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修辞教学

2012-04-13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者教材

侯 颖

(北京华文学院,中国北京100037)

一、汉语国际推广必须以汉语教学为核心

(一)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核心地位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六十年的发展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汉语国际推广(International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①。较之传统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突显了发展战略、工作重心、推广理念、推广机制、推广模式、教学方法等“六大转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是国家根据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制定的一项与时俱进的语言推广策略,这种主客观条件主要体现为中国之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迅速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汉语国际推广“应该面向由于中国经济崛起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工作(marketable job)需要。换句话说,汉语国际推广必须以汉语教学为重点”。(郑定欧2008)这种理解无疑是正确的。虽然近几年关键词“汉语热”时时见诸报端,但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即和英语、西班牙语等强势语言相比,汉语距离全球强势语言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②虽然汉语国际推广的最终目标是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当前汉语教学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这一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即必须坚持以汉语教学为核心。因此,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可以看作对外汉语教学之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汉语国际推广至少包括了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国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面向华人的华文教学等三个领域。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校相关教学机构,面向华人的华文教学除了国内几所华文学校外则大部分集中于世界各国的华文教学机构,而国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则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着力的重点。国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依托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孔子学院,截至2011年11月,国家汉办已经与世界上105个国家合作建立了350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职责是“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具体来说包括“(1)开展汉语教学;(2)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3)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4)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5)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③不难看出,汉语教学是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

因此,汉语教学理应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工作,如何在汉语国际推广大背景下全面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综合交际能力理应成为当前汉语教学的核心目标。离开汉语教学谈汉语国际推广,离开提高汉语综合交际能力谈汉语教学,都将不利于实现汉语国际推广的最终目标。

(二)修辞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综合交际能力固然离不开传统的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但学习者要想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活用目标语言,修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修辞教学应该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教学宜将修辞教学(Rhetoric Teaching)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修辞能力,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修辞意识。在汉语教学中引进修辞教学,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表达欲望和表达水平,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④鉴于此,有学者指出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行之有效地进行修辞教学“实在是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⑤

二、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及研究概览

虽然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环节已经成为“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但就目前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开展情况以及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笔者认为尚未达到“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程度,这种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汉语教师缺乏应有的修辞教学意识

汉语教师缺乏应有的修辞教学意识,主要是由四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汉语教师本身修辞意识欠缺,即汉语知识系统中缺少修辞知识。当前国家外派教师有进一步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专业出身的毕业生都可以报名到国外任教或在国内某些教学机构兼职,其中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教师汉语知识系统很不完善,修辞意识尤为缺乏。其次,目前通行的各种大纲⑥缺乏对修辞学习内容和要求的相关表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这种缺憾在很大程度上对汉语教师的修辞教学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对汉语教学目标或目的的认识存在误区。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目前比较通行的表述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即学习者能够用目的语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在这种能力中修辞能力往往被无意识忽视。其实,所谓汉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准确、流利与得体的辨正统一,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说学习者具备了较高的汉语交际能力。第四,对“修辞”的理解存在偏颇,以为修辞就是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其实汉语的修辞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均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如语用中语音的临时变异、不同词语的同义现象、因语法规律重“意合”而体现出的语法灵活性等均和修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广义的修辞应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语体风格的定位等诸多方面。修辞教学是在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基础上,对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等进行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修辞教学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脱离,修辞教学必须贯穿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缺乏应有的修辞教学内容

有学者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缺乏系统的修辞教学,现有的教材至多只有零星的修辞注释。到了高级阶段,学生接触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必然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如果对汉语的常用修辞手法缺乏了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肖奚强、叶皖林2005)这种表述非常到位。我们考查了目前比较通行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⑧,在其六个环节(课文、生词、词语搭配与扩展、语法例释、副课文、练习)当中,课文和副课文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修辞现象,但词语搭配与扩展、语法例释和练习等关键环节并没有针对修辞的内容,更没有专门针对修辞内容的单元总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是教学所依据的材料,但目前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包括综合课教材、听力教材、口语教材、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中均缺乏针对修辞能力的训练,虽然教材中的输入性材料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教材缺乏应有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习者应有的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的缺乏,即使汉语水平考试达到高级汉语水平,但其真实语言交际水平并不高。

(三)相关研究宏观认识充分,微观分析不足

尽管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加强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理论的探讨,对修辞教学进行微观分析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例如,陆庆和(1998)从现实语言状况和留学生的需要,探讨了汉语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但陆文对修辞的理解存在偏颇,认为修辞教学就是修辞格的教学。杨德峰(2001)、肖莉(2004)谈论了试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陈萍(2003)分析了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高等)中的修辞问题,并简要陈述了修辞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策略。陈汝东(2004)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提出“建立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的想法,并阐述了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实践价值和可行性等相关问题。董明、桂弘(2006)结合具体实例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加强汉语修辞教学。周虹(2008)提出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修辞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而又系统地进行修辞教学,并结合各类语言技能课来训练学生的修辞能力。这种宏观分析,指出了加强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如何具体开展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微观操作缺乏借鉴意义。

