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

2012-04-09

河南水利年鉴 2012年0期
关键词:济源市饮水供水

济源市

【概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济源市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为目标,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济源市的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全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开展以饮水安全提升、水源开发、水保生态、水库除险、农田水利、节水型社会为主的各项水利建设,2011年共完成各项水利项目596项,总投资30696.7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2527.7万元,市财政投资16985万元,其他投资11184万元。市财政投资比2010年增长22.1%。使全市进一步提升了近4万人的饮水安全标准;新增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新增渠道整治和防渗80千米;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71.3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4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5.6;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

【河口村水库工程】河口村水库工程不仅是全省投资较大的一项重点水利项目,也是济源历史上最大的水利项目,搞好服务是济源市的重要职责。济源市委市政府专门从市水利局、国土局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协调服务办公室常驻工地,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确保工作效率。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协调服务和解决相关问题,确保了河口村水库工程的顺利实施。2011年10月19日大坝实现截留,主体工程开工,导流洞、泄洪洞、防渗工程等全面进入紧张实施中,累计完成年度投资4.83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6%。

【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项目】小浪底北岸灌区是国家千亿粮食增产计划的重点项目,涉及济源、沁阳、孟州三市,灌区东西宽约41.0千米,南北宽约21.0千米,规划总控制面积618.1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85万公顷,其中济源市5067公顷,属于大(Ⅱ)型灌区。为早日建成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并发挥效益,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支持,于2011年4月先期开工了小浪底北岸灌区济源市境内工程,包括总干渠、一干渠和渠首段三段工程建设,总长24.7千米,估算总投资5.18亿元,规划建设期3年。建成后,将对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工业供水、城市景观、生态供水起到积极作用。

为加强对小浪底济源灌区工程建设的领导,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筹建处”。市水利局由1名副局长带队,抽调5名精干技术力量进驻市筹建处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通过及时沟通,加强协作,倒推时间,从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各项前期工作、工程实施等方面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

【蟒河口水库工程】工程位于北蟒河出山口,引沁渠渡槽上游约480米处,距济源市区15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占北蟒河全流域面积的56%。是一座集防洪、城市供水、发展水产养殖及旅游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大坝设计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7.6米,坝顶宽6米,坝顶长度220.5米,大坝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水库总库容1094万方,其中,防洪库容32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4万立方米,死库容71万立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4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蟒河口水库工程建设,自筹资金,于2007年正式开工,分前期施工标、大坝开挖标、大坝主体标、新增防渗工程标4个标段实施,2011年9月水库成功蓄水。年底开展扫尾工程,同时积极理顺水库管理工作,为水库后期维护和运行做好充分准备。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极大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使城市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有效减轻平原区洪涝灾害;可新增灌溉面积87公顷,每年向济源市工业企业供水493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每年可提供生态用水321万立方米,定期向市区河道内补水,对地下水进行有效回补,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近10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共建成饮水工程343处,解决了全市461个村45万人的饮水问题。在山区建成了王屋山、布袋沟、天坛山、大峪东山四大集中供水工程,在丘陵和平原区结合分散式饮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目标。2011年,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后期提升和管理工作。完成投资350万元,对32个行政村1.9万人的饮水条件进行了提升;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平原农村第一个集中供水工程梨林集中供水工程,提高了梨林镇17个行政村及镇区2万余人的供水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建立起了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设立了饮水工程维护积累金,出台了济源市农村公共用水管理办法,为推进全市农村饮水工程的管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11年6月济源市被省水利厅命名为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示范市。

【农田水利】全市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列入“3+1”工作统一部署、实施和考核,市水利局结合省“红旗渠精神杯”和市“愚公精神杯”活动,科学规划,创新机制,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有效夯实农村水利条件。冬春水利建设共规划各类水利工程564余处,总投资1.01亿元。工程建成投用后,将改善2.17万人的饮水条件;新增耕地33公顷、坡改梯45公顷,保护耕地47公顷;新增灌溉面积296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79公顷、旱涝保收田面积113公顷、除涝面积2746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799公顷,提高5条河道和3座水库的防洪标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排除安全隐患,保护1.1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土保持】一是重点开展清洛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涉及大峪、王屋两镇,计划建淤地坝18座,其中骨干坝8座、中型淤地坝6座、小型淤地坝4座。总投资2399万元。2011年主要实施了王屋镇谭庄牛王庙骨干坝建设,总投资290万元。至年底,工程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0%,全部工程于2013年前分步完成。二是完成投资40万元,实施毛岭河、蟒河西岸小流域水保治理6平方公里,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水保治理措施,山岭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动物数量增加,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小水库除险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国家近几年投资的重点项目。全市共有中小型水库22座,通过安全鉴定列入国家病险加固计划的共有16座,其中已完成了三河水库、郭庄水库、赵庄水库、天坛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和王屋山水库6座小水库的除险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133万元。按照省水利厅的统一要求,2011年全市重点开展了大沟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中央投资467万元。大沟河水库位于济源市南约8千米,轵城镇大沟河村南,属黄土丘陵区,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工业供水的小(Ⅰ)型水库。1958年修建,1959年建成蓄水,大坝为均质土坝,控制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水库兴利库容243万立方米,最大库容561万立方米,防洪保护面积3333公顷,设计灌溉面积1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733公顷。除险后,使其防洪标准恢复到原设计的50年一遇,排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可有效增加工业企业的供水量。

