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切忌浮夸

2012-04-14郭志安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9期
关键词:火柴盒著名作家欧阳修

□ 郭志安

一女作者在博客里撰文称某人“著名作家”。这作者我认识,发表的作品不多,怎么突然就成了“著名作家”?难道有惊世之作问世?我在网上用百度和谷歌分别搜索,其人作品不多;找来能够找到的报刊上的文章细细地读,字里行间时有生造之词,这是小学生也不容犯的错误;耐心地看,感觉文采一般、语言平淡、叙述呆板,味同嚼蜡,实在读不下去。

文人相轻不好,相互吹捧更不好。时下互相吹捧的“文人浮夸风”,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作风,是一种官场溜须拍马的恶臭对圣洁的文学殿堂的偷袭。有则古代文人笑话:两个文人傍晚到野外散步,看到路边有块石头,诗兴大发。一人提议,我们以石头作主题,弄几句诗如何?好啊,你先来。那人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随口吟出:“地上有块石头。”另一位立刻鼓掌,“好诗,绝世之作啊!”“你也来一句吧。”“好!”彼人也清了清嗓子,随口道:“石头在地上。”那人大鼓其掌,“好诗,比我的还好!你把石头当成主语,重点突出,指代鲜明。”掌声大并非真实,互相吹捧岂不形成浮夸?

纵观古今文坛,文人浮夸屡见不鲜。即使是在《世说新语》留下有口皆碑的“竹林七贤”佳话的魏晋文人,也有不拘礼法狂喝滥饮的“不雅”与“不贤”者。刘伶纵酒佯狂,抬棺狂饮;阮籍惊世骇俗,醉酒两月不醒。魏晋文人因“雅”声名鹊起,也因“浮”声名大噪。谢灵运自夸:魏晋以来,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如此王婆卖瓜,雅从何来?“文章冠世”的陆机被宰相张华当面浮夸:“人之为文,常患才少,而子更患其多也。”其弟陆云夸得更凶:“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又夸:“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洞之吐波,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飘逸,亦一代之绝乎!”其浮夸之词令人肉麻,其浮夸之风堪称 “冠世”!后被欧阳修一语否决:“六朝无文,唯《归去来兮》而已。”《古文观止》选本,魏晋之文只选了六篇,而陶渊明一人就占了三篇,这也印证了欧阳修评价之正确。

时下文坛的“文人浮夸风”,虽没有魏晋文人的“浮”,但文人自恋和互相吹捧的浮夸文章还是时见媒体。我认识个文学青年,在小刊物上弄出几个“火柴盒”,就自称是“青年作家”。有的在报尾刊缝“补白”了几篇“火柴盒”,弄出几滴“墨香”,就称“作家”;有的在报刊发表了几篇类似读后感的东东,就称“评论家”;有的空喊空吼出几句“顺口溜”上了“报屁股”,就称“诗人”。如此推理,警察与犯罪分子打了一架,就是“军事家”?绿化工作者栽了几棵树,就是“林学家”?科普工作者在科技报刊发表一文,就是“科学家”?如此浮夸,实在太酸!

在文学这快清贫的土地上,在纯文学遭冷遇的特殊时代,能够坚守都是好样的,应当多赞美、多鼓励,但要尽量客观,力戒言过其实,形成浮夸。

猜你喜欢

火柴盒著名作家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朱辉
自动翘起的火柴棒
欧阳修快马追字
火柴盒里的人
著名作家克非逝世
勤奋的欧阳修
火柴盒卡片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