当然,以往研究也不乏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佳作。例如姜德梧(1987)具体分析了对外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常敬宇(2000)具体讨论了委婉表达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于宏梅(2004)针对留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修辞偏误,谈论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修辞教学的问题。冯晓鸿(2005)具体讨论了在初级阶段引入修辞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内容。陈光磊(2006)具体讨论了对外汉语中的语用修辞教学问题,并提出了进行对外汉语语用修辞教学的五条具体建议。这些研究往往针对问题的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开展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微观操作(如课堂教学、教材编写、语言测试等)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遗憾的是成果太少,不成系统。

三、开展修辞教学的必要性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之所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对修辞教学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有关。

(一)语言学习是绝大多数留学生的学习目的

从生源结构与学科分布来看,语言进修生是学习者主体。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底共有来自193个国家和地区的26570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学历生为9698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6.5%。从生源结构来看,学历生的数量远不及语言进修生;而且在这九万名留学生中,学习文科的人数占绝对优势,其他则依次是医学、经济、工科、管理、法学、教育、理科、历史、农科和哲学。这种生源结构及学科分布表明,绝大多数留学生选择汉语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这门语言。

(二)语言教学是华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从学生类别来看,在全球4000万汉语学习者中,华裔背景的学生占到了70%。因此,面向华人的华文教学无疑将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阵地之一。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华文教学也因此在诸多方面有别于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虽然大部分华裔学生具有中华文化情结,但我们仍旧不能将华文教学视为华文教育⑨,华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语言教学,使学习者掌握汉语这一交际工具。

(三)语言教学是孔子学院的核心职能

再从汉语国际推广的基地——孔子学院的职能来看,语言教学是核心工作。从当前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孔子学院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汉语教学,在孔子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其主要目的也是学习汉语这门语言,或通过学习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离开了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功能。虽然孔子学院的根本宗旨在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但其根本却在于语言教学。

(四)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主体上是语言教学

从留学生的学习目的或动机来看,语言技能学习仍是主要目的。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王志刚,2004),华裔学生的学习目的或动机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便于与说汉语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便于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满足自己的好奇、探索新知识的需要”,非华裔学生排在前三位的则是“满足自己的好奇、探索新知识的需要”、“便于与说汉语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便于了解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二者的排序稍有不同,但总体上来看,语言学习均是其主要目的或动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对留学生(不管是华裔学生还是非华裔学生)的教学,主体上应该是语言教学。

综上所述,从生源结构与学科分布、学生类别、孔子学院的职能,以及学习目的与动机等四个层面来看,语言教学无疑都是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任务。衡量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于汉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综合交际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这种水平的提高仅靠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对上述四个层面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能够准确、流利、得体的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是其学习汉语的最重要的目标,正如前文指出,学习者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必然需要修辞能力的支撑。因此引入汉语修辞教学是从根本上解决汉语学习者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其运用汉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汉语国际推广呼唤更为有效的修辞教学策略

修辞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全面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综合交际能力,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修辞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汉语国际推广这一汉语国际化大背景下,宜采取以下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汉语修辞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师的修辞教学意识

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之对外汉语教师一般都经过专门的专业化训练,例如,一般系统学习过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具有一定的修辞教学意识。随着汉语学习需求的持续高涨和汉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汉语教师呈现也多元化趋势。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教师担当着国家公派教师、孔子学院外派院长、孔子学院外派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等多重角色,其构成成分不但包括高校专业化对外汉语教师,还包括小学和中学教师、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各领域社会人员。虽然,国家汉办目前已有针对教师多元化举行的汉语教师培训,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培训的力度和频次还远远不够,“教师荒”的问题也还远远没有解决。针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汉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但要加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培训,更应该加强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国际汉语教师应该树立修辞教学意识,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水平,使之达到准确、流利、得体。

(二)加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修辞内容含量

目前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按照综合课打头、按照技能设课的原则设计的,主要有精读教材(又叫综合课教材)、听力教材、口语教材、阅读教材、写作教材等五种。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要材料,因此如何在汉语教材中设计修辞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关键的。笔者认为,在汉语教材中设计修辞教学内容宜分为两个层次,即理解性修辞内容和运用性修辞内容。理解性修辞主要针对综合教材、听力教材和阅读教材,综合、听力和阅读这三种课型本质上属于输入性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输入必须大于输出。因此这三种教材的修辞内容应该力求全面⑩,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中文文本,明白作者的意图。运用性修辞主要针对口语教材和写作教材,口语和写作这两种技能课型本质上属于输出性课程,保证有效输出同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口语和写作教材中修辞内容的设计不应求全,而应求常用性;只有将一些常用性修辞内容引入口语教材和写作教材,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保证说出和写出的内容符合修辞要求。

