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68例临床观察

2012-04-10刘亚彬

河北中医 2012年12期
关键词:针灸科骨刺小针刀

常 英 刘亚彬 常 红 梁 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68例临床观察

常 英 刘亚彬1常 红2梁 健3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外治法;小刀针;足跟痛;针灸疗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是以跟骨底面一侧或双侧痠胀或针刺样疼痛为主症,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大多数是无菌性炎症所致,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所致,常伴有跟骨结节骨刺形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009-02—2011-10,我们运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68例,并与针刺治疗6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36例均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40岁2例,40~68岁66例,平均(53.5±1.5)岁;病程2个月 ~2年,平均(10.0 ±2.6)个月;左足跟痛20例,右足跟痛38例,双足跟痛10例。对照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40岁4例,40~66岁64例,平均(52.0±1.7)岁;病程 4个月 ~2年 15 d,平均(12.0±3.3)个月;左足跟痛 15例,右足跟痛40例,双足跟痛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疼痛诊断治疗学》制订诊断标准。①单侧或双侧足跟疼痛,影响行走;②有固定压痛点;③有或无局部红肿;④X线片见跟骨结节处粗糙,诊断为退行性改变、跟骨骨刺。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X线拍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样退行性改变。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轻者可仅有痠胀不适,一般在初起着地行走时加重,严重者不敢用足跟部承重,稍加活动或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加重[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付氏小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位,踝关节垫枕,足跟朝上。在足底及跟骨周围寻找明显压痛点,指压标记定位,常规安尔碘皮肤消毒,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医者持小针刀在压痛点处快速垂直刺入达骨面。以痛点为中心分别向四周进行散刺行上下提插松解手法,刀口线始终与足纵轴方向一致,以术中医者针下有阻滞感,患者有痠胀感为宜。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治疗时间和松解的刺激量,以医者针下紧涩感消失有松动空虚感时出针,无菌棉球压迫针孔,胶布固定。每周1次。2 d内局部不沾水,后自行取下固定胶布即可,并嘱患者针后尽量穿舒适稍厚软底鞋。

1.3.2 对照组 予针刺治疗。取穴:昆仑、太溪、阿是穴,均为患侧。患者俯卧,暴露患足,局部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先针刺昆仑、太溪,垂直进针,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传至足跟部,然后以痛点为中心,成品字形斜刺向痛点中心,强刺激,足跟部有痠胀感为宜。留针30 min,出针后干棉球轻按针眼部位。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足跟痛症状消失,不影响行走,1年后随访无复发;好转:足跟痛症状消失,基本不影响行走,1年后回访可复发1次,但足跟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足跟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68例,痊愈5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68例,痊愈40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足跟痛是跟骨底面及跟骨周围的软组织由于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足跟痛影响人的正常行走,给生活带来不便。多因久站、负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损伤,发生出血、水肿及变性等病变,这些骨质的改变与软组织损伤协同发展,当软组织病变时可促使骨质损伤和骨突形成,而骨质发生病变后可刺激、挤压软组织,致使疼痛加重[2]。足跟痛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寒凝血瘀,或长期站立行走劳损,或外伤等原因,导致足跟部位经脉受阻,阴寒内生,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3]。足底长期承受人体质量及各种运动负荷,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足底部的筋膜、韧带松弛退变,由于长期、持续的牵拉可在跖筋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或其他原因引起跟骨周围发生慢性损伤。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就会产生瘢痕粘连,跟骨底面的应力平衡遭到破坏,进而跟骨产生高应力形成骨刺[4]。在行走时,骨刺反复摩擦刺激周围软组织,使软组织肿胀,或者变成无菌性炎症,日久局部形成粘连、瘢痕、挛缩,致使其应力改变,引起足跟底部疼痛[5]。由于此处解剖部位特殊,传统毫针操作不便,增加患者的疼痛,且疗效不佳。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解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新的医疗方法,一方面我们利用刀的作用松解软组织粘连,减轻组织压力,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增强,使炎性物质随代谢消失,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吸收,恢复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力学平衡,解除疼痛;另一方面针刀较粗,针感较强,利用较强的针刺作用,在病变部位上下提插,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通则不痛”,从而使本病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我们体会,在临床操作时应仔细寻找压痛点硬结,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在操作时小针刀进针宜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触及到硬结,仔细进行剥离、松解,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进针方向和层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针刀治疗切口小,无需缝合,对人体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患者无明显疼痛和恐惧感,治疗后无需长时间休息,治疗时间短,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可以明显缓解病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785

[2]张斌,张华,柳正春.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足跟痛180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16 -1217.

[3]段进成,陆彦春.小针刀治疗足跟痛86例[J].中国针灸,2002,22(S):122.

[4]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5]龙旭东.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76.

R274.2905

A

1002-2619(2012)12-1849-02

1 华北油田公司井下医院理疗科,河北 任丘 062552

2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3 河北省胸科医院肿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常英(1969—),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2012-10-26)

猜你喜欢

针灸科骨刺小针刀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骨刺”听起来很吓人
人性化带教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浑身骨刺的肯龙
肯龙的凶悍骨刺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