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动态

2012-04-14

石油化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乙醇甲醇催化剂

技术动态

稀土顺丁胶科技支撑项目通过验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稀土顺丁橡胶工程化及其在子午线轮胎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利用这项技术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建成了万吨级以上稀土顺丁橡胶工业装置,形成了50 kt级工艺包,并在克拉玛依石化投产了20 kt级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工业生产线。该项目由新疆科技厅组织实施,包含稀土顺丁橡胶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环保型轮胎橡胶填充油的研制和稀土顺丁橡胶在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技术研究3个课题。其中独山子石化、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新疆大学承担了前两个课题,克拉玛依石化承担了环保型轮胎橡胶填充油的研制课题。

辽阳石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项目完成中试

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与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产品结构性能及加工应用研究项目完成中试,为下一步工业化试验奠定了基础。该项目2010年6月由中国石油科技部立项。项目组在辽阳石化中试乙烯聚合装置上完成4个阶段间歇法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中试试验,共生产6.28 t产品,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水平。

齐鲁石化聚氯乙烯新品通过鉴定

齐鲁石化聚氯乙烯新产品QS-650的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由齐鲁石化研究院与齐鲁石化氯碱厂合作完成。项目组通过对引发剂用量及配比、终止剂、pH调节剂、链转移剂的研究,在聚氯乙烯工业装置上成功开发出QS-650树脂,并实现批量生产。经检测,QS-650树脂透光率高、雾度低、光学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截至2011年底,齐鲁石化已生产QS-650新产品近60 kt。

沈阳广达硫化异丁烯极压剂实现环保生产

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自主技术实现了硫化异丁烯极压剂的环保生产。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成本和环保优势。硫化异丁烯是润滑油中添加的含硫极压剂,可用于车辆齿轮油、工业齿轮油、极压润滑脂和金属加工油等润滑领域。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针对硫化异丁烯传统合成工艺流程复杂、对设备腐蚀严重,且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液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闭路循环工艺改变硫化异丁烯合成的反应条件,大大减少了含硫废水量,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原料和能源,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硫化异丁烯极压剂的环保生产。

LMI Custom Mixing公司开发绿色三元乙丙橡胶海绵和密实复合物用于挤出成型

Rubber World,2012 - 08 - 15

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LMI Custom Mixing公司通过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海绵和密实复合物的革命性开发,在减少碳足迹和对石油依赖方面发挥了作用。利用由Lanxess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EPDM聚合物,LMI Custom Mixing公司采用可再生资源开发出不同种类的新型EPDM配方。Lanxess公司已经开始用完全由可再生资源甘蔗衍生的乙烯生产EPDM。这种生物基形式的乙烯是来自巴西甘蔗的脱水乙醇生产的。这是世界上首例生物基EPDM橡胶的形式,且以Keltan Eco品牌出售。Keltan Eco品牌是LMI Custom Mixing公司最早用混合设备配制和测试挤出海绵和密实复合物的产品。为促使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些全面和可持续的百分百基于EPDM的产品可实现25%基于生物质和45%基于非石油。LMI公司已经挤出并测试了各种型材,且目前正在致力于国际材料试验协会、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指定的绿色复合物。

UOP公司新工艺助合成橡胶产量提升

Rubber World,2012 - 08 - 30

Honeywell公司的子公司UOP公司近期宣布,其C4馏分选择加氢除炔工艺(KLP)技术被选定用于罗马尼亚最大的合成橡胶装置上,产率将得到大幅提高。罗马尼亚的能源生物化工公司将在公司的Carom Onesti丁苯橡胶装置上,使用Honeywell公司的KLP技术来精制用于生产合成橡胶的丁二烯。KLP工艺在提高丁二烯产率的同时,也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难以处理且无用的副产物乙炔。UOP公司还将提供一套专有的Caustic Merox装置,用来除去粗C4原料中的硫。该合同包括许可、工程设计、技术支持和催化剂。Honeywell公司的KLP工艺在乙炔转换设备中有选择性地增产氢,与溶剂替代去除方法相比,该工艺通常能使丁二烯的产量增加1.5%~2.0%。此外,乙炔的清除通常能使Raff-1的产率提高1%~3%。Raff-1是丁二烯抽提过程中另一种有价值副产物,它含有C4烯烃(如异丁烯和1-丁烯)。

