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调控海南“菜篮子”商品价格的法律对策研究

2012-04-29陆煜颖吉丽颖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商品价格联动机制菜篮子

陆煜颖 吉丽颖

通过分析近两年海南“菜篮子”商品价格走势和国家与地方具体政策措施,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菜篮子商品;商品价格;政策措施;对策建议

1.近两年海南“菜篮子”商品价格走势分析

根据海南省物价局统计,2010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价格与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和国家“为保护养殖户利益、不打压猪肉价格”的相关政策的影响,我省鲜猪肉价格基本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我省青椒、尖椒、芹菜等13种蔬菜平均价格受供需关系变化和政府调控措施实施等因素影响,则呈现出幅度较大的波动。

据我省物价局统计,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自今年4月起呈持续上涨趋势,随着冬季到来,省外蔬菜输入减少,今后几个月蔬菜价格的调控难度势必会增加。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直接危害,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削减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深层次的危害,是可能降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增加。毋庸置疑,政府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应从源头入手,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当然促进农业投入、以规模创效益也是思路很好的举措,但是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海南,政府补贴是直接补贴给农民,还是与生产资料投入挂钩补贴给农民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2.国家和海南省有关稳定“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具体举措

自2010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中公布的16项措施多与稳定“菜篮子”商品价格直接相关。例,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2011年5月,为进一步贯彻文件精神,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完善价格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公布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实施优惠价格政策扶持蔬菜生产经营;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生产流通;加强市场收费管理;完善菜农利益保护机制等。

为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2011年9月30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加快蔬菜生产流通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办法在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从组织领导、主要目标、政策措施3方面12项内容来考核评分。组织领导是将“菜篮子”工程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主要目标:一是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地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本地蔬菜基地进行造册归档。二是常年高标准蔬菜基地面积要有保证,实现本地城镇常住人口及旅游人口每人一天一斤菜,自给率70%的目标。三是各市县主要蔬菜产品夏季(5~10月)自给率达到50%以上,冬季(11~4月)自给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强对“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五是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管监测体系,严格责任追究。政策措施:一是市县财政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菜篮子”工程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菜篮子”工程常年生产基地、流通设施和平价商店建设。二是各市县在编制、修改城市规划时,要配置一定面积作为平价商店经营场地。三是建立主要“菜篮子”产品(如猪肉、蔬菜等)动态储备机制、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制定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四是落实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五是大力实施农超对接。

上述政策,体现出政府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如果能够获得有效施行,对稳定“菜篮子”商品物价应是有所裨益的。然上述政策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很难解决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国际通胀压力的输入引起的物价上涨问题。

3.关于海南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对策建议

政府关于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举措已经较为健全,故关于海南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对策研究只能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切入点。近年关于菜篮子商品物价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同时存在;一是最后一公里加价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A.签订政府间互惠协议,互助解决价格问题

现在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是并没有足够的资金通过传统买入、储存和卖出的方式进行调控,而“菜篮子”商品作为鲜活商品,进行上述操作显然成本更大,故而海南等省份未来将积极推行动态储备制度。然而动态储备制度通常只能解决“菜贵伤民”问题,且通常只能一解燃眉之急,要彻底走出“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应加强政府间合作,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签订以互助供销、供销量保证、价格承诺和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等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互惠协议,互助解决“菜篮子”商品价格问题。

B.设立农产品拍卖市场,完善拍卖制度

据调查,政府自201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农副产品流通成本;运销商在蔬菜流通环节并不占优势,通常是薄利经营、以量取胜;最后一公里加价,有政府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层层加价。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平抑蔬菜价格?是政府调控不可回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矛盾,积极尝试建立“平价商店”、设立“平价摊位”,实现“农超对接”等措施,已形成一定社会影响。

为了解决本地农产品外销和外地农产品顺利进入海南市场等问题,设立农产品拍卖市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选择的拍卖方式有很多,如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密封递价式拍卖、标准增量式拍卖等等。其中荷兰式拍卖,相对制度比较成熟,有利于大批量农产品疏散,值得借鉴。在设立拍卖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完善相应拍卖制度,减少交易纠纷,增强市场活力,形成体制优势。

C.创设物价上涨多元联动机制,规范相关制度

“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2011年8月10报道,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目前22个省区市已经启动了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是: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甘肃等6省,将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安徽、海南4%,吉林4.5%,山东、宁夏5%,作为启动条件;天津将指数月累计同比涨幅超过3%,江苏、浙江将指数季度平均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湖北将指数月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4%,陕西将指数月同比涨幅超过5%,作为启动条件。海南是最早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省市之一。许多低收入家庭和在校大中专学生已经从中获益。

如果物价上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已有的“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无疑是避免“菜贵伤民”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物价上涨是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例如囤积居奇、倒买倒卖、恶意炒作等等,或是批发商和经销商利用渠道优势层层加价引起的,政府补贴更多地是丰实了部分商人的荷包。应创设“物价上涨多元联动机制”,除了以补贴居民为主的联动机制,还应创设制约性联动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立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条件成就时政府发布公告预警,经过法定整改期,情况未明显改善的,政府主导从动态储备或其他省份大量购进商品平抑物价。

[1]李卫东,王焯.农产品拍卖情况初探.中国拍卖.2010.01

[2]张乐.我国农产品拍卖市场建设新思考.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商品价格联动机制菜篮子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国际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或已见顶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运行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震荡上升
夏天的菜篮子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