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05-03杨新华林丽娅朱翠英杨青松阳锡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心理疾病意念

杨新华 林丽娅 朱翠英 杨青松 阳锡洲

自杀意念作为自杀企图、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早期阶段已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生活事件,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个性对自杀意念的产生都有影响[1],但优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少有研究,这里所指的“优秀大学生”是习惯意义上的好学生,即学习用功、成绩拔尖、办事认真、遵纪守法,获得高额奖学金的学生,由于他们总是给人一种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循规蹈矩的印象,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易被察觉,不易被重视,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有部分成绩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存在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且有跳楼自杀的案例。国内以往的文献中还未见优秀学生群体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对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了解他们自杀意念的现状,并对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探讨,为预防、干预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以2007、2008年湖南某高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7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二224人,大三236人,大四240人;女生364人,男生336人;年龄18~24岁,平均(20.51±1.2)岁。国家励志奖学金是根据学校评奖评优的相关规定由自己申请,班级提名,学院推荐,学校评定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标准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平均成绩为85分以上,单科成绩80分以上,大二英语过4级,大三、大四英语过6级,计算机过2级);综合考评总分位于班上前3名;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P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杀态度问卷(Q SA)、中文版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 PS)和自编调查问卷。共21项,其中3项为自杀意念有关的问题,另外18项为性别,年龄,专业,家庭情况等基本人口学资料。自编自杀意念量表主要由3个项目组成:①1周之内有自杀的想法;②1年之内有持续的、强烈的自杀愿望;③如果我发现我的生命已经处于极端危险状态时,我不打算再想方设法避免死亡;答是为有自杀意念,结合SCL-90第15题作出“中度”以上回答者,评定为本调查中有自杀意念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并用OR值反映影响程度,P值基于双侧拟然比检测。

2 结 果

2.1 现况调查 在700份有效问卷中,有106人(14.9%)在1年内有过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其中男14人(2%),女92人(12.9%),男女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P=0.021),以无自杀意念者594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社会人口学特征,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除性别(χ2=5.51,P=0.02)、专业满意(χ2=12.41,P=0.00)有显著差异外,其它特征没有差别,这说明两组主要人口学特征一致,均衡性较好,同时也提示女性优秀大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可能是自杀意念形成的危险因素。

表1 自杀意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2 单因素分析 以1年内出现自杀意念为因变量(无=1,有=2),对一般项目及量表内各因子作单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除受惩罚、丧失,父母期望,个人标准,消极应对,父过分干涉,父偏爱被试,自杀态度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因子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多元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 假设每一个体发生负性生活事件(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依A SLEC量表总分评价)为随机事件,心理疾病倾向(依SCL-90总症状指数评价)为病因因素作用于个体产生的结果,而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为较固定的潜在因子,在排除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之后分别以自杀意念的有无作因变量,以不同生活事件及心理疾病倾向的各因子和相同的人格特征、认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建立了5个不同组合形式的回归方程,使每个回归方程中可变化的因子是不同生活事件及心理疾病倾向的各因子,其他个性心理特征为不变化的因子。①如果不考虑心理疾病倾向的作用,只考虑应激方式的微弱效应建立第1个方程,则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度保护、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自杀性质认识和担心错误均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完美主义人格、对自杀性质的认知、社会支持高低与父母关系亲密与否的优秀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时容易产生自杀意念;②第2个方程选择心理疾病倾向得分≤2,即心理健康,则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社会支持总分、担心错误进入方程,这说明即使平时心理素质良好,但较少体会到父母亲的温暖和关爱,社会支持系统不够,追求完美的个性优秀大学生也会产生自杀意念;③第3个方程选择负性生活事件得分≤34,即无负性生活事件,则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自杀性质认识、症状总均分,表明心理疾病倾向严重。对自杀消极认知,完美主义个性且与父母关系疏远的优秀学生,即使无不利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④第4个方程同时选择心理疾病倾向得分≤2,负性生活事件得分≤34,结果没有变量进入,表明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且心理健康的优秀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⑤第5个方程对所有变量进行分析,进入方程的是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自杀性质认识、担心错误、症状总均分,表明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虽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导,但其不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作用变量,主要作用变量是父子关系,认知,追求完美的个性和心理症状,见表1。

3 讨 论

自杀行为是从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到自杀死亡逐步发展的,虽然不一定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优秀大学生近1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6%,其结果与徐慧兰等[4]对中南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年自杀意念发生率相同。性别和专业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杀意念的产生比男生高,这与众多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自杀性质的认识,担心错误是产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而心理疾病倾向则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作用。这也支持高宏生等[2]关于心理健康水平,负性生活事件通过中介变量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人格特征起作用的观点。心理障碍是许多自杀事件发生的内部心理动因,抑郁与自杀意念相关已经被印证,本研究样本亦揭示了这点,不管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都可见症状总分对自杀意念的作用是最大的。多数研究都认为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作为自杀预防的保护性因素[5],本研究发现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的关爱和父亲的保护程度都对自杀意念的形成产生影响,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起的作用最大,可见只要获得父母的足够关爱,就能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从而降低自杀发生的危险。自杀意念的发生还与社会支持少和对自杀持有消极认识有关[3-4],这与我们的结果是相一致的。我们发现担心错误对自杀意念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没有心理疾病倾向的情况下担心错误完美主义人格特征都容易产生自杀意念。这与訾非[6]和林玲发现担心错误,行动疑虑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国内学者认为完美主义是大学生的一个特点,但追求完美更是优秀大学生“心理综合症”的核心特征[7],Silverman根据他们的观察与临床经验发现,完美主义在资质优异和成绩出众(Academically talented)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优秀大学生追求完美,过于担心出差错,甚至一点很小的失误也会使其认为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对失败的恐惧压倒了对成就的追求,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从而可能导致产生自杀意念。这提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维护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应避免过度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应对方式并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回归方程中,特别是消极应对在单因素Logistic中无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优秀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受到周围人更多的肯定,自我满意度较高,遇到应激和挫折事件,他们采用更多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少用消极应对方式,但其中机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1]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161-164,106-108,122-124,127-131,364-366

[3]訾非,周旭.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560-563

[4]徐慧兰,肖水源.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3(4)288-291

[5]张志群,郭兰婷.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87-289

[6]訾非,周旭.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与自杀念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44-245

[7]王东莉,马建青.请关注“特殊人群”-“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19(5):26-29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心理疾病意念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LIVING the DREAM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完美是个坑
涓滴意念汇成河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