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与护理

2012-04-14张艳艳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张艳艳 王 芳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供应室,山东泰安 271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大、技术难度高的骨科矫形手术,随着这一手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护理与康复练习日益受到重视。护理与康复练习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6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9例,男38例,女31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59岁;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39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9例,强制性脊柱炎1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获满意疗效,髋关节稳定,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90度~120度。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面评估 做好健康指导术前对病人的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身体各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如应用激素情况、糖尿病、慢性感染灶等。同时进行全身综合调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病人反抗力,使其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手术耐受力。指导病人把握正确的活动方法。患者头向后仰,枕部及双肘三点支撑,将躯干抬离床面训练,以预防肩胛及骶尾部皮肤受压每2 h一次,5 min∕次~10 min∕次[1]。术前3d练习床上排便。

2.1.2 心理护理 髋关节疾患的病人多伴有跛行,影响形象,且病程长,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病人常伴有悲观、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3 术前预防感染 控制感染病灶仔细检查病人手术区域,若有局部手术史、瘢痕、皮肤病等应告知医生,以便选择手术入路,减少术后感染。术前严格皮肤准备,术前3d给病人洗澡,以后天天用肥皂水擦洗术区皮肤1次,术前1d给病人灌肠、备皮、消毒、包扎。病人进手术室后,更换被套,给予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病房。根据X线片测量关节大小,选择适当的人工关节;备血 1000 ml~15000 ml[2]。

2.2 术后护理

2.2.1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在其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直至病人可以下地活动。并给予患肢穿高弹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病人麻醉清醒后,嘱病人深呼吸10次,上肢屈伸10次。指导病人尽早活动患肢,初始可被动推动按摩下肢肌肉,然后逐渐进行踝关节背伸、趾曲,股四头肌练习,双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用力收缩、放松,如此反复[3];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皮下注射。术后早期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注重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防止继发出血。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等。护士在输液时不要选择患肢,以免发生静脉炎。

2.2.2 预防出血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且术后一般使用抗凝剂,使出学的可能性增加,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及伤口辅料渗血情况。协助医生更换辅料并加压包扎。定时挤压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防止出血过多。术后24 h出血量一般在2000 ml~400 ml,颜色淡红。若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出血,颜色鲜红,则应告知医生处理。引流持续48 h~72 h,出血量24 h<50 ml即可拔管。

2.2.3 预防脱位 病人术后保持仰卧位,足尖向上,穿防旋鞋,两腿间放三角枕,患肢保持15度~30度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旋转,以免脱位。密切观察病情,倾听病人主诉,如患肢剧烈疼痛,双下肢出现长度不等或呈过度外旋,则高度怀疑脱位,应立即告知医生,紧急处理。

2.2.4 预防感染 术后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手术后持续应用抗生素,保持切口辅料干燥。保持引流袋低于伤口的位置,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19% ~3.4%[4],协助病人活动及翻身,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发生。嘱病人多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防止粪便、尿液等污染伤口。病人若出现体温上升,切口红、肿、热、痛,提示感染发生,应及时处理,本组病人未发生感染现象。

3 康复锻炼

3.1 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原则。护士要指导病人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并观察病人反应。以我国人工全髋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5],功能锻炼的时间、幅度、活动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病人能耐受、不疲惫为宜。术后病人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护士应积极与病人沟通,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及重要性,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康复练习。

3.2 练习方法

3.2.1 术后第1天康复练习 指导病人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背屈,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然后放松5s,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每组20次至30次,天天2组或3组。指导病人在活动的同时进行深呼吸,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

3.2.2 术后第2天康复练习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直腿抬高练习,但不能大于30度,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5 s至10 s再放下,如此反复。每组30次至50次,每天3组或4组。术后3 d到5 d开始CPM运动。患肢抬高一般从20度至30度开始,每天2次,每次1 h到2 h,以后每天增加5度到10度,术后2周达到屈髋90度。

3.2.3 坐立练习 术后第2天至第3天护士协助病人坐床边,患肢做直腿抬高动作,患肢抬高维持5 s到 10 s.

3.2.4 上下床练习 病人采用双上肢及键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

3.2.5 站立级行走练习 术后第3天至第4天,病人在床边练习站立,当病人床边持续站立超过30 min而没有不适感时就可以进行行走练习。

3.3 出院康复指导

3.3.1 预防脱位 无论站立还是坐着,弯腰不要超过90度。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转身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转动上身,不要弯腰屈髋拾物,不能坐马桶或下蹲,勿坐沙发或矮椅。

3.3.2 预防及控制感染 对拔牙或插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应及时预防,防止细菌血运传播导致关节感染。

3.3.3 爱护关节 不在不平整、光滑路面行走,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如奔跑、登山减少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半脱位、假体松动等问题,并要控制体重。

3.3.4 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诊1次。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与医生联系。

4 小结

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的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精湛的手术技术结合科学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指导,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关键。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完成医学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其目的在于促进患肢功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优的康复效果[6]。术后康复主要是在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牵引关节周围的粘连、挛缩组织以保持适宜的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保证关节的功能良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1] 赵阳立,朱美玉.骨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3-224.

[2]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285.

[3] 孙涛,李云.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法[J].护理学杂志,2000,15(5):270-270.

[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

[5] 毛宾尧.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5-766.

[6] Woolson S T,Adler NS.The effect of partail or full weight Bearing ambulation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2,17(7):820-825.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