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衔接分析视角下探索《一小时的故事》主题

2012-05-02董欣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小说

董欣

摘要: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名作。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主要针对小说中的反讽、象征、修辞手法、心理描写进行了各种研究分析。本文变换角度,基于功能语篇分析理论,针对文章的衔接手段进行总结和解析,分析小说行文一气呵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进一步帮助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将功能语篇理论下的衔接手段分析与文学鉴赏相结合,对于文学作品主题的探索,以及文学语篇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说《一小时的故事》衔接手段小说主题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名作。小说完成于1894年,此时女权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在一些女权运动者的努力下,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然而,在当时那个男性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女性要取得完全的平等和自由是不可能的。《一小时的故事》就是讲述了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遇难后,在短暂的一个小时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短短一千余字的篇幅中,作者生动揭示了这一妇女形象所遭受的婚姻束缚和情感折磨,即将到来的自由带给她转瞬即逝的幸福感,以及妇女逃脱不掉的悲剧命运。

小说短小精悍,充分显示了作者精湛细腻的笔触、深刻犀利的智慧和发人深省的黑色幽默。反讽与象征手法的应用,各种修辞手段的穿插,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更是凸显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手法。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针对小说中的反讽、象征、修辞手法、心理描写进行了各种详细全面的分析。本文改变角度,针对文章的衔接手段进行总结和解析,以期能够进一步分析小说行文一气呵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衔接在语篇的连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实现。常见的衔接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词汇衔接、连接、时和体形式、语篇模型等(Halliday&Hasan;,1976;黄国文,1988;胡壮麟,1994)。这些手段大体可以分为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其他手段。本文主要借鉴黄国文(2001)的方法,从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连接三个方面对小说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和省略等手段。

1.照应是语篇衔接中十分常见的手段,有外照应(exophoric reference)和内照应(endophoric reference)之分。外照应相对并不常见,一般出现在介绍背景类的语句中。内照应则是语篇内部衔接中非常常见的手段。

表示内照应的词主要有三类: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比较词语。另外,内照应有“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和“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之分。回指是用来照应前文出现过的成分。下指是照应下文将要出现的成分。分析全文可以得出,内照应是本小说中主要的衔接手段。

小说共有23段,出现人物有以下四位:Mrs.Louise Mallard,Brently Mallard(Mrs.Mallards husband),Josephine(Mrs.Mallards sister),Richards(Friend of Brently Mallard),另外小说最后还出现了为Mrs.Mallard诊断死因的doctors。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Mrs.Mallard,故事完全围绕着她的行为动作和心理反应展开。这一点在文章的人称代词照应方面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第1段第1句即出现了Mrs.Mallard的名字。随着小说展开,全篇一共出现了34处第三人称代词she,全部是对第一段中Mrs.Mallard的内照应,属于照应前文的回指。另外出现了14处第三人称宾格代词her,以及3处第三人称反身代词herself,同样全部照应女主人公的名字。在全文为数不多的74个有明确指代的人称代词中,照应Mrs.Mallard的代词共有51个,占69%之多。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作者并不着眼于事件本身或者间接人物的描写,而是着大笔墨描写女主人公Mrs.Mallard的行为感想和心理状态,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现Mrs.Mallard经历的感情起伏,从而有助于更加真实地表现小说关注女性自身的深层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共出现10余处第三人称代词it,它们集中出现在小说的第9、10、11段。这三段是Mrs.Mallard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即将获得自由的心理描写:

There was something coming to her and she was waiting for it,fearfully.What was it?She did not know;it was too subtle and elusive to name.it首次出现时,前文并没有提到其照应的内容。随着心理描写展开,Mrs.Mallard不断意识到it的存在,此时作者仍然没有解释it照应何物。直到第11段:

When she abandoned herself a little whispered word escaped her slightly parted lips.She said it over and over under her breath:“free,free,free!” 读者这才恍然大悟:前面反复出现的it是对free的照应,是一种下指。作者将这种照应手法使用得出奇巧妙:it的反复出现使心理描写充满悬念,Mrs.Mallard和读者都急于探索究竟it为何物,而下文“free,free,free!”出现,答案呼之欲出,女主人公和读者都终于明白,是自由的征兆让心理的变化如此跌宕起伏,有力呼应了主题。

