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民企该做什么

2012-04-17谢宇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发展

谢宇

摘要: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战略成为中国新时期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市场空间的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发展战略定位的错误使得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重大挑战。民企要发展,更多需要企业自身下功夫,新的时期,中国民营企业更应该立足本土,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争取团结,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民企生存环境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壮大起来。长期以来,融资困难一直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的第一难题。由于人民银行不断紧缩银根,中小民营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存在资金链条连接差、利率高、资金信用低等各种问题,这既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也带来了金融风险,一旦民间借贷的资金链断裂,中小民营企业就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我国有81%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其需求”,60.5%认为“完全没有中长期贷款”,停产倒闭的中小企业中有47%是因为资金短缺的缘故,只有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但是贷款利率高,期限短,贷款成本较高。

2009年,对于中国的民企是极为惨淡的一年,国家出台的四万亿的救市资金90%以上流入国企。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得出口企业无利可图,3.9%的出口负增长使得一片民营企业开启、倒闭、开启、再倒闭。2010年是不温不火的一年,随着民间融资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尚且能够艰难生存。 2011年下半年,随着民间融资资金链的断裂,金融亏空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发生,一时间这场民间融资危机从浙江蔓延到山东、河南、河北。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陷在“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的争议中,这个争议的背后是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的冲突,而长期以来,银行对待国企和民企“亲疏有别”,在政策扶持和贷款问题上,银行向来是“嫌贫爱富”、“损弱补强”的态度。2010年5月3日,国务院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再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之为“新36条”。这一条例的颁布为民营企业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出于对金融安全和资本增值预期的要求,这一条例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贯彻,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

当然,并非所有民营企业都一片哀鸿。2010年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了被誉为“民企500强”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榜单。数据显示,去年“民营企业500家”营业收入总额达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4%,税后净利润2179.52亿,同比增长32.84%,增幅均超过中央企业。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达到58824.80亿元,户均117.65亿元,同比增长50.90%,净资产达到21275.10亿元,户均42.55亿元,增长54.68%。有8家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资产规模在100-1000亿元的有143家。辉煌的成绩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些做强做大的500强并不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全部,甚至于说他们与一般民营企业已经有所不同,作为经济效益好受国家重视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市场,另一方面。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依旧面临着倒闭的危机,从2007年以来,随着房价的不断飙升,大量发展制造业的资金被吸引入房地产行业,这更是雪上加霜的一幕。2011年被称为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倒闭年,这种倒闭潮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企业作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水少瓶子小,也总能适应,但是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其市场空间已经不足,政府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根据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需求进行宏观调控,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帮助,然而市场是一个淘汰机制,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光靠外部力量是不够的,企业本身的作为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企业自身深刻认识市场现状,苦练内功,增强自身力量,才可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继续发展。那么新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路何去何从?怎么走?它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中国民营企业应该立足于中国的本土市场。中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主要涉及第二产业原料制造、日用品生产、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而且中国民营企业极度依赖于出口,一旦人民币汇率上升,就会使得企业的利润下降,出口递减。而事实上国内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内需。而这种内需很多时候却成为外销转内需,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在国外转一个圈再回销,价格连番上涨,而厂家却只能获得极低的利润。所以从长期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民营企业首先应该扭转出口拉动生产的概念,努力开拓中国市场。但是就开拓本土市场而言,中国民营企业还面临着三个问题:第一,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第二,在本土销售是否会存在因为政策以及税收的原因反而使得成本增加?第三,如何才能打开、进入本土的市场并生存下来。这三个问题涉及消费者、政府和企业三方,是必须通过企业本身的努力,政府政策的扶植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认同才能实现的。只有政府减少民企税负,消费者认可民族品牌以及企业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使得民营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放弃“以宣传取胜”的竞争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民企存在着重量不重质、靠宣传打知名度、靠广告扩大市场,认为没有牌子,没有“核心品牌”、“知名品牌”就不能获得消费者青睐。但是事实上,企业要发展,需要宣传,更需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广告本身是为了“广而告之”,而现在的企业宣传和广告已经进入了一个“疯魔”的时代,投入大量宣传广告费用,最终使企业负债累累,导致破产。企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当年的五谷道场方便面、秦池酒业就是因为企业发展战略选择错误,最终导致企业惨遭收购和破产。对于那些资金充裕、资本充足的企业,也应该退出打宣传搞企业的不良竞争,比如财大气粗的蒙牛集团,连续几年拿下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称号,投入大量宣传费用,但是近年来蒙牛事故频出,其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的极大质疑,虽然它一直在努力做大,但是如果做大之后消费者却不再信任它的产品,那么它也只有死路一条。

再次,中国民营企业不应该盲目地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技术越好,产量越高,收入越多。而事实上盲目的产业升级给企业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总的来说,盲目的产业升级有三大危害:第一,机器和技术的更新带来的成本可能会使得企业无法负担,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倒闭。第二,技术升级后多产出的产品不一定能完全投入市场,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产品积压,企业因而受损。第三,由于技术升级而导致的大量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盲目打破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格局是非常有害的,最先进的技术未必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升级问题上,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慎之又慎。

最后,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放弃追求绝对独立的错误观念。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整个产业的最优化才是国家、人民、社会之福,而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度的观念是企业要做就要做大,要做到独立自主,拥有自主品牌,这个观念颇为不切实际的。绝对的独立和自主就是孤立,小企业首先应该谋求生存,而不是过于夸大的宏图大志。任何一个“独立品牌”、“自主品牌”的建立背后往往是巨大的产业投入和宣传投入,而且那些大品牌,真正的自主品牌、自主企业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有今天的辉煌的。所以说中国民营企业更应该做的是以下五条:第一,发展不要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第二,企业之间抱团,通过各种合作连成一个体系,增强自己的实力。第三,企业和行业之间整合成产业链,分别完成原料、生产、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第四,注重产品质量而减少自己的“独特性”、“自主性”,以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式实现与国际接轨。第五,注重经验和积累,不要盲目扩大投资加快发展速度。只有充分做到以上几点,中国民营企业才能更有发展前途。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