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与发展的文献分析1)

2012-04-09

护理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学业效能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一概念[1]。它的出现为心理学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引起西方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大量研究证实了自我效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方式、自我监控学习、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自我效能在知识和行为反应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形成受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起四个来源的影响,并对人的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心身反应过程发挥主体性作用[2]。随着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护理研究者也逐渐将其引进护理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我国护理教育中有关自我效能的期刊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今后自我效能的研究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护理教育”及“自我效能”或“护生”及“自我效能”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护理教育有关自我效能的文献作为分析资料;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确定是否符合入选标准,如果不能确定,则通过浏览全文决定是否纳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文献的类型、研究对象、发表年份。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文献入选标准:①文章必须讲述“自我效能”或其下位概念;②调查研究中必须使用到一般自我效能测量表或特殊自我效能测量表;③研究对象必须为护生或护理教师;④内容重复的文献仅算1篇。排除标准:①自我效能只是学习动机中的下位概念,无独立的量表测量护生的自我效能。②研究对象为护士或病人。

2 结果

2.1 文献的类型 共检索文献110篇,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30篇,最后获有效统计文献80篇。论文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综述、现场调查、干预性研究、教学经验介绍及其他(如量表的编制、质性研究等)。其中以现场调查的文献最多,为49篇,占61.25%;其次为干预性研究,为12篇,占15.00%;教学经验介绍9篇,占11.25%;理论综述8篇,占10.00%;其他2篇,占2.50%。

2.2 文献的研究对象 调查与干预性文献中,以本科、专科、高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56.5%、6.50%、6.50%、1.60%;以本科及专科、不同学历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14.5%、6.50%;还有5篇文献未报告护生的学历。

2.3 文献发表的年代 各年发表数:2004年3篇,2005年2篇,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13篇,2009年20篇,2010年21篇,2011年1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以2009年、2010年发表数量最多;从文献发表的类型来看,2004年、2005年文献主要为理论综述,2008年文献类型开始增多并以调查、干预性论文为主,2010年各类型的文献均有发表。

3 讨论

3.1 对护生自我效能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 蒋晓莲等[3]首次将自我效能理论引进我国护理领域,对自我效能的概念、信息来源、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此后,护理教育者们便对如何有效地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我国护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来自学校、家庭、个体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教师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4,5]。一些护理教育者尝试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护生的护理技术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平[6]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建立支持系统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自我效能,使护生能更好地掌握儿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技能;周艳等[7]提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授权法、绩效反馈法、合理归因法、发挥替代性经验等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师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促进护生对新转入科室的适应,从而改善护生的实习效果[8-10]。

3.2 自我效能在护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需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能熟练地实施相关护理操作。自我效能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行为的选择、遭遇困难的坚持性等方面,对护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护生的自我效能与其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倾向、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呈正相关[11-14]:高自我效能的护生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规划,学会统筹和分配时间,此外还具备更强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因此她们更倾向于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实践学习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与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临床决策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护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操作技能成绩越高,护生在实习时能够更好地与病人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因而具备更强的临床实践能力[15-18]。

3.3 自我效能对护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效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否应付来自外界的威胁、挑战的判断来对其心身反应过程发挥调节作用。护理专业新生由于刚进入护理学校,其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许多困难,因此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臧爽等[19]的研究发现,提高护理专业新生的自我效能,能够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地规划时间,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临床医疗环境的高压力、高风险特点以及繁忙的护理工作是实习护生主要的压力来源,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其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自责和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可以缓解实习压力、提高实习成就感[4,20]。李春艳等[21,22]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培养护生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有利于其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此外,护生自我效能水平还对其主观幸福感、应对逆境的能力产生影响[