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2-05-02赵新民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生物教材

赵新民

摘要: 观察能力是一种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相结合,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观察是学生发展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基础。较强观察的能力对开发智力十分重要。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不断出现。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学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具有更强的接收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观察的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制订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就是通过观察发现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我们必须仔细认真地利用生物实验。初中《生物》38个学生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有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以上。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努力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2)观察前老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并且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整好光圈,光线强弱也要控制适当。(3)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4)观察的结果好坏由老师检查,检查方法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出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生物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途径主要是实验。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而观察的能力培养是上述各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途径和方法

观察的能力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师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十分必要的。(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它与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绘制的,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挂图和插图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2)演示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很重要。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必须认真观察,才能获得事物现象的各种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物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荷兰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的实验管理员胡克同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观察杂交豌豆后代的性状,发现了遗传,创立了遗传学。利用中午、放学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或到野外进行各种各样的生物观察。学生可以通过采集、制作动物、植物标本,学习一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学习饲养一些动物、进行水稻的杂交实验,等等。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生物现象,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而且能培养观察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学校外面的观察更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因而,课外活动和校外考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很重要。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原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观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要有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校外考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能表现在生物的观察之中。当观察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兴趣盎然,手舞足蹈;而当观察失败的时候,他们则会兴味索然,毫无信心。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尽量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激发他们的生物观察兴趣。另外,传统的观察实验通常是验证性的,学生一般只是按规定的步骤进行预期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涉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内容不多,对求知欲极强的学生来讲,观察兴趣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将学生作为主体,用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在不断的解疑中获得成功,这会使学生的观察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喜欢做实验,特别喜欢自己亲手动手做实验。因此,我们在上每一节实验课时,尤其是第一节实验课,应当要求学生在遵守纪律的情况下,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动手。而教师对所做的实验要熟练,并在实验前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进行观察实验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观察工具的方法、技能,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更要关心学生,鼓励他们,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但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可以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教师给予评价。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能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敏锐的生物观察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生物教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12话 完美生物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