吉林石化聚乙烯JHMGC100S产品通过国家分级认证

吉林石化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JHMGC100S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PE100级管材专用料产品分级认证。吉林石化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产品技术攻关,使PE100级管材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成功生产出高密度聚乙烯PE100级管材料JHMGC100S产品。PE100级管材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抗应力。由于密度低、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易于施工和安装,这种管材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建筑给排水、燃气、供热采暖、电线电缆穿线和农用节水灌溉等领域。

日本帝人化成公司与日本丰田合成公司共同开发出聚碳酸酯/聚酯合金树脂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44):11

日本帝人化成公司与日本丰田合成公司共同开发出具备高尺寸精度、成型性及良好外观特性的新材料“PANLITE AM-9937”。该产品用于生产汽车的树脂车身。该产品是聚碳酸酯树脂与聚酯树脂混合的合金材料,不仅限于生产轻量化汽车部件,还可生产以往金属材料不能成型的特殊设计形状的产品。帝人化成公司在以汽车轻量化为核心的开发金属替代材料的市场需求下,开发出这种新型材料,并不断开拓新材料的市场,目标是到2020年新材料的销售额达到100亿日元。该产品在配合使用特殊微细纤维作为填料的条件下,不仅能维持产品的高耐热性、成型加工性、尺寸设计性、耐冲击性及防锈性等特性,同时它还兼备可以制备出以往树脂所不能实现的高尺寸精度和良好的外观特性。这样就可以生产以往金属材料所不能制备的特殊设计尺寸的汽车部件。该产品已经在丰田汽车的高级轿车中作为门的装饰材料使用。并且,如该产品作为汽车的外部板材部件使用,汽车的质量将比使用钢板作为板材部件轻2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实验室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的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专家验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8年8月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成立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申请,并获得批准。实验室项目建设与试运行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催化剂工业技术研发、工艺过程模拟与技术集成、甲醇制烯烃技术和甲醇制丙烯技术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在甲醇制烯烃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甲醇制烯烃技术推广进程顺利。2010年8月,采用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甲醇制烯烃(600 kt/a)生产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2011年实现商业化运行。

日本东丽Dowcorning公司开发出两系列新型涂料涂层添加剂并上市销售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50):9

日本东丽Dowcorning公司开发出添加少量就能发挥效果的涂料涂层添加剂“Superwetter系”4种和“Slip and Leveling系”4种产品上市。“Superwetter系”的4种产品分别为“Dow Corning 500W Additive”,“501W Additive”,“502W Additive”,“67 Additive”。它们的官能团和亲水性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产品。添加该产品0.1%~0.4%左右,就可发挥产品优良的湿润性,可抑制涂装表面出现斑点。其中,501W Additive和67 Additive可以作为食品包装用油墨使用。“Slip and Leveling系”的4种产品分别为“Dow Corning 204SL Additive”,“205SL Additive”,“401LS Additive”,“402LS Additive”。它们可以作为涂料涂层最适合的添加剂进行使用。产品具有润滑性、涂平性、消泡性和优良的触感。添加少量该产品可以降低涂膜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发挥高润滑性的同时提高表面的涂平性。

日本横滨橡胶公司开发出新型锂电池组黏结剂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43):14

日本横滨橡胶公司开发出作为一种快速固化型弹性黏结剂“FLASH ONE”新牌号“FLASH ONE/FE1-120”,该产品主要作为手机和数码相机所使用的锂电池的黏结剂使用。“FLASH ONE/FE1-120”牌号是通过主要成分为甲硅烷的树脂中加上公司独有的掺混技术制备而成的。该产品除具有高阻燃性和高黏结性等特性外,由于不含有机锡,还满足欧洲化学物质监管体系法规要求。该产品已经获得日本国内大型电机企业的好评,预计2012年内开始量产。并且该产品不仅在要求功能性的制品组装时广泛使用,今后还要开拓汽车和住宅领域的市场。

中国科学院开发非粮生物乙醇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两项非粮生物质原料燃料乙醇技术——对汽爆葛根进行综合利用的工艺及其使用设备、汽爆红薯直接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分别获得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国际专利授权。这两项技术是葛根等非粮食淀粉类原料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汽爆预处理与连续耦合固态发酵技术相结合,采用低压短时间(0.6~1.0 MPa、2~4 min)工艺代替传统的长时间高温蒸煮过程(90~120 ℃、30~120 min),形成连续耦合固态发酵生产乙醇,并从发酵剩余物提取葛根黄酮、制备蛋白饲料等的新工艺,实现了非粮淀粉质原料组分的分级转化和综合清洁高效利用。

