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应用进展

2012-04-14邓小敏唐爱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2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胃轻瘫茯苓半夏

邓小敏 审 校 唐爱华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530022)

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概念由Kassander于1958年首次提出,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发病学上与糖尿病相关、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胃动力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血清胃肠激素失调、微血管及平滑肌病变有关[1]。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而引起的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2]。

中医学虽无糖尿病胃轻瘫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厌食、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症状特点,多将其归属于“痞满”、“呕吐”、“反胃”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属虚实夹杂之证。以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以食积、气滞、血瘀、痰浊、湿阻为标,多因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致脾胃健运失司;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导致气滞、痰浊、血瘀等,使胃的升降功能失常;阴虚内热,灼伤阴津,致血液运行迟缓,滞而为瘀,使脾胃络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发为胃轻瘫[1-4]。

现在西医治疗此病主要以促进胃动力药为主,如吗丁琳、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胃复安等,但由于其临床疗效差,并具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易复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目前,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时多以辨证治疗为主,或运用古方加减治疗,或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用针灸、针药结合治疗,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现将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况综述如。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各医家根据自己在临床中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不同经验,对其分型及治疗有着不同的体会。

崔雅忠[5]将DGP分为5型论治:①脾胃虚弱型,以健脾益胃为治法,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6g,茯苓15g,党参、白术、陈皮、半夏各10g,砂仁、甘草各3g)。②肝胃不和型,以疏肝和胃为治法,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白芍、枳壳、川芎、香附各10g,甘草3g,百合、乌药各10g)。③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型,以寒热并治、调和肠胃为治法,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太子参、大枣各15g,黄连9g,黄芩、法夏、百合、台乌药各10g,砂仁、干姜、甘草各6g)。④痰饮停胃型,以温胃化饮、健脾利水为治法,选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茯苓20g,泽泻10g,桂枝、甘草各6g,生姜3片,白术、制半夏各9g)。⑤胃阴不足型,以滋阴养胃、降逆止呕为治法,选用麦门冬汤加减(太子参、芦根、沙参、花粉、生地各15g,石斛、白芍、姜半夏、竹茹、佛手各12g,甘草10g)。

韩达伟等[6]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并以吗丁啉治疗组38例为对照组,辨证分型为:①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行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鸡内金各15g,木香、陈皮各6g,砂仁3g,白术、枳壳各12g,半夏10g)。②胃阴亏虚型,治以滋阴养胃、行气和中,方用麦门冬汤加味(葛根25g,麦冬、太子参、莲子、山药各15g,玉竹12g,木香6g,半夏10g,大枣3枚)。③湿热中阻型,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浊,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黄芩、猪苓、半夏各12g,苍术6g,滑石、草豆蔻各10g,茯苓15g)。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罗黔粤等[7]将糖尿病胃轻瘫分5型进行辨证治疗:①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药物组成:柴胡、枳壳、苏叶、木香、青皮、佛手、茯苓、白芍药、焦三仙、砂仁、甘草。②痰湿中阻型,治宜化痰和中,药物组成:苍术、白术、厚朴、半夏、陈皮、藿香、佩兰、茯苓、竹茹、莱菔子、砂仁。③胃中积热型,治宜清热通腑,药物组成:黄连、大黄、枳实、槟榔、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鸡内金。④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胃,药物组成:北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山药、天花粉、石斛、葛根、鸡内金、山楂、白芍药、佛手、绿萼梅、甘草。⑤脾胃气虚型,治宜健脾和胃,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黄芪、木香、陈皮、佛手、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甘草。治疗前后相比得出较单纯西药促胃动力效果明显,而且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比较理想。

尽管目前各医家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但综观众多文献后可发现大多包括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痰湿中阻型,治疗上多以补气健脾、疏肝理气和胃、养阴益胃、祛痰除湿、降逆止呕、活血通络等为治法,从而使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恢复。

2 运用古方加减进行治疗 枳实消痞丸是治疗寒热错杂、热多寒少、虚实相兼之痞证的代表方,出自《兰室秘藏》。董文玲[8]用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各20g,炒麦芽30g,葛根15g,干姜6g,竹茹、枇杷叶、半夏、黄连各9g,党参、白术、茯苓各12g,甘草3g,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全方有消有补、有寒有热,共奏消痞祛积、健脾和胃之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蠕动、胃排空,并能有效降低血糖。

