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五个误区

2012-05-02张喆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二语英语口语句型

张喆

摘要: 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但是,在目前国内英语口语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不少教学误区。本文结合国外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相关理论,以近期国内有关英语口语教学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指明其中的一些教学误区,进而探讨有效的口语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二语习得英语口语教学教学误区解决对策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很多人来说,学好英语是取得学业和职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英语听说运用能力是大多数人最期待提高的技能。但是,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和培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的作用,甚至很多从业人员在教学中都存在不少误区。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二语习得中口语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国内近期关于英语口语教学误区的论文,归纳出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二语习得中关于口语的相关研究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关口语研究的领域主要有:(1)二语音位发展,其中包括自然音位学、自动切分音位学、二语音位流利模型等音位理论;(2)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和言语听辨能力;(3)影响二语学习者口语学习的态度、动机、年龄、社会文化环境等音素;(4)语言迁移中的语言变化、语言类型学和标记性等;(5)二语口语教学研究,包括口语水平发展、口语交际策略、口语评估测试和口语课堂教学等(Leather,1999)。

国内关于二语口语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领域:(1)二语口语理论的探索;(2)二语口语表达的过程研究;(3)二语口语表达结果的研究;(4)影响口语能力的因素研究;(5)建立口语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6)二语口语教学方法的探讨(王立非、周丹丹,2004)。

从国内外关于口语研究领域可以看出,口语教学研究是二语习得中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口语教学研究领域,改进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是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但是,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口语教师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问题尤其值得英语教学研究者重视。

3.口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3.1关于教学语言的误区

案例一:关于英语口语课程,每名教师都有一套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合适的教学方法应当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教学语言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机械地坚持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在《读与写》2009年1月刊中,范金梅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正确“输入”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大量的听力“输入”不但能帮助学生锻炼语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接受。因此,口语课程必须尽量实现全英化教学,以达到这样的语言浸润效果。

3.2关于标准英语的误区

案例二:标准化的英语一直是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很多学生坚持学习美式或英式英语。但是,有研究者却认为不必对标准化英语较真,注重交际和沟通本质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考试周刊》2010年第50期中,周曼丽在《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过度重视英语口语的标准性和忽视语言沟通本质》一文中指出:“假定”的标准英语不存在,不必强制学生说某一特定英语。就我国的特殊国情而言,从英语学习初期,学生就不能接触“标准”语言的输入和环境的熏陶,初期英语教育工作者也缺乏进行“标准”英语口语教学的水平,要想推广“标准”英语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再者,既然中国属于英语扩展圈国家,只要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交流,就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了,为什么一定要以内圈的英语水平来要求自己呢?不是徒增烦恼吗?

3.3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误区

案例三:在口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反对将书面语引入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教学就是应该训练学生用简单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因此,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被不少老师和学生无限放大。在2007年第7期《科技创新导报》中,周王友在《浅谈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中指出: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体。除非是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口语都不会“滔滔不绝”。非流利性(non-fluency)才是口语的特征。

3.4关于口语中的纠错误区

案例四:是否纠正二语学习者口语中的错误一直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研究证明,纠正性反馈在成年二语学习者和英语为母语者的一对一交谈中起到积极作用(Carroll& Swain,1993;Carroll,Swain & Roberge,1992;Mackey & Philp,1998)。对于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教师不能忽略成人和儿童在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差别。在《文教资料》2005年第33期中,李素萍和邓惠芬在《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走出英语口语教学误区》一文中指出:研究证明,学习二语英语的儿童与学习一语英语的儿童所犯的错误类似;成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也大致相同,其原因就是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错误假设可谓大同小异。

3.5关于固定句型的误区

案例五:熟记固定常用的句型是提高英语表达的重要方式。背诵词汇和句型对于口语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二语习得者如果没有掌握句型,即使会使用单词,也无法组织符合逻辑结构的句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文教资料》2005年第33期中,李素萍和邓惠芬在《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走出英语口语教学误区》一文中指出:口语课上,实际上学生所做的无非是跟读、朗读、背诵或者是句型操练。直接后果就是,课堂上学生们虽然也开口说话,但到了实际生活中,他们仍然会无话可说,成为“哑巴英语”。

4.针对教学误区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4.1关于教学语言的误区

语言浸润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在课堂中实施的(Swain:1985)。如果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高于或接近可理解的输入的范围,那么全英化教学无可厚非。但是,目前的口语课堂中学生的听力水平还远未达到适合全英教学的条件。如果坚持用英语教学,很多学生将无法理解所谓的“大量输入”,最终的后果是影响口语教学的互动,导致学生因为理解输入语言的障碍而无法完成口语练习。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灵活处理,要视学生的水平来选择教学语言。对于听力水平还不过关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在必要的时候用中文讲解清楚所学内容,为学生建构理解知识的框架,即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掌握好所学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一步步提高听说能力和学习策略。

