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2-04-13唐全李芳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唐全,李芳芳

(1.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手外3科,辽宁沈阳110024;2.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循环科)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死亡率极高。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典型与不典型的AMI患者进行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现将我院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120例AMI患者,针对AMI患者的症状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方面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根据患者典型的胸痛,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血清心肌坏死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确诊。病变部位:前壁42例,前间壁33例,下壁25例,高侧壁10例,正后壁5例,右室5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8~88岁,平均年龄63岁。

2 症状观察与护理

2.1 先兆症状 临床上约有50.0%~81.2%的AMI患者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长。

2.2 典型症状

2.2.1 疼痛 AMI患者发作时,疼痛是最早出现、最突出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程度较重。

2.2.2 胃肠道症状 AMI患者发作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重者可发生呃逆。

2.2.3 全身症状 疼痛后24~48 h可出现发热,体温升至38℃左右,可持续3~7 d;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2.4 低血压与休克 疼痛中血压下降的原因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发生率约为20%。

2.2.5 心律失常 75% ~95%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24~48 h内,尤其是在24 h内最为常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2.2.6 心力衰竭 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初几天内或在梗死演变期出现,其发生率约为32%~48%,AMI患者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2.3 不典型 (隐性)症状 老年或伴有糖尿病AMI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有呕吐、腹泻,可有背痛、咽喉部痛、牙痛伴下颌角疼痛,咳嗽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晕厥、心悸、气短、胸闷,心电图仅表现ST段水平下移或轻度抬高、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增高不明显,而胸痛症状较少出现,而且随年龄的增加胸痛者减少甚至于无胸痛。

2.4 护理措施

2.4.1 一般护理 AMI患者出现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减少谈话,保证充足睡眠,遵照医嘱给予吸氧,遵照医嘱及时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或静脉滴注,烦躁者可肌内注射地西泮。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快等不良反应;持续行心电监测,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中快等不良反应;持续行心电监测,注意心率变化,发现异常情况通知医生及时处理[1]。

2.4.2 溶栓治疗的护理 对于可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首先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2]。心肌梗死不超12 h的患者,遵照医嘱给予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胸痛是否缓解,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冠脉再通情况,判断指标变化[3]。

2.4.3 介入治疗护理 对于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和健康指导,消除思想顾虑和情绪变化,配合治疗。同时术前要做好物品扩容扩冠和急救药品等准备:术前对AMI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4.4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AMI患者卧床后主要问题之一,应予重视。应及时了解患者足否排便通畅,对有便秘而又不习惯于床上排便者可行心理辅导,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重要意义。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如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遵照医嘱给予通便药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用缓泻剂促进排便,若2~3 d无大便,应用温0.1%肥皂水200~500ml不保留灌肠,以免患者排便用力,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4]。

3 健康指导

3.1 休息 主要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告知AMI患者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睡眠,放松精神,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有利于缓解疼痛。

3.2 饮食 禁饱餐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适当食用醋可软化血管,体重超重者限制糖类的食入,热量控制。避免进食牛奶、豆浆等产气多的食物,防止腹胀。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3 活动 AMI活动期过后进行康复运动有助于减少心梗再次复发的危险和提高生活质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活动过程中的反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第1周前3 d绝对卧床休息,第4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床边使用座便器,动作宜缓慢。第2周坐椅子上就餐、洗嗽,由坐床边、床边站立逐渐过渡到床边步行。第3周,可在他人的帮助下洗澡。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min为正常反应,运动量可逐渐增加[5-6]。

3.4 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防止受寒感染,戒烟,减少酒类饮品,避免心肌过度兴奋、心功能失代偿而引起心力衰竭。

3.5 定期复查、随访 定期复查心电图采血检查、心功能等,可及时了解病情,及早诊治。

我们应把握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患者症状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方面各方面实施有效护理,尤其是进行静脉溶栓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特别的护理和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86.

[2]陈芸.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4):32-33.

[3]姜云华,张浩,常弱.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2):45.

[4]王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97.

[5]刘洪杰,邸玉琴.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6.

[6]李森.临床内科护理细节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有些胸痛会猝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