,他既理解接受卢梭的“返归自然”,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卢梭极端自由的弊端,在接受与批判之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老舍的现代化追求与现代性反抗的双重品质。

二、《离婚》的叙事策略与操作

卢梭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老舍人生价值观念的内在统一性与对市民人格的超越,而崇尚“自然”恰恰是老舍否定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化性格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离婚》中,老舍通过一群市民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中的矛盾,运用不同的叙事策略和操作方法,揭示出了市民社会的灰色人生,嘲讽了这群灰色小人物的妥协、折中、自欺、知足的市民哲学,从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叙述立场,表现了老舍对市民生活的批判。

老舍30年代以后的成熟的作品,事往往并不复杂,但有“浓得笔尖滴下血泪来的情感”蕴藏其中,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与意义阐释显示出来,这样的叙事有一种特殊的质朴美。老舍并不特意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有时事实简单明了,但每一个事实所负载的意义和情感的内容却丰富复杂得多,由事显现出来的人格感染力、叙述对象与自然命运斗争的精神是现代文艺独具的。

(一)故事操作中的线性叙述结构

无论从叙事内容还是叙事动机(主题表现)的层面来看,老舍的《离婚》都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关于日常叙事的小说文本。小说在叙述对象上塑造了主人公老李,通过老李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以张大哥为代表的一群都市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完成了对老李日常生活来来去去的生命过程的叙述。对于老李,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找到作者采用的线性叙述方式:故事开始时,老李已经在京城工作,但他原本出身农村,在北平读大学,大学毕业后才到衙门当科员。老李是一个内心软弱的知识分子,但又渴望自己身上具有现代文明元素,因此他很崇拜学问和资格都不如他却是他上司的张大哥。在张大哥的策划引导下,老李接来了乡下的妻子、儿女,却与乡下太太格格不入。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落伍。同时,他又会逼问自己,他永远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归宿。正如他给自己的状态做的形象的比喻:“前面一堵墙,推开它,那面是荒山野水,可是雄伟辽阔。不敢去推,恐怕那未给人吸过的空气有毒!后面一堵墙,推开它,那面是床帏桌椅、炉火茶烟。不敢去推,恐怕那污浊的空气有毒!站在这儿吧,两堵墙之间站着个梦里的人。”在老李的生命历程中,他在乡村与都市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最终在精神困顿中回归乡间。本质上就是从被都市异化到回归乡村的过程。

老舍在对老李的描述中,附着了“自然”的价值取向。小说对老李幼年生活的描写:“麦秋后的夏晚,他抱着本书在屋中念,小灯四围多少小虫,绿的,黄的,土色的,还有一两个带花斑的蛾子,向灯罩进攻。”在厌倦都市生活之后,他心中常常浮现出这样的美景:“一块麦田,一片小山,山后挂着五月的初月。或是一条小溪,岸上有些花草,偶然听见蛙跳入水中的响声……”老李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梦中的美景其实就是对老张他们所习惯的市民生活的否定力量。

老舍的“事”的概念總是与人连在一起,它是引起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种种思想情感变化的客体,是人格的试金石。由于和人的联系,老舍叙述的事实总是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并显示出丰富的意义与哲理。事是叙述者操纵的对象,在他的故意操纵下,“事”体现出了感情的波动,和谐平匀地体现着美的规则,既有叙事逻辑客观性,又有精神情绪的盘旋回荡。

(二)叙事的反复

在文学写作中,作者常常必须对同一个故事片段、场景或事件进行重复书写。热奈特将多次描述实际上只发生过一次的事称之为“重复叙事”。老舍在《离婚》中就转换了叙事的重复,采用了叙事反复的方法,在小说中的请客情节,把老李的生活在“不自然”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第8章李华泰宴请同事,细写了李太太被小赵作弄的10个细节,第9章同和居小赵请各位同事与太太,形成了老李与太太之间的冷战。两部分的内容不断加剧着老李的精神痛苦,“老李越来越深地陷入到无聊的日常生活纷争中,与世俗生活哲学抗争并更加强化”[3]。小说开头还安排了张大哥请老顾赴家吃饭,末了老李既不受请也不出礼,从全部“离婚”的悲喜剧开始到老李下决心越出世俗生活的规范,一种与俗世决绝反抗态度逐步完整无缺地展示出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本逻辑,强化出了一个主旨,那就是在都市文明与自然对立的状态下,老舍对自然的热情与向往。

在《离婚》之后直到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老舍对自然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甚至衍生出某种程度的“蒙昧主义”倾向。《离婚》所表达的现代都市文化与自然乡村文化的对立在《离婚》之后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延续。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因内容与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参考文献]

[1] 董炳月.卢梭与老舍的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2).

[2] 刘恋.老舍《离婚》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 徐德明.从《离婚》看老舍的小说叙事艺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04).

[作者简介]

王庆国(1964—),男,河南濮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史、近现代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离婚卢梭老李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还钱路漫漫
“段子手”老李
你吃了吗
英国和欧盟:注定艰难的“离婚”
如果英国和欧盟真的“离婚”了……
你吃了吗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卢梭的绝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