【中小河流治理】抓住国家中小河流治理的机遇,“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全市的蟒河、大店河、东阳河进行规划治理,治理总长度42千米,概算总投资约1.99亿元。列入省水利厅治理计划的是蟒河河道治理项目,总投资5203万元,主要对北蟒河蟒河口水库~范寺、蟒河留庄~东蒋、东蒋~南官庄段进行治理,治理总长度为20.4千米,计划2012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东蒋~南官庄段工程全线开工,已治理河道1000米,完成投资300万元。其他两段工程施工合约已经签订。河道治理后,蟒河河道防洪标准将提升为20年一遇,并有效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万泉寨泉域保护生态恢复工程】结合城市水系建设,开展万泉寨泉域保护项目,主要通过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封闭自备井、开展涌泉区整治工程、实施河道拦蓄工程等措施,对济源市万泉寨龙潭池、北海池、北蟒河等进行清淤整治,对朱龙河拦蓄补源,以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2011开工实施了龙潭池整治和朱龙河节制闸工程,计划总投资300万元。整治后的龙潭池,将重新恢复了泉域出流,扩大泉域面积0.53公顷,有效改善周围水生态环境。珠龙河节制闸建成后,回水面积将达到20公顷。

【防汛抗旱】一是抓好汛前检查,及早排查各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整改。切实开展防汛预案制定、物资储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雨情水情通信等日常管理,联合督查局开展蟒河下游清障、山区薄壳渡槽拆除、防汛道路整修等工作,有效确保了汛期安全。二是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按照省水利厅统一安排,完成了地质灾害点普查、重点防治区划定、数据录入、部分雨量站、水位站、会商室建设等,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三是完成了抗旱应急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5镇7村1800人的饮水问题,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20公顷。四是科学管理山区供水,发挥王屋、布袋沟、天坛三大供水站的作用,着力做好日常管道维护和净水处理等工作,全年实现供水347万立方米,保障了山区群众安全吃水;五是加强中央抗旱物资管理,规范使用程序,用足中央特大抗旱资金,有效缓解全市旱情。

【水政水资源管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精神要求,以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市为载体,认真学习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和节水知识,有效提高全民的水法意识和节水意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优化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审批质量。全年共受理审批事项115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严格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积极查处无证取水、擅自凿井、水土流失、非法排污、河道采砂、影响河道行洪等违法案件170余起,立案21起,追缴罚款11.8万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0余万元。完成规划区内自备井封闭184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项制度”,完成了《济源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细化方案》、《济源市水功能区划报告》,确定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实施用水效率控制,确立河流纳污能力,强化水政水资源费征收,完成水资源费征收3100万元。截至2011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71.3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4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7%,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水利改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于9月29日召开了600余人参加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任务台账》、《“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年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同时,加强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市政府研究组建了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市水利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融资平台;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建立了水质监测中心,出台了《农村饮水工程维护积累金管理办法》和《济源市公共用水管理办法》,为全市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济源市也被省水利厅命名为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示范市。

【项目规划】对2011年后5~10年的水利项目进行了重新分类、排序,筛选出19个项目。其中中小河道治理、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清洛河坝系、水利普查、万泉寨泉域保护、抗旱应急等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并开始实施。引黄调蓄工程、河口村水库供水工程、王屋山水库复线工程、西坪水库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011年共争取财政资金3728.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24%。

【水利普查】普查涉及16个镇(办)539个行政村。针对地下取水井、经济社会用水、水利工程、河湖开发与治理保护、水利灌区以及水利行业能力六大项内容进行全面普查。2011年,对机井、提灌站、水库、灌区、水保治理单元、取水口、排污口等5221项普查名录进行GPS定位,对19万个普查数据完成了电脑录入,正在对1万多张正式普查数据表进行手工填写,市被选定为河南省水利普查工作亮点市。

(卢 娟)

猜你喜欢

济源市饮水供水
简易饮水鸟
济源市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饮水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