日本Kaneka公司与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材料开发集团共同开发出航天用新型热熔性聚酰亚胺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2(2799):4

日本Kaneka公司与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材料开发集团共同研究,开发出作为高分子材料惟一被航天飞机利用的耐热性聚酰亚胺(PI)。该新型高耐热及热熔性PI(ISAS-TPI)材料是采用Kaneka公司拥有的PI合成技术,与JAXA材料开发集团为首的众多企业合作而成功开发出的一种厚度为7.5 μm的压延薄膜材料。该材料已经作为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全球首次发射的太阳能滑翔机“IKAROS”的薄膜材料使用,同时该滑翔机也使用了该公司的超耐热PI薄膜“APICAL-7.5AH”。JAXA材料开发集团内正在进行下一代大型太阳能滑翔机的开发研究,拟正式采用ISAS-TPI材料。公司开始对ISAS-TPI材料进行耐拉伸性、耐紫外线、透明性、黏结性和加工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华鲁恒升煤制乙二醇装置试车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鲁恒升)年产50 kt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华鲁恒升50 kt/a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由上海戊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专利技术,山东润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工程设计。该装置于2010年3月完成工艺软件包设计,2010年11月完成基础设计。两年多来,经过建设者与技术提供方的共同努力装置建设顺利完成,并进行了投料试车,全线打通工艺流程,试产出乙二醇合格产品。

Invista公司与LanzaTech公司签订生物基丁二烯开发协议

Chem Eng,2012 - 08 - 13

世界领先的尼龙生产商Invista公司与生物技术公司LanzaTech公司签订了一份生物基丁二烯联合开发协议。根据该协议,Invista公司与LanzaTech公司将合作开发一步式及两步式丁二烯生产技术,将CO转化为丁二烯。预计有关技术将于2016年实现初步商业化应用。合作的初期将重点开发一种生产丁二烯的两步式工艺。该工艺是基于LanzaTech公司的CO生成2,3-丁二醇(2,3-BDO)技术。同时,该项目还将开发一种直接通过气体发酵工艺生产丁二烯的一步式生产工艺。LanzaTech公司在新西兰一家钢厂的试验装置上能够利用CO废气生产15 000 gal/a的乙醇和2,3-BDO。在中国上海,LanzaTech公司在宝钢集团钢厂建立的示范装置可利用废气生产100 000 gal/a的乙醇。

天冠集团研发诱变育种提高纤维素乙醇酶活性

天冠集团实验室工作人员经过缜密测试和对比得出结论:搭载“神舟九号”遨游太空的天冠微生物菌种实现有利变异,其耐受性、稳定性和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天冠集团送入太空的微生物菌种共有4类,分别是纤维素酶、木聚酶和两种酵母菌。目的就是利用太空诱变育种方法,以求在短期内获得与纤维素乙醇生产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的有利变异,提高纤维素乙醇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发展。这些微生物菌种“回家”后,天冠集团实验人员随即对其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得出结论:在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下,微生物菌种的基因已发生了有利变异,耐受性、稳定性和酶活力明显增强。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芳烃异构催化剂工业应用成功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IC-200新型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在扬子石化芳烃厂首次工业化应用取得成功。该厂2012年8月13日发布消息称,刚刚完成的连续72 h标定结果显示:该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世界最好的同类催化剂相当,并具有更高的反应选择性,综合性能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扬子石化使用该催化剂全年可增产对二甲苯20 kt。据测算,使用该催化剂后,扬子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分离进料中的对二甲苯平均浓度提高了1.3%,同时大幅降低了氢气、蒸汽和燃料等消耗。

计算机模拟乙醇制氢反应

Chem Weekly,2012 - 07 - 17

A*STAR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的模拟运算揭示了一种关键的化学机理,使得安全可再生液体乙醇催化转化制氢技术变得比从前更简单。目前,最为流行的制氢方法是乙醇蒸汽重整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将乙醇注入一个含有催化剂(如铑)、充满蒸汽的热隔室中。催化剂可以促进乙醇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尽管化学家已经成功使用蒸汽重整技术裂解乙醇制氢,但想要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却十分困难,因为在蒸汽重整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复杂化学反应同时发生。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揭示了乙醇在阶梯式铑催化剂(铑211)表面最为可能的裂解途径。模拟计算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揭示了乙醇分解成为氢气的两种途径。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裂解途径拥有共同的中间物质,化学式为CH3COH。

