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帝山林区山杨根蘖更新调查浅议

2012-04-12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根蘖苗数山杨

冉 芳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杨是我省次生森林区的主要树种之一,根蘖性强,水平根萌条数量多,生长快。利用其根蘖进行伐后更新,既适应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又符合近期实现木材自给的经济要求,对迹地及早恢复森林环境、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都有着重要意义。关帝山西山地区的几个林场,近几年来对山杨林的经营培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我们对其阳圪台、真武山、千年等林场的山杨林根蘖更新特点及其培育措施进行了调查。

1 山杨林的生长特点与立地条件

山杨林在关帝山西山地区的林场呈团状分布,与白桦、油松、辽东栎等混交,纯林面积较小。垂直分布均集中在海拔1 000-1 900 m范围。据有关资料介绍,山杨林能耐-50℃的低温,抗寒力很强,要求日照强度较大,因而树冠稀疏,自然整枝良好,树干匀称饱满。山杨雌雄异株,结实后由于种粒小,易飞扬,但在林地种子多落在枯落物上,不宜发芽生长,致使天然情况下更新困难。由于水平根系发达,根蘖繁殖容易,所以山杨林实生少,萌生多,其地上部分高、粗生长最快时期在10-20 a间,而生长好坏与土层厚度、坡向等立地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1.1 坡向对山杨根蘖更新的影响

为了解坡向对山杨根蘖更新的影响,分别在半阳坡、阳坡、半阴坡设立标地进行了调查。半阳坡设立标地5块,总面积820 m2,伐根密度432个/hm2,根蘖株数21 171株/hm2(健壮苗17 580株,衰弱苗3 611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49.0株;阳坡设立标地3个,总面积410 m2,伐根密度732个/hm2,根蘖株数29 707株/hm2(健壮苗25 780株,衰弱苗3 927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40.6株;半阴坡设立标地3个,总面积500 m2,伐根密度380个/hm2,根蘖株数8 880株/hm2(健壮苗8 200株,衰弱苗680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23.4株。

坡向问题,实质上是光照和土壤水分的问题。阳坡、半阳坡的光照条件好,对山杨喜光这一特点来说是有利的,故根蘖繁殖株数多。但是,由于阳坡、半阳坡土壤瘠薄、干旱,不能满足山场喜湿润的特点,所以从伐根根蘖苗生长情况看,远不及半阴坡和阴坡。

1.2 土壤厚度对山杨更新的影响

为了解土壤厚度对山杨更新的影响,共设置10块标地进行了调查。在中厚土层(土层厚度≥30 cm)设立标地4快,总面积660 m2,伐根密度424个/hm2,根蘖株数22 864株/hm2(健壮苗19 545株,衰弱苗3 319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53.9株;薄土层(土层厚度<30cm)设立标地6块,总面积910 m2,伐根密度392个/hm2,根蘖株数18 813株/hm2(健壮苗16 121株,衰弱苗2 692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48.0株。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山杨根蘖更新,厚土层比薄土层更新效果更好些,但其差异不如坡向因子的影响显著,说明水分、光照对山杨更新影响较大,是山杨更新的主要条件。土层厚度只是有一定的影响。

2 林内更新与迹地更新的比较

在以山杨为优势树种的杨桦混交林内,山杨更新不良。如阳圪台林场41林班内有一片8杨2桦-辽东栎的林分,山杨更新质量、数量都很差。调查结果显示,更新苗只有690株/hm2,其中健壮苗仅320株,占总株数的46.4%;而衰弱苗却有370株,占到总株数的53.6%。由于光照不足,叶色发黄、粗糙、开裂无光泽,不少顶端已枯死。

另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择伐迹地,更新情况比以上略好些。如阳圪台林场梅洞沟的一片杨桦择伐迹地,根据500 m2标地调查,山杨更新苗数800株/hm2,苗条生长中庸,由于残留林木的遮阴和林下植被的干扰,更新数量受到极大影响。说明山杨在择伐迹地上更新也是不理想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山杨迹地更新最适条件,我们又对相似条件下的面积皆伐迹地进行了调查。共设置了13块标地,调查面积2 130 m2。更新苗数17 174株/hm2,其中健壮苗14 409株,占总株数的83.9%;衰弱苗2 765株,只占总株数的16.1%。由于光照条件充足,光合作用较强,所以健壮苗显得叶色正常,树干显得圆满不开裂,皮色光滑灰绿。说明山杨在曝光的皆伐迹地上,更新效果最好。

