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

2012-04-29李富善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质量裂缝

李富善

在工民建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在工民建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该文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并主要分析了现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工民建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民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而且这一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因此,在近些年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联系,所以应该重视工民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1.不断健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工民建工程而言,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工程参与人员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好的制度约束就不会有好的工程质量,因此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首先,应该注重人员的教育工作,使工程人员时刻将工程质量难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做好相关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施工技术。在进行工民建工程施工时,各种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应该进行详细的制定,对工程质量实施个人负责制,将责任划分到具体个人身上,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图纸来进行施工,严禁随意改动。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提高工程质量,进而提升施工企业自身信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工民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工民建工程的原材料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再好的施工技术也不可能改变原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民建工程施工时,首先要严格把好材料这一关,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购买原材料时应该选择那些具备生产资质,并配备完备合格证件的生产厂家。对购入的原材料应该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抽查检验,严禁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在单个地点进行取样抽查的现象发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内容复杂多样,通常包括一下这些主要方面:土方开挖技术、钢筋加工安装、拌制和输送、模板的支架等等。通常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该采用专门的混凝土泵或塔式起重机进行浇筑,如果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那么就应该进行二次拌制,对于那些条件允许的,施工现场可以设立专门的搅拌站。通常在混凝土初凝以后和终凝之前应该进行一次二次振捣,并在终凝后在混凝土的周围筑堤,然后灌注20~30cm的水进行深度的养护,并对养护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保证其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楼板裂缝的施工技术管理。通常来说,楼板裂缝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即斜向裂缝,这种裂缝主要产生在外墙转角的房间楼板上;裂缝上下贯;纵横向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一些大面积现浇筑混凝土中。为了避免楼板裂缝的发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浸水处理,而且模板和相关的支护应该具备一定的刚性,地基的受力应该均匀分布。而且一些级别的混凝土不能进行过度的振捣操作,只需要平板振捣器拖过一次就可以,而且模板的拆除不能太早,养护时间不少于两周。

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管理。在工民建工程中,应该采用结构节能的成套技术,使工程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节能效果更加明显,对节能墙体、门窗、屋顶等终点位置应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这种节能技术在墙体保温以及窗体节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采用涂抹粘贴的方式将保温材料固定于外墙的墙体保温技术,此外,各种中空密封玻璃以及复合型门窗技术都有较广的应用。在工民建工程中还应该在供暖制冷系统中进行各种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广泛利用太阳能以及再生资源供热制冷技术。

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管理。在进行桩基的设计时应该主要针对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进行处理,一般来讲,桩基的沉降是一项较难控制的工作,所以在进行桩基沉降预估时,应该对单桩和群桩进行分析,根据桩的类型以及工程用途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但无论是哪种桩的分析都应该做到细致科学,通过不同功能的桩分析,最终确定装的施工技术。此外,在进行打桩试验时,沉桩前最少要对两根桩进行试验,根据地质勘查中所获得的资料来确定打桩位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来确定打桩的顺序,对于进行群桩施工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打桩对周围建筑造成影响。此外,在进行打桩操作时,如果出现偏打的现象,应该及时的拔出桩,在排除下面障碍后,在桩孔中填满砂石以后继续进行匀速的打桩操作。

组织结构抗震设计。在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组织结构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立组织结构计算模型,抗震组织结构体系的选取,材料效用,温度作用以及组织结构的空间作用等。组织结构薄弱部位的处理,如建筑平面外墙转角处的转角窗,限制了角部组织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设置,如果采用概念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2竖向构件间应设厚板、暗梁等可靠拉结。再如,由于节点部位的重要性,所以引入抗裂性的概念,以此来比较梁柱节点偏心所引起的节点性能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组织结构的2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大地震动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大地震动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即:仅仅对相互正交的2个主轴方向进行内力分析和强度设计,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的空间作用。所以,应用概念设计的原理,结合大量地震带来的危害和试验研究成果,所得出的结论是:构件的最不利受力状态随着构件和大地震动作用方向而变化。当大地震动作用方向与组织结构主轴方向一致时,梁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当大地震动作用与组织结构的主轴方向呈45度时,大多数柱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

总之,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要从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现场测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管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提高认识,从而使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得到有效的发挥。

[1]覃兴满.浅析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李永锋.论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陈捷.浅议如何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猜你喜欢

工民建工程质量裂缝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简述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工民建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探讨
BIM技术在辅助工民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地球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