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2-04-10陈星余

海南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葛根芩参苓白术散

陈星余

(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海南 海口 570102)

急性腹泻(Acute diarrhea,AD)是指由多种不同原因(如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过食生冷、暴饮暴食等)引起的肠道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经口途径感染。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本病发病急骤、病势急迫,变化突然迅速,如未及时、正确治疗,严重者在短期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甚或休克而危及生命,严重扰乱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影响和负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急性腹泻的病因中医学认为多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洁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1-2]。如《内经》指出其病因与风、寒、湿、饮食或“湿胜则濡泄”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明代《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或为饮食为伤,或为时邪所犯,……如因食生冷寒滞者”。又云:“泄泻之因,惟水火土三气为最。夫水者,寒气也,火者,热气也,土者,湿气也,此泻利之本也”。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1 感受外邪朱丹溪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湿胜则濡泄”。《难经》亦责之于湿,谓“湿多成五泄”。《医宗必读》云:“无湿则不泄”。这些都突出了“湿”在泄泻发病中的重要意义。风、寒、暑、湿、热邪等外邪伤人,尤以湿邪最为多见,导致脾运不健,胃失和降,阻滞中焦,气机乱于胃腑,寒热湿互结,故见大便溏泻、胃脘胀满疼痛等。

1.2 饮食所伤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由于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聚湿化热;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进食生冷不洁之品,郁久化热,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水谷停为湿滞,形成泄泻。

2 临床研究

2.1 专方研究 付明[3]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人急性腹泻,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王玉英等[4]采用正气和中汤治疗急性胃肠炎50例,经治疗后诸症状全部消失,治愈时间为1~5 d。汪朝晖等[5]观察调胃消滞丸治疗226例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患者,与以霍香正气丸为对照组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调胃消滞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刘雪梅[6]采用生姜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157例,先以生姜泻心汤加味升清降浊、协调阴阳为急,后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清郁热善后,治愈率达97%。陈秀勤[7]采用姜莲健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56例,结果治愈4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徐劲松等[8]自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134例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王明军[9]采用霍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胃肠炎80例,总有效率为95%,结果显示霍香正气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胃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2.2 辨证论治 崔宁等[10]研究急性腹泻的中医证候季节性分布规律,总结出证型分布以湿热证、寒湿证和食滞胃肠证为主,其他证型不足占5%。蔡光先等[11]提出证治标准有寒湿困脾证、肠道湿热证、食滞胃肠证、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肾阳虚衰证等证,分别予以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神丸治疗。程凤琴[12]研究中医诊治小儿腹泻的规律,总结出前3位的治则治法和方药分别为消食化积、运脾止泻,方用保和丸加减;清热利湿、和中止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温慰[13]总结了梅广源教授中医诊治急性泄泻的经验,梅广源教授提出急性泄泻可辨证为肠胃湿热证、寒湿阻滞证、食滞肠胃证及脾胃虚弱证四型,分别予以葛根芩连汤、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四苓散(或六一散)、参苓白术散(或桃花汤、四神丸)治疗。

2.3 其他治疗方法 萨仁等[14]采用“合募配穴针法”治疗急性胃肠炎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7%。习贤宝等[15]运用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56例,1次/d,治疗3次,结果穴位注射1次治愈42例,2次治愈12例,3次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100%。吴菲等[16]采用神阙穴闪罐法治疗急性胃肠炎,闪罐时加刺足三里调胃气,丰隆清利湿热,治疗两次后腹泻消失。吴凤鸣[17]运用隔盐灸配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64例,治愈54例,占84.38%;好转7例,占10.94%,总有效率95.31%。褚芹等[18]采用温针灸申脉穴治疗急性腹泻90例,1次/d,1次治愈56例,2次治愈23例,3次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100%。曾钟德等[19]采用生首乌治疗急性腹泻27例,每次用3~5 g,2~3次/d,一般1~2 d治愈,部分患者1~2次则治愈,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85.2%。李小艳[20]运用清热止泻散穴位敷贴神阙穴治疗小儿急性腹泻72例,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药对AD的治疗以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采用多方法少副作用方案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中医对AD的作用机理认识和研究较少,制方用药范围较为广泛,不同医家提出不同的诊疗方案,临床上缺乏较严格的中医药治疗AD的标准方案。今后的研究要点应集中在医者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考虑辨证分型的优化统一、有效方药的制定,能够运用实验方法体现中医药治疗的科学性及客观性,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究,有效的专方、特色方案研究更有利于中医药快步走向世界获得医学界的认可。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等专业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

[2]李利霞,高记华.泄泻的中医治疗[J].河北中医,2005,27(5):358-359.

[3]付 明.参苓白术散在治疗老年人急性腹泻中的应用[J].中医中药,2009,6(2):68-69.

[4]王玉英,李有先.正气和中汤治疗急性胃肠炎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55-856.

[5]汪朝晖,陈丹曼,杨忠奇,等.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15-16.

[6]刘雪梅.生姜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157例[J].四川中医,2005,23(5):36-37.

[7]陈秀勤.姜莲健胃汤辩证治疗急性胃肠炎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65-66.

[8]徐劲松,徐文冲,霍志毅.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38(2):14-15.

[9]王明军.霍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25-126.

[10]崔 宁,谢春娥,李安德,等.急性腹泻中医证候季节性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567-571.

[11]蔡光先,周 兵,宁泽璞,等.腹泻国际标准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3):203-204.

[12]程凤琴.中医诊治小儿急性腹泻的规律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1):59-64.

[13]温 慰.梅广源教授中医诊治急性泄泻经验[J].中医中药,2011,24(7):220.

[14]萨 仁,王晓民,李 铁,等.“合募配穴针法”治疗急性胃肠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7-1138.

[15]习贤宝,郭红珍,邹振辉.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126-127.

[16]吴 菲,陈新胜,曾盛锦,等.神阙穴闪罐法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35.

[17]吴凤鸣.隔盐灸配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6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4):50.

[18]褚 芹,徐豫珏.温针灸申脉穴治疗急性腹泻90例[J].四川中医,2008,26(5):116.

[19]曾钟德,徐 飞,曾紫薇.生首乌治疗急性腹泻27例临床报道[J].医学信息,2011,24(8):3755.

[20]李小艳.清热止泻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腹泻7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46-47.

猜你喜欢

葛根芩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葛根芩连丸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相关研究
葛根芩连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腹泻的统计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