侯全忠等[9]认为脾虚是DGP的主要证候群,治疗上以补脾、健脾为主,方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组方:砂仁(后下)、木香、茯苓、法半夏、陈皮、柴胡、葫芦巴各10g,党参20g,白术、翻白草、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各15g,玫瑰花5g,黄连3g,鸡内金(研末兑服)6g,生姜3片,方用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砂仁、木香、法半夏、陈皮行气化痰;鸡内金、炒三仙健脾助消化;玫瑰花、柴胡则有助于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黄连、翻白草、葫芦巴降血糖。治疗两月后,与采用西药吗丁啉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其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伤寒误治误下成痞所设之方,主治因误治误下伤中,少阳之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形成阴阳失调、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之心下痞证。何丽清等[10]认为DGP属虚实夹杂之证,运用半夏泻心汤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DGP30例,并设吗丁啉治疗为对照组共30例,组方为:姜半夏、党参、大枣、炙甘草各9g,黄连4g,黄芩、干姜、桂枝、大黄、芒硝各6g,桃仁10g。方用半夏降逆止呕,干姜、黄芩、黄连辛开苦降,寒温互用,阴阳并调,党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桃仁活血化瘀,桂枝温经通脉,大黄、芒硝泻热通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胃排空功能均有很大改善,而治疗组改善尤为明显。

除上述古方外,尚有运用四君子合剂、四磨汤加减,吴茱萸汤、温胆汤加味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良好疗效[11—-14]。综观所取古方,多从DGP的病因病机出发,以补益脾胃、疏肝解郁和胃、温中补虚、降逆止恶、理气化痰和胃、活血通络等治法为主。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因西医治疗DGP临床疗效差、长期疗效不够巩固、长期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家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DGP。

目前,众医家多喜从DGP的中医病因病机出发,以健脾理气、除痞消满或益气养阴、健脾行气活血或顺气降逆、消积止痛或健脾益气、调肝和胃降逆等治法组方,并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西沙必利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并得出运用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DGP与单纯西药治疗DGP相比,前者能更好的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厌食、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胃排空功能,使胃潴留明显减轻,同时能更稳定、更安全得控制血糖,副作用更小[15-18]。

4 针灸、针药结合治疗 近年来,根据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运用针灸、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不少进展。

郑士立等[19]以补脾健运、和胃降逆为治法,选取中脘、足三里(双侧)温针灸,内关(双侧)针刺治疗DGP患者40例,总有效率:95%。中脘为胃之募穴,具有和胃降逆、调理中焦、消除痞满之效;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又是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消积导滞之功。研究表明,刺激足三里、中脘能有效地降低胃张力,解除贲门、幽门的迟缓关闭,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减少,使胃电节律趋于正常。

周学林等[20]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病机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除满为法。选取下脘、内关、足三里、天枢、肝俞等穴针刺和中脘、胃俞、脾俞、关元、神阙温和灸,交替治疗,针刺肝俞用泄法,其余用平补平泄的手法,隔日1次。治疗前后进行胃动力检查判定胃排空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苏文博等[21]运用自拟调胃汤加减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多潘立酮的对照组。

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通过调节胃肠神经功能,促进胃排空,缓解胃轻瘫症状[22]。综观众多文献,可知针灸、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多从健脾养胃、理气和中、化湿导滞、降逆止呕等治则选取穴位,常选用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膻中、关元、神阙等穴。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针刺可直通三焦气机,降逆止呕和胃;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健脾和胃、化湿消滞;肝俞、膻中疏肝理气导滞,助脾胃运化。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配合神阙补气健脾和胃。

5 小 结 虽然运用中医药治疗DGP有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①DGP尚无统一的中医诊断、治疗标准,以及辨证分型,导致疗效的客观性及可比性差。②临床上针灸治疗多根据穴位特性选穴治疗本病,尚未形成系统的针灸处方,且缺乏针灸治疗机理的研究。③目前多是以小样本进行研究,致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差,且缺乏有效方药之间的治疗对比,以致难以确定何方疗效更显著。④缺乏胃动力检查的方法和标准值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医疗手段的进步,相信中医药对于DGP的治疗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1] 洪 兵,王 旭.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治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2009-2011.

[2] 姜荣钦.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病机与诊疗进展综述[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1):43-45.

[3] 聂 斌.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79-980.

[4] 周 萌.从痞满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思路[J].河南中医,2008,28(3):15-16.

[5] 崔雅忠.糖尿病胃轻瘫与消渴兼证“痞证”及其中医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0-21.

[6] 韩达伟,肖 玲.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9):32.

[7] 罗黔粤,彭明松.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72-173.

[8] 董文玲.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76-477.

[9] 侯全忠,张强,晏桂华.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2):17-19.

[10] 何丽清,田剑锋,储开博.半夏泻心汤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2672-2673.

[11] 张 斌.四君子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9.

[12] 刘晓琳,赵连皓.四磨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陕西中医,2011,32(6):701-702.

[13] 教富娥,丛 科.吴茱萸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39.

[14] 符剑玲.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6例[J].光明中医,2010,25(1):71.

[15] 许惠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36-1137.

[16] 张 沣.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4例临床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12):15-16.

[17] 林惠京,严 武.86例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4):49-50.

[18] 黎 丽.四磨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23-2225.

[19] 郑士立,葛佳伊.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47-248.

[20] 周学林,庞秀花.针刺加温和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7):105.

[21] 苏文博,杨晓琴.调胃汤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52-53.

[22] 王 玲,陶加平,吴立雄.针灸任脉经穴对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及血糖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5-7.

猜你喜欢

胃轻瘫茯苓半夏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