2.替代指的是用one,ones,do,so,the same,not等这些替代形式去指上下文所出现的成分。使用替代既可以避免重复,又可以达到衔接的目的。

小说中的替代手法并不多,主要存在在以下几处:

She did not hear the story as many women have heard the same,with a paralyzed inability to accept its significance.其中the same替代了前文提到的the story。

There were patches of blue sky showing here and there through the clouds that had met and pil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the west facing her window.其中one和the other替代了前文提到的the clouds。

He had been far from the scene of accident,and did not even know there had been one.其中one替代了前文提到的accident。替代的使用使行文简洁连贯,衔接自然。

3.省略的使用也可起到衔接的作用。省略指上下文己提到的,交际双方可以自主填补的,但不在特定的地方出现的成分。此种衔接手法常常出现在交际活动中,小说中较少涉及。

And yet she had loved him—sometimes.Often she had not.从语法角度看,后一句的完整说法应当是:Often she had not loved him.这是一句典型的省略衔接。

But Richards was too late.根据上下文应当是:But Richards was too late to screen him from the view of his wife.此处的省略令小说结尾意味悠长,足见作者的构思之巧妙。

二、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

小说中人称代词的重复出现使文章流畅连贯。尤其是在对Mrs.Mallard的心理描写中,以人称代词she贯穿始终,使行文一气呵成。作者也通过部分同义词,上下义词的使用,使语义衔接流畅。

第2段中出现的the sad message,以及第3段中的the story,都是对上文第1段中the news of her husbands death的同义衔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语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饱满。

第4段中的armchair与第7段中的chair则是指同一样物品,在Mrs.Mallard的心路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座椅。

第8段中出现的几个近义词stare,gaze,glance,都是对Mrs.Mallard眼神的生动描写。第11段中又再次出现了stare一词,将上下文紧密衔接起来。

三、连接

连接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例如:用and表示延伸意义,as a result,consequently表示增强意义,用in other words表示解释意义,等等。

小说中用and表示延伸意义的连接手法很多。

例8:Into this she sank,pressed down by a physical exhaustion that haunted her body and seemed to reach into her soul.精疲力竭已经遍布Mrs.Mallard全身,甚至深入她的灵魂。此处的and不仅衔接了语义,而且有利于作者描写意图的体现。

例9:The notes of a distant song which some one was singing reached her faintly,and countless sparrows were twittering in the eaves.此处的and并列联结了两句关于窗外美好景致的描写,衔接自然,也为Mrs.Mallard的心理变化做好了铺垫。

例10:There was something coming to her and she was waiting for it,fearfully.Mrs.Mallard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而and的使用表明,这种变化也正是Mrs.Mallard所期待的。

例11:Her pulses beat fast,and the coursing blood warmed and relaxed every inch of her body.Mrs.Mallard的精神开始高涨,心情激动。自由的前兆不但让她心跳加速,而且血液的流动都变得温暖而欢快。

上面的例子表明,连接可用来表示两个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此类例子小说中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连词、副词等的使用使小说衔接紧密而自然,亦有助于主题的突出,是不容忽视的衔接手段。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三类衔接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小时的故事》这篇小说不但在象征、反讽、心理描写等方面独树一帜,在衔接方面也同样连贯流畅,匠心独运。各种衔接手法的熟练使用,使文章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思想内涵也表达得独到有力。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个小句与另一个小句之间的衔接方式都不是单一的,单靠某一衔接手段达到语义连贯的语篇在语言实践中是少数的。使用衔接手法时应该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分析衔接手法时也不应将它们割裂开来。

综上所述,将语篇衔接手段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篇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理解,并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感,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作更深层次上的解读。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rman,1976.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徐伟成.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连贯与质量[J].广州大学学报,2000,(5):71-75.

[7]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a,(2):23-28.

[8]张德禄.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b,(1):9-15.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