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遵循的原则述论

2012-04-29惠国辉寇玉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关怀人文

惠国辉 寇玉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永恒主题,为了真正体现人文关怀,该文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遵循培养目标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相结合;人性化与管理科学化相结合;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五个原则。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原则

【作者简介】惠国辉(1968—)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研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培养目标与尊重个性相结合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和民族的希望,基于此,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但大学生由于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素质等不同,其在智力、气质、性格、能力、爱好、优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努力注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他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指导思想,既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尊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2.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相结合

近年来,由于本身学习的紧张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次逐年提升。因此为了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养成,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参加校运会、校园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表演、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各类比赛,要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争优创新评比,规范他们的校园行为,树立他们的诚信观念,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引导校园弘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要鼓励大学生构建“三自”体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学生主体性与学校主渠道教育相互呼应;要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体验式教育、大型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咨询体验、“新鲜人助跑计划”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对心理危困学生实施干预和疏导,把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3.人性化与管理科学化相结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核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践行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从整体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大学生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大学生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要始终脑中有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同时,我们特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推崇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决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游离于高校正常管理,实事求是地说,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即如何做好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追求管理的价值和效益最大化,即实现人的潜能挖掘和创造价值最大化的问题。我们强调在管理中重视人文关怀,就是尽量满足和妥善解决好被管理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也恰恰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标志,从这一角度说,重视人文关怀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是对管理工作忽视人文关怀误区的修正;若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性化与管理科学化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人文关怀是育人、育心、育德的一种全方位系统工程。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正面、直接地将教育内容注入大学生思想内心。但单纯的教育引导,容易形成大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所以也就难以产生实效和长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承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服务者,在思想理念上必须实现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必须更加到位。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感召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其落脚点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育又以人文教育的开展和人文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为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发挥语文、历史、政治、艺术等人文学科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自然学科中的人文因素,以人文关怀的理念,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智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文化,懂得正确的民族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帮扶救困、企业实习、红色之旅等,它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熟悉社会、了解社会,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奠定基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人文关怀推向一个新阶段。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关怀人文
人文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人文社科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