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对多元中国把握不住

2012-04-23

环球时报 2012-04-23
关键词:民族主义观点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4月21日文章,原题:西方没正确把握中国

有人说中国人对新秩序有着清晰统一的构想。这种看法很有问题。

尽管不少中国人对国际关系持有零和游戏的看法,但这并非主流。一方面,有迹象表明中国军方力主更快速现代化并对外采取更强硬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外交界仍积极推动广泛的双边和多边交流。中国的民族主义声音常常是外界听到最响的。但对民族主义在对外关系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显然中国内部并无共识。中国内部对经济基本走向及与别国关系的看法也有明显分歧。比如,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央行就与许多出口行业甚至政府机构意见不一。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上,也有激烈争论。中国互联网更是观点纷呈,既有激烈的民族主义也有自由的世界主义。有人可能说那只是处于体制边缘的网民观点。但类似的多元性也存在于更官方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刊物上。

这并不是说,中国精英圈内部的分歧会导致社会动乱和政治变革。但它确实挑战了一种普遍认知——中国的任务和目标是单一的。

在中国,人们对当前全球秩序的性质和该国在其中地位的看法分歧更多。决策者显然展现了对中国成就的自信和自豪。但他们对社会现状隐隐感到不确定和不安。对社会动荡、维持国家统一及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心在中国内部显而易见。忽视这些会错失中国观点的两元性。

以为中国只有单一的世界观,只会加剧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它会夸大不信任,造成中国与外部世界更大的不和。相反,应承认中国的内部分歧,并据此制定相应政策。那样一来,两国关系不再是围绕诸如遏制或接触之类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两国如何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交往。比如,我们长期以来在人权问题上,以自以为是的方式对华。相比之下,若华盛顿较少谈论普世标准,更多关注法治和透明度,或许效果会更好。

要生存甚至繁荣,美中就必须合作,而不是对所谓对方的毛病大肆抨击。当今中国内部的辩论表明,中国人日益认识到这一点。当然,若认为看到中国财富及影响力增长,别国不会担心,那就太天真了。但认为对政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人已很明确如何驾驭本国不断增强的实力,那也是非常错误的。中国正寻找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中自己的定位,这种情况下,不要忽略当前中国认知上的不确定性。▲(作者艾伦·卡尔森,乔恒译)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观点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