3 不同采伐季节对山杨更新的影响

从14块山杨更新标地看,各季节(春、夏、秋、冬)采伐后,所萌发的根蘖苗数无显著差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就不同采伐季节对根蘖苗生长的影响进行调查,但根据以往的调查和生产经验,夏季采伐正是树木的生长旺盛期,养分集中到地上部分,树液流动快,伐后树液从伐根处大量流出,致使当年苗条长势不旺。由于苗的有效生长期短,在早霜到来之前,顶端未能木质化,易遭冻害而枯梢,影响高生长。如在春初、秋末树液流动缓慢时采伐,基本上可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山杨根蘖更新。

4 伐后迹地清理方法对山杨更新的影响

关帝林局皆伐迹地清理一般采用火烧和堆积两种。我们在火烧迹地上设立标地4块,调查总面积600 m2,伐 根 个 数 367 个/hm2,根 蘖 株 数18 900株/hm2(健壮苗16 633株,衰弱苗2 267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51.5株;在堆积迹地上设立标地5块,调查总面积1 010 m2,伐根个数506个/hm2,根蘖株数15 938株/hm2(健壮苗13 494株,衰弱苗2 444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31.5株。

真武山林场对皆伐迹地采取堆烧清理,山杨更新获得良好效果。前几年,他们在庙底对林木组成5杨4桦1辽的林分进行皆伐作业,于翌春用火烧清理后,当年 5月份根蘖幼苗即达到30 000株/hm2,而且分布均匀,生长旺盛。据原调查资料,当年苗条高达3 m,粗生长1-1.4 cm,10 a后平均径粗达9.2 cm,高达10 m,并可间伐出一些椽材。

在林场清理的显著效果启发下,我们对不同清理方法的迹地,作了对比调查。综合9块标地情况看,凡是通过火烧清理的皆伐迹地,山杨更新效果都不错,更新数量、质量都优于堆积清理。其原因是:当通过小面积采伐后,林木养分分配失去平衡,使养分更多地聚集中水平根内,这是产生根蘖苗条的先决条件;续而通过火烧清理后,地表温度增高,土壤理化性质随之改变,地表灰分元素也随之增加,经雨、雪水淋溶渗入地表层为根部吸收,使埋在土层3-10 cm处的水平根获得充足的养分;由于地温增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善,使根部生长期提前到来,加快了水平根新条的萌发,所以比其他清理方法的苗条出得早、出得齐、长得旺。由此说明,火烧清理皆伐迹地是提高山杨更新效果的有力措施。

5 讨论

首先,山杨耐寒,喜在肥厚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处在高山地区的杨桦次生林,结合皆伐进行改造,应尽可能利用山杨的根蘖特性,在半阴坡或阴坡厚土层立地条件下,进行萌蘖更新。

其次,山杨是强阳性树种,采取小面积皆伐,在充分曝光的迹地更新较为有利。皆伐面积大小视林分状况与地形而定,目前生产上以6.67 hm2以下为普遍。

第三,采伐宜在非生长季节进行,以避免伤流发生,影响当年苗木健壮生长。

第四,皆伐迹地采取火烧清理,有利于提高山杨更新的质量和数量,改善迹地卫生状况。火烧清理的时间宜选在春初、秋末为好,于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在伐区上方点火。点火前开好防火线,火烧过程中,要有足够的人员看管,防止林火蔓延烧毁其他林子。火烧清理后,迹地立即应实行封山育林,严禁放牧、开荒,以保证山杨更新不受破坏干扰。当年萌生的根蘖苗较稠密,在第一年冬天就应进行定株间苗,留优去劣,留健去弱,株行距不小于1 m。

猜你喜欢

根蘖苗数山杨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临泽小枣根蘖苗移栽效果的影响
莲花山地区山杨叶锈病防治技术探讨
栽培措施对速生杨根蘖苗生根的影响
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 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浅谈白桦与山杨叶凋落物候的比较
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速生杨根蘖苗定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GGR-6生根粉对速生杨根蘖苗生根的影响
机插秧每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