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2-05-08朱耘生王纯玲于溯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朱耘生,王纯玲,于溯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朱耘生,王纯玲,于溯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

目的对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预防医护人员心理危机的发生。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1f 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压力量表对综合医院医护人员6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在SCL-90调查中有7个因子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压力调查中,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非常大,中重度压力达87.63%以上。医护人员对自身职业评价极低、心理能力调节不足是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维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

医务人员;心理学;数据收集

医疗行业集高科学、高专业和高风险性于一体,临床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投入全部的智力和体力,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面对患者,精神压力大,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何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值得每个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对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600例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使他们掌握心理调节方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一线工作的在职医生、护士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20份,回收600份,有效回收率96.77%。

1.1.1 年龄分布及婚姻状况:样本中,年龄20~60岁,其中20~29岁98例(16.3%),30~39岁182例(30.3%),40~49岁308例(51.3%),50~60岁12例(2.0%)。已婚者516例(86.0%),未婚者84例(14.0%)。

1.1.2 学历、职称构成:具有博士学历者16例(2.7%),硕士学历160例(26.7%),本科学历310例(51.6%),大专学历114例(19.0%)。高级职称260例(43.3%),中级职称214例(35.7%),初级职称126例(21.0%)。

1.1.3 从事工作时间:从事工作时间2~35年,其中从事工作20年以下者336例(56.0%),20年工作及以上者264例(44.0%)。

1.2 研究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e1f 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分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1]。级别越高,症状越重。

1.2.2 自制调查问卷:问卷设定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压力来源以及应对压力的方式(选项的第3条是被试自答),本问卷使用前由3位心理学专业教授进行了效度检验,效度系数为0.93。问卷起始处有简明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意义、目的和填写要求,并在医护人员知情、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自行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显示,除恐怖与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高于全国常模[1](P<0.05),说明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见表1。

2.2 影响健康的压力因素:影响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作,工作中的分项依次为工作时间长、担心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发生、晋升职称的压力、各种人际关系以及被领导的重视程度等。见表2。

2.3 职业评价:样本中,只有4.14%的医护人员支持子女学医。

表1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表1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t检验)

医护人员(n=600) 全国常模(n=1 388)躯体化 2.67±0.58*1.37±0.48强迫 1.86±0.51* 1.62±0.58人际敏感 1.90±0.42* 1.65±0.61抑郁 2.12±0.61* 1.50±0.59焦虑 2.22±0.68* 1.39±0.43敌意 1.68±0.65* 1.46±0.55恐怖 1.23±0.46 1.23±0.41偏执 1.57±0.56* 1.43±0.57精神病性1.28±0.47 1.29±0.42

表2 影响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2.4 排解压力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找人倾诉410例(68.3%),参加文体活动192例(32.0%)。

3 讨 论

本文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与全国常模相比,除恐怖和精神病性2项因子外,其他7项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意,说明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极差,这与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有关系。在调查中,压力来源于工作的占100%;工作压力中,依次为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担心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晋升职称和处理人际关系。分析原因:①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并经常围绕他们的精神、心理、社会问题,如窘迫、恐惧、失落等进行工作,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容易获得的,长期的压力会情绪化,这就更不利于处理医患关系,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担心也更加严重。②终身学习的压力。医生想不被淘汰、不出事故,就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不断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2]。③职称的高低是衡量医护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由于晋升职称的名额限制,在激励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的职业评价极低,只有4.14%的人员希望子女从医,这是行业压力导致的结果,是医护人员压力过大,产生的逃避心理。提示,为医护人员减压,维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医护人员排解压力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单一,410例(68.3%)找人倾诉。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以个人自我调节为中心,专业化心理健康维护为边缘的自助性心理调节模式[3],提示医院管理者在重视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学培训,用心理学方法调整其心理状态,保证其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病学,1984,2(2):68.

[2] 徐新华,赵天力,胡建国.综合医院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25.

[3] 周艳,尹惠茹,刘红建,社区护士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54.

(本文编辑:赵丽洁)

R395.6

B

1007-3205(2012)04-0475-02

2011-09-07;

2011-12-12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072761502)

朱耘生(1966-),女,河北丰南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急诊科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4.043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