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05-08朱红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萎缩性螺杆菌幽门

朱红树,魏 征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医院内科,浙江慈溪 3153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临床疗效观察

朱红树,魏 征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医院内科,浙江慈溪 3153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胃汤。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治疗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测,均正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胃炎,萎缩性;螺杆菌,幽门;中西医结合疗法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1icobacter py1ori)感染被公认为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1]。西医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已经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泛酸、嗳气、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有的患者还演变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2]。因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治疗和根除,是研究胃炎治疗的重点[3]。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嗳气、纳差、胃痛、腹胀等)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胃镜检查黏膜有改变),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3~57岁,平均(47.3±2.2)岁。治疗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0~55岁,平均(48.5±1.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三联疗法,2次/d,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柴胡10g、枳实10g、白芍24g、党参15g、玄胡索10g、蒲公英15g、丹参15g、白及20g、黄连6g、制半夏10g、陈皮10g、乌贼骨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周。

1.3 检测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2组患者都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测。

1.4 疗效标准:停药4周后,通过胃镜检查、病理切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判定疗效。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示黏膜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幽门螺杆菌阴性,病变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偶有小范围的病变黏膜;③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幽门螺杆菌为阴性或者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病变黏膜范围缩小2/3,炎症程度减轻;④无效,临床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镜和病理检查均没有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32,例数)

2.2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治疗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32,例数,%)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测,均未出现异常结果。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为基础,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改变,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特异性再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慢性黏膜炎症改变[4]。近年来的研究[5]表明,80%左右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作用于H+-K+-ATP酶,使其失去活性。本研究治疗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主要用于胃络痛、呕吐、痞满等证。益胃汤中,柴胡透邪升阳、疏理肝气;枳实下气破结;白芍解痉止痛;党参补脾益气生津;蒲公英清热燥湿;丹参活血通络止痛;乌贼骨制酸止痛[6]。现代药理学研究[7]也已证实,党参具有抑菌功能,蒲公英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症状得到改善,丹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病变黏膜镜下微观辨证可见,黏膜苍白、呈花斑状改变,胃黏膜层萎缩变薄,既中医之谓“萎者痿也”;胃黏膜层的炎症和纤维化见不规则的颗粒或结节,即瘀血范畴。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8例,其临床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示黏膜正常。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P<0.05)。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任雨芳,王继洪,任立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9.

[2] 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3] 骆晓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177-179.

[4] 朱学琼,翁雪健,吴松涛,等.“健胃消萎灵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医药学报,2010,38(6):84-85.

[5] 朱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2728-2729.

[6] 许辅德,温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7-68.

[7] JARA P,HIERRO L,DE LA VEGA A.Eficacy and sa1ty of peginterferon a1pha 2b and ribav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chi1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J].Peditric Infect Dis J,2008,27(2):142-148.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75.32

B

1007-3205(2012)04-0437-02

2011-10-05;

2012-01-11

朱红树(1972-),男,浙江建德人,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4.024

猜你喜欢

萎缩性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