北美甲醇供应量到2015年将达到3.0 Mt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43):2

预计北美甲醇供应量将从2011年的1.0 Mt,到2015年达到3.0~4.0 Mt,4年间甲醇供应量将扩大3~4倍。目前有报道在北美OCI甲醇公司、Milliken公司、Lyondell公司及Celanese公司等4家公司计划建甲醇生产装置。OCI甲醇公司和Lyondell公司两装置的甲醇产能均为850 kt/a。Milliken公司的甲醇装置产能为1.0 Mt/a,目标是2014~2015年装置投产。Celanese公司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1.3 Mt/a的甲醇生产装置,预定2015年7月投产。目前在北美有4处建合计4.0 Mt/a的甲醇装置。到2015年北美甲醇的自给率有可能达到50%。北美地区2011年甲醇自给率还不到16%,需求(6.4 Mt/a)的73%以上需要进口。

Novozymes公司开发出其首例生物化学结构单元

Chem Week,2012 - 08 - 16

Novozymes公司称,已开发出一种菌类植物,能由可再生原料生产苹果酸。苹果酸用作食品行业的一种增味剂,它能够转变成1,4-丁二醇(BDO),BDO能够进一步转变成塑料和树脂。由可再生原料生产的生物化学品利用来自玉米的淀粉或来自农业废弃物的纤维素生物质转变成糖类。这些糖通过酶或被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目的的微生物转变成化学结构单元。估计全球苹果酸市场为60 kt/a,价值为1.3亿美元,增长率为4%/a。BDO及其衍生物市场大约为1.4 Mt/a,价值为28亿美元,并以3%/a的速率增长。生物技术在整个化工行业中的份额仍不大,但正蓄势待发。分析家估计,到2025年生物化学品可能占全球化学市场的17%。

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能力3年后将达到4.3 Mt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15):2

预计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生产能力在今后3年间将增加450 kt,增长率为12%/a。2014年之前将建3处MMA新装置,全球MMA生产能力将由2011年的3.87 Mt,到2012年达3.97 Mt,到2013年达到4.07 Mt,到2014年达4.3 Mt。但这3处装置均建在亚洲和中东地区。2011年全球对MMA的需求虽然存在诸多消极因素,但仍比上一年(3.0 Mt)有所提高。2012年以后,南欧的经济危机和中东问题没有进一步扩大,加上亚洲为首对MMA的需求的再次扩大,因此预计2012年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对MMA的需求将比2011年增长3%,中国大陆和ASEAN地区对MMA的需求将高于经济增长率。虽然东欧和中南美等新兴地区对MMA的需求扩大,但2012年以后欧美地区对MMA的需求总体没有大的改变。

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制备高效催化剂用于生产化学品和燃料

Chem Weekly,2012 - 07 - 1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程研究人员率领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在开发用于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催化剂可用于汽油、塑料、生物燃料、药物和其他化学品的生产。这项突破可明显提升这些价值数10亿美元的行业效益并降低生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可快速与新型催化剂接触,以此来提高反应效率。此研究团队使用高优化的超薄沸石纳米片建立出新催化剂的模型。他们利用一个独特的过程来促进这些纳米片以90°角生长,纳米片的这种组合方式能使催化剂的催化速率更快、选择性更强且稳定性更好,但其制造成本却同传统催化剂一样甚至更低。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环保型聚烯烃发泡体“TORAYPEF”产品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2(4648):14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环保型聚烯烃发泡体——TORAYPEF。该产品使用巴西Braskem公司开发的由甘蔗制备的生物聚乙烯为发泡原料,可使原料及产品在生产及废弃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5%左右。产品除作为缓冲材料和防水材料外,还可作为生产精密仪器及化妆品运输托盘等成型部件开拓市场。产品于2012年9月开始销售,计划初年度销售额为1亿日元。TORAYPEF产品是东丽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加热技术使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生产出的产品。在这次开发的新牌号TORAYPEF产品中发泡倍率在10倍以下的产品,植物原料所占比例将达约75%以上。使用该产品的生物聚乙烯在分子结构上易于延展、拉伸强度较高。除具有原有TORAYPEF产品的光滑表面及缓冲性外,还具有易于进行成型加工的特性。

(“技术动态”均由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提供)

(本栏编辑 王 馨)

猜你喜欢

乙醇甲醇催化剂
低温甲醇洗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
掌握情欲催化剂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