4.2关于标准英语的误区

不可否认,交流和沟通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但是,任何形式的交流和沟通都是应该保证参与双方能够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的沟通本质并不意味着语言使用者可以随意根据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与人交流。交流和沟通应该遵守相应的准则,否则有效的沟通就无法实现。学习标准英语和进行有效沟通并不相互矛盾,学生需要标准的输入语来帮助他们提高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进行顺利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学习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错误,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避免由于错误的发音和语法造成对方理解障碍。另一方面,标准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也能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沟通。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接触标准英语的机会少、推广标准英语有难度而放弃努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经常接触高质量的英语,并以标准的英语为目标不断努力,而不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让学生在使用英语过程中注意这些区别,鼓励学生正确发音,使用正确的语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身的英语语音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做到以学促教。

4.3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误区

口语和写作中使用的语言的确有些不同,但是这些不同之处绝不会明显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语体”这种程度。这种误解只会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避重就轻,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最终制约的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发展。另外,语言表达流利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一个环节。当然,流利和“滔滔不绝”是存在区别的。教师不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滔滔不绝”的讲话方式,但是也不应该告诉学生“不流利”是正常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应当告诉学生口语的特征不是用最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观点。口语体中的确存在非正式的简单表达,但是根据不同场合和用途,口语中是会引入正式语体,正确贴切地用词汇和句法表达观点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就业中都应当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应该建议学生都用非正式的简单语句来表达观点,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积累词句来提升口才。关于讲话流利,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流利的含义其实更多的是指表达连贯、逻辑清晰,而不仅仅是指讲话的速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讲话注意理清思路,加强思维能力,即使是思考和讲话在同时进行,也应当尽量保持表达清晰连贯。

4.4关于口语中的纠错误区

儿童在一语习得和儿童的二语习得两者间具有一些相同点,但是,成人的二语习得和儿童的一语习得就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因为在这个比较中,年龄和认知水平是不容忽视的变量,所以不能简单将这两者归为一类。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口语教学中不应该想当然地将二语习得的理论机械地运用在学生身上,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采取相应的纠错性反馈。对于母语水平和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中学生和成年人,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on ability),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察觉、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根据Schmidt的注意假说理论(noticing hypothesis theory),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要有意识地注意到正确的语言输入和自己中介语之间的差别,这样才能帮助有效的习得。纠错性反馈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正确形式的区别,从而进行有意识的改正,直至学生完全习得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区别儿童二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的区别,有效地运用纠错性反馈来培养学生察觉、反思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4.5关于固定句型的误区

观点的表达仅靠几个单词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句子结构在口语表达中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背诵积累一些常用的句型,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仍然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使能够交流,交流的观点也不会深入。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指出,如果没有语法,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没有词汇,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哑巴英语”不是因为朗读和背诵句型造成的,而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记忆句型的过程中完全理解句型的意思,在遇到相应情况时没有激活已有的词汇和句型知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耐心讲解重要的句型,首先从语法角度来阐述句型的逻辑含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句型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运用这些句型来进行造句训练,尽量使得输出的句子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应当对学生造的句子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确保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句子符合逻辑、观点清晰。如果口语课堂中,学生经常能够熟练习得新的句型,并且通过例句练习后充分理解句型使用的情景,那么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能有效地将这种句法知识进行迁移,达到拓展表达方式的目的。

5.结语

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对于口语学习和教学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误区,指出口语教学中需要改善的五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英语口语教学法是二语习得的研究重点,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国内外研究理论,进一步完善口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Leather,J.Second language speech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J].Language Learning,1999,VOL49,1-56.

[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S.Gass and C.Madden(eds).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2.

[3]范金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正确“输入”的作用[J].读与写,2009,(1):18-23.

[4]李素萍,邓惠芬.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走出英语口语教学误区[J].文教资料,2005,(33):133-135.

[5]王立非,周丹丹.我国英语口语研究12年:回顾与现状[J].外语界,2004,(6):7-14.

[6]周曼丽.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过度重视英语口语的标准性和忽视语言沟通本质[W].考试周刊,2010,(50):116-117.

[7]周王友.浅谈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7,(17):202.

猜你喜欢

二语英语口语句型
典型句型大聚会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