加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修辞内容含量可以有不同的途径。首要的当然是教材的选文,教材编写者在选定教材内容时,必须考虑修辞问题,即选定的文本必须包含修辞的内容,如可推敲词语的选择、不同句式的修辞效果、不同的语体以及不同的修辞格等,将这些内容融入教材真实文本是后续修辞教学的基础。其次,可以针对文本中的修辞现象进行注释、举例,并在几课之后进行总结归纳,以起到强化作用。第三,练习设计是加大修辞内容含量的最主要的途径。练习是输出性任务,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在不同类型的教材练习中设计不同目标取向的修辞性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效果、运用修辞手段。如词语辨析题型,同一个句子使用了不同的词语,效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个意义表达时使用了不同的句式,可能会引起褒贬色彩的变换;同一种描述如果使用了修辞格,可能会更加形象生动。总之,所有这些修辞效果都可以在练习中通过不同的题型设计来实现。

(三)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修辞意识与修辞能力

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只有学习者具有了一定的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才能在表达准确、流利的基础上提高表达的得体性。培养修辞意识与修辞能力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凸显层次性。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应着重培养其基本的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充分发挥语境的提示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同一意义的不同表达式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适当引入同义词辨析、依据表达需要选择不同句式等修辞内容。在中级阶段,引入比较系统的修辞内容,让学习者意识到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段会造成不同的修辞表达效果,此阶段的修辞教学宜引入词语的推敲与辨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分析、简单修辞格的理解与运用、书面语体与口语语体的区分等修辞内容。在高级阶段,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和汉语的语法知识,因此应该引入系统的修辞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修辞能力,例如能够自行推敲选择词语,能够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能够广泛使用修辞格增强表达效果,能够阅读、区分、撰写不同语体风格的文章,能够基本领悟汉语修辞在汉语言结构系统各个层面上的表现形式。

(四)采用隐性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的必要性源于汉语国际推广以汉语教学为核心这一定位,因此开展修辞教学的可行方式是将其与汉语教学融合在一起,而非开设专门的修辞学课程,我们不妨将这种策略称为隐性修辞教学。隐性修辞教学的优势在于将修辞教学的内容按照学习者水平的高低分层次融入语音教学、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语言监控力度,即学习者在学习使用修辞内容的过程中不会为使用修辞而使用修辞。修辞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融入语言要素教学,使得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易于将修辞内容运用于语言表达,更有利于学习者的有效输出。相反,如果采取显性修辞教学,在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之外单独开设汉语修辞课,很容易造成为学习修辞而学习修辞的倾向,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时往往无形加大监控力度,监控力度过大反而不利于修辞技能的掌握。总之,隐性修辞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显性修辞教学来说,更利于学习者修辞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结 语

总之,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学习者群体表现出严重的技能学习倾向,语言教学宜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因此以提高汉语综合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汉语教学宜成为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任务,而要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有效引进修辞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另外,本文反复强调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工作,旨在着重指出修辞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部分,修辞意识的增强和修辞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汉语言教学中才能找到最佳实现方式,即隐性修辞教学策略当为加强汉语修辞教学的首选策略,而非单独开设修辞课程。

注释:

①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原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6年3月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标志着国家汉办职能的转变。另外,目前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英文翻译比较混乱,我们姑且译作International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②例如,虽然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但这些学习者中竟有70%具有华裔背景。再如,据欧洲某网站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1979-2008年世界文学作品翻译语言中,90%的作品原著是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写成的。汉语并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当中。

③参阅《孔子学院章程》(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2007年12月12日)。

④参阅肖奚强、叶皖林(2005)。

⑤参阅陈光磊(2006)。

⑥如国家汉办颁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等均未对修辞能力做具体性表述,只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对此做了一些必要的陈述。

⑦参阅黄伯荣、廖序东(2007)。

⑧参阅陈灼《桥梁:实用中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⑨根据郭熙(2007),教学是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具体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某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教育则强调“培养”,除语言工具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熏陶,或曰“教化”。

⑩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范围该如何界定,我们将另文专门讨论。

曹成龙:《修辞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第4期。

陈光磊:《修辞论稿》,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光磊:《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

陈萍:《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高等)中的修辞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3期。

陈汝东:《对外汉语修辞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陈汝东:《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第3期。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丁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烟台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董明、桂弘:《谈对外汉语修辞的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

冯晓鸿:《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导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郭熙:《华文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侯颖:《任务型教学法简评》,《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1期。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姜德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4期。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罗丽:《语体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9期。

秦惠兰:《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现代语文》2006年第9期。

王未:《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王希杰:《修辞的层次观》,《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王志刚等:《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3期。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肖奚强、叶皖林:《高级汉语教材中阅读部分的编写设想》,载《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周小兵、宋永波:《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杨德峰:《试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修辞学习》2001年第6期。

于宏梅:《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教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3期。

郑定欧:《汉语国际推广三题》,《汉语学习》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者教材
学汉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