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2012-04-25文丨刘小溪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娱乐化卫视电视节目

文丨刘小溪

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文丨刘小溪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娱乐化”趋势固然满足了大众和时代的需要,但是仔细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种趋势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引导。针对这一现象,就其产生的原因、引发的不良后果、应当采取什么对策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电视节目; 娱乐化; 对策

1 电视节目“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趋势是怎么产生的呢?

1.1 为了满足受众生理、心理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日益快速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已经日益蔓延到普通白领、普通工作人员。休闲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可以让人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更达到了享受生活的。所以,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开始走向了一条大众娱乐的道路。所以,满足大众生理、心理调节“高强度、快节奏”生活、工作状态的需求,是产生电视节目“娱乐化”的首要原因[1]。

1.2 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节目形态也拥有多元化的选择,收视率成为电视节目优劣的关键。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家电视台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卖点、有新意的节目,而娱乐化便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以《非诚勿扰》为例,目前《非诚勿扰》已经几乎家喻户晓。继这档娱乐节目之后,江苏卫视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老公看你的》《非常了得》等等,江苏卫视在众多卫视频道中脱颖而出。

1.3 知识经济时代海量信息传播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是信息社会。而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趋势,是信息以大众更能接受和更喜欢接受的一种方式传播,因为受众越喜欢,必然越多人接受,而越多人接受,信息必然传播越快。像《鉴宝》《这里是北京》等知识型节目,受众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中获得的常识,并且比说教式的传播,受众更愿意主动的去接受,学起来更轻松。

2 电视节目“娱乐化”带来的问题

2.1 精英文化逐步的大众文化吞噬和替代

以大众需要作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方向,也就是大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强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众越来越需要一种“短平快”的娱乐化节目,这样,低俗化,色情,无厘头成了全世界大众传媒的共同趋势。当大家的周围被大众文化所包围着,慢慢的遗忘了原本的精英文化,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英文化的话,那么他在文化领域中,还有什么竞争力。

2.2 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慢慢侵袭

国内许多走红的节目借鉴和引进于国外。我们都知道,西方由于国情原因,节目的限制少,电视节目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可谈,电视节目娱乐化也走在我们之前。如谈话类节目《咏乐汇》等是源于欧美国家已有数十年发展历史的“脱口秀”节目;王小丫益智类节目的《开心辞典》则源于英国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来自于《美国偶像》。

2.3 道德观念遭到扭曲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过程中,过度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形成的粗俗、低俗、庸俗,造成对普通大众的道德观念的扭曲。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目标和背景下,主持人或者节目制作人员会从内心地将这种目标实施到节目的整体设计或者细节环节中,甚至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如主持人有时候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现场气氛似乎是在开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可能部分观众就是他嘲笑或者“玩笑”的对象[2]。

2.4 电视作为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毁

在这个信息时代,电视作为一种为大众广为接受的媒体,承担着向受众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很多节目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而将某些虚假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如一些节目,为赚取收视率,将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夸大的呈现给观众;一些互动节目,导播会在节目录制现场安排“托儿”,根据需求制造效果。当电视传达的所有信息,受众只是作为一种娱乐的内容时,电视作为媒体的公信力已经非常有限了。

3 防止电视节目“娱乐化”过度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监管

首先要以人为本,电视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以服务百姓,而不是为了赚取眼球。其次,要加强电视媒体行业的监管。在面对电视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追求“娱乐化”而宣传以俗为雅、以色为美等错误思想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监管部门应该真正履行职责,制订出合乎中国实际情况、符合国际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防范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

3.2 倡导和传播先进文化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物资生活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如果我们的电视能多一些高品位的文化和艺术,而不是一些低俗文化,能够多一些科学,那么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就会少一些庸俗。

3.3 开发和弘扬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节目

在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最有竞争力的节目应该是立足本土文化的节目。所以,将电视节目立足于本土文化将有力地提高电视媒体的竞争力,挖掘栏目或者节目自身专注的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这种“特色”和“品牌”往往不是别人能够模仿的。做好具有本土特色的视节目,不但能够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为了许多电视媒体的成功的根本,未来发展的路[3]。

3.4 缩短观众与电视媒体间的距离

电视媒体应该更符合实际办节目,更贴近生活办节目,更加贴近群众办节目,以提高节目的感染力、吸引力。电视媒体一定要与百姓的心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如四川卫视的《天下故事》把视角聚焦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上,它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深受大众喜欢。

[1] 欧阳国忠. 中国电视前沿调查.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12-115.

[2] 汪群均撰. 正视新闻娱乐化.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10):103-105.

[3] 杨蕾. 全民娱乐—对电视节目娱乐泛化的思考. 新闻界,2009(2):87-90.

(河北省廊坊市电视台,河北廊坊065000)

猜你喜欢

娱乐化卫视电视节目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