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Z理论及其适用性问题

2012-04-29华豪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哲学观日本理论

华豪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Z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支撑Z理论被重视的外界环境也随之消失,因而Z理论正逐步被现代企业所抛弃而慢慢退出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那么,Z理论对于当代企业管理真的毫无作用了吗?该文以Z理论的内容为理论依据,对Z理论在当代的适应性进行讨论,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Z理论;Z型组织;企业文化

1.Z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气势恢宏,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岛国经济迅速崛起?什么原因使得它的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超越美国的境界?威廉·大内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试图找出恰当的答案,并能够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他的研究对象是美、日知名企业,研究方法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内容是人与企业、工作的关系。在比较研究中他发现,在组织模式的每个重要方面,日本与美国都是对立的。但是,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却较高出美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同时,他也发现,美国的一些成功企业,如IBM、甘布尔、柯达等,在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上都与日本企业惊人的相似。威廉·大内因此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特点,学习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优秀的部分,但又无需照搬照抄,而是结合美国本土的文化与民俗特点,形成美国本土的、富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他把这种美国企业应该形成的管理模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2.Z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威廉·大内研究的美国模型中,经理等企业管理者都以理性主义而著称,他们强调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结构和财务分析等元素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雇主和雇员之间除了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建立的关系外,没有其他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

而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即比较注重目标、信念、文化等因素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它重视人性,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潜力,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管理模式与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密切相关。在日本的劳动大军中大约有35%能在大企业和政府部门中享受终身雇佣制。

经过对选定的日本模型企业的研究,威廉·大内发现了它们企业文化的特点:一是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多种纽带相互联系,涉及到生产、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二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他们大多数以企业为家,当企业效益不好时,就不用发放红利;三是它们的评价与晋级方式很复杂,而且多变,不太以所谓的生硬的绩效去单一评价员工的表现;四是日本的企业采取集体决策过程,每个有关人员都要关注在企业的决策中我应该负什么责任;五是管理过程中,既有严格的模式与手段,如他们要运用统计报表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同时又有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注,他们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积极的启发诱导。六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对事物做出判断,独立工作,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并且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3.Z理论的适用性问题

对于Z理论适用性问题,可以具体从Z理论形成的Z型组织的一些基本内容来分析。Z型组织的规模。大内在对日本经典J型模式进行研究时,研究对象都是大型公司,对美国A型模式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也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大内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模式公司得出的Z理论是以大公司为对象,而在实际的理论应用中,Z理论在中小规模的公司是否能够起到其本身所预测的那些效果还有待验证,Z理论的形成和应用都是在一定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当外界环境、企业目标、公司规模发生变化时,Z理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引入Z理论适用时,先了解Z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企业自身状况。

Z型组织的基础——哲学观。Z型组织强调组织的哲学观,“任何Z型组织都以哲学观为基础。”在Z型公司的建立中,哲学观的表达有助于具有文化特征的行为方式和相互影响方式的表达。按照这种方式发展的组织文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官僚式的做法,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还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在Z型公司中,利润本身并不是项目的重点,也不是在竞争过程中“记分”的方法,相反,如果企业能继续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帮助雇员成长和帮助他们作为企业的公民表现出责任心,那么利润就是对企业的奖励。

企业始终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Z型组织中提到的关于利润的哲学观便不太具有现实性,即使企业建立一种给客户带来真正价值并帮助雇员成长的价值观,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企业利润。因此,Z型组织的哲学观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不具有可行性。Z型组织的哲学观当初在美国的大型公司应用时确实产生了很大的效率,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各企业市场发展需求的不同,Z型组织的哲学观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组织的管理。

Z型组织的内容。通过J型组织和A型组织的比较不难看出,Z型组织强调分权,整体的稳定,以及通过组织与个人的融合来处理个人自由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的集权与分权问题是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决定了组织的结构和氛围。Z型组织强调组织的分权,实行参与式管理。随着对管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参与式管理正是实现组织中人的价值、激励组织中的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Z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也给处于疑惑中的美国指出了一条道路,为当时很多美国大企业进行改革提出了一个参考。Z理论实质上是组织文化理论,它不是对组织中人性的假设,也没有对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可以说它是对未来理想高效组织的一种预测。随着环境的变化,Z理论确实不再具有当时的那种说服力,但是Z理论中的很多内容还是值得现在的企业管理者学习的。

总之,威廉·大内的Z理论开启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先河,为美国企业管理寻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同时也为振兴美国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美国传统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它对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Z型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下,Z型公司从政策到人事,甚至连产品都受到这种价值观的影响。Z型组织借助Z型文化的积淀及其产生的巨大惯力,对外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对内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从而维持、促进和推动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1]威廉·大内.Z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何燕珍.Z理论与创新型工作团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02

[3]赵爱英,何翔舟等.X、Y、Z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研究.开发研究.2001.05

[4]Stephanie Wang:Z理论.商学院杂志.2007.09

猜你喜欢

哲学观日本理论
日本元旦是新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探寻日本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黄金时代》日本版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