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康复中心室内设计

2012-04-10

河南建材 2012年1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治疗室轮椅

何 昭

河南广建装饰工程公司(450002)

0 前言

关于康复中心这类医疗空间的设计,美国Roger Yee认为:“环境的设计是健康恢复的重要因素,医疗空间要设计成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又居住得舒适的神奇之地。”[1]根据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还应该是节能、环保、富有生态文化内涵的“绿色医院”。[2]绿色医院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中的一种,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医疗空间设计较为复杂并有其特殊性。设计实践证明设计方案如何,不能设计师感觉好就是好。只有通过对建筑物的使用人(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等)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设计师才能真正,全面了解康复医疗空间室内设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好地使设计做到以人为本。

1 残疾人生理及心理特点和需求分析

在康复中心作康复医疗的患者主要是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和其他残疾的病人。许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不少人需要乘坐轮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陪护。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的治疗;听力和语言残疾者需经听觉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由于脑神经受损会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发展,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低下等;其他残疾人由于身有残疾,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心情郁闷。他们需要适应他们心理需求的温馨环境和精神上的安抚,必要时应采取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环境要求安静,设施柔和,可让患者感到不受拘束地向医生倾吐自己的苦恼。生物反馈治疗室温应在18~25℃,让患者感到温暖而舒适,在进行皮温和皮肤电反馈训练时,室温波动不应超过±5℃。室内光线略暗,陈设整洁,空气流通。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康复周期较长,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要在康复中心度过一段长期的生活岁月,这里应该是他们的家。应该给他们提供家庭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和温馨的环境。

康复中心患者的病情和类型也各不相同,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完全一样,同时也要考虑医生、护士、陪护及探访者的需要。因此,在绿色医院的总体原则下,如何实现满足更多人需要的通用设计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2 设计要点简析

“以人为本”是残疾人康复中心室内设计的根本宗旨。人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患者的医疗康复需要、生活需要、心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等等,是康复医疗室内设计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在充分满足患者康复医疗功能要求的同时,每处都要考虑患者使用上的方便,舒适,安全,特别注重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考虑,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追求温馨、亲切感,营造回家的气氛。实现人性与自然的融合,映射出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这应该是室内设计师思维和创作的根本所在。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医疗功能的需要

康复中心室内设计首先应满足医疗功能的需要。在空间功能设置上,除了医护人员的办公室、护士站、病房以外,根据患者康复治疗的需要,设置了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听觉语言治疗室等七个专业治疗室。听觉语言治疗室不需很大,但应安静,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要尽量避开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房间采取有隔音措施。室内装饰简洁素雅,没有分散患者注意力的视觉元素和物品。因为训练时经常接触患者的身体和唾液,治疗师要经常洗手,训练物品要经常消毒,室内设洗手池和消毒设备。生物反馈治疗室温应在18~25℃,室温波动不应超过±5℃。故生物反馈治疗室安装冷暖空调,并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康复大厅(运动治疗室)应宽敞,明亮,患者在这里治疗时运动量大,时间长,人也多,所以应空气流通,新鲜,室温适宜。在这里装有暖气,冷暖空调和排气扇。室外气温适宜时,应开窗换气。

2.2 生活的需要

患者生活上的需要是基本的需要,是他们各种需要的基础。应该让他们住得舒适,吃得满意,用得方便。在病房设计时,考虑到一般病人的康复周期较长,这里的病人多半都是“长期住户”,除了床头柜以外,每个病房都有壁柜,以提供更大,更方便的储物空间。需要陪护的患者所在的病房,为陪护准备有床位。考虑到患者生活的不同需要,除公共食堂外,还设置了一个公共厨房,里面有煤气灶、电磁炉等厨具供患者做饭使用。在作运动治疗时,患者和治疗师体力消耗都很大,夏天更易出汗,故在病房区和康复大厅都设有电热水器。病房卫生间每天有热水供患者洗浴。另外,考虑到患者的洗衣问题,特别是有的患者经常尿床,屙裤,还设有洗衣和足够的凉晒衣被的空间和设施。

2.3 心理的需要

研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其健康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周围客观环境产生的各种信息,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亲和,舒适的环境可以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有益于提高医疗效率。[3]随着生物实验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注重医院空间对人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的影响,追求医疗建筑的高情感和人情味,在环境设计中引入生活气息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传递到大脑,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环境形态与色彩具有一定的辅助医疗功能。在色彩选择方面,作到淡,柔,洁,雅。康复大厅墙壁以淡绿色为主,在北侧是一幅大海、椰林的风景壁画,仿佛使人置身美丽的海滨,清风拂面,心旷神怡。病房采用令人心境平和的暖色;走廊以淡黄色为主,有平衡情绪低落作用。在大厅和走廊的适当地方摆放一些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植物的青绿色对人的心理起镇静作用。在材料色彩的选择上也体现温和,温馨感。暖色系的材料,也可以使空间显得丰富更具亲和力,有“家”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适度,舒缓,悦耳的音乐,可调节人们的情绪,对强化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独特的功效。在康复大厅设置有音响系统,播放适度的轻音乐来营造平和,亲切,轻松的气氛,以愉悦人们的心情,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2.4 安全的需要

在这里作康复的残疾人是一个高危人群,康复中心室内设计要特别重视患者以及医生、护士等所有使用者的安全问题。除必须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可靠的呼叫系统、地板防滑和漏电保护外。楼内所有带棱角的部位都进行了圆弧处理。同时,还要注意生物环境因素(病菌,病毒等)、物理环境因素(电磁辐射,光污染和噪声等)、化学环境因素(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的伤害问题。

该康复中心坐落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大街旁,特别是夏天的夜晚,直至深夜马路上仍然车流不断。对病房形成强烈的光污染和噪声污染。长期则会有损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室内装修采取了防噪(噪音和噪光)措施,如门窗封闭要严密,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并采用隔光性强的窗帘,在医院外墙采用吸音或隔音材料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防噪而且有利于节能。

为防止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测定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使有害物质对人的伤害降到最低。墙面涂料采用杀菌彩色乳胶漆,地平应不容易隐藏污垢,而且易保洁,简洁大方。设计必须从各方面保证康复医疗空间所有使用者免受伤害。

2.5 关注通用设计的原则

康复中心的主要使用者是残疾人,他们的身体尺寸、生理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心理需求也不相同,设计应该适应所有患者的需求;医生、治疗师、护士以及陪护人员等,他(她)们也是康复中心的使用者,他们们来自四面八方,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知识、经验及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按照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原则,让设计适合尽可能多的人,“具有简明易懂的使用方法,多通道可辨识性,良好的容错性和经济性”[4]。通用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化。

为方便患者,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乘坐轮椅病人出入;卫生间洗手盆下边距地面要有高680mm×宽800 mm×深350 mm的“容膝空间”,以方便乘坐轮椅的病人;在乘轮椅者的床位一侧,应留有不小于1 500mm×1 500mm的轮椅迴转面积。为了方便乘坐轮椅的患者作由轮椅到床上(或相反)的移动,病床高(包括床垫)应与轮椅座高相近;乘坐轮椅的截瘫患者很难掌握向前探身的平衡问题,为方便他们进餐,食堂餐桌下要有“容膝空间”;要取消全部室内外门槛,病房和治疗室不用地毯,以便轮椅行驶。

3 结语

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通用设计等等各种设计理念说到底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单单是指个体的人,更包括整体的人,即社会的人、环境的人和未来的人。因此,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更是人的需要。设计实践证明,对用户的调查研究,即对使用者生理、心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是设计能否真正作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在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时,会发现有些需求之间是互相制约的。我们应该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谓“充分满足”这些需求,是在制约条件下的“充分满足”。“以人为本”设计和建造的医院,还应该有“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即“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才是完全的,真正的以人为本。

[1][美]Roger Yee编.李炳训译.美国医疗与护理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6.

[2]陆伟良.“绿色医院”引领未来[J].医院建筑工程,2010,01.

[3][美]Roger Yee编.李炳训译.美国医疗与护理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6.

[4]黄群.无障碍通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治疗室轮椅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轮椅上的爱
我的轮椅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轮椅
稳律灵治疗室性心动过速58例
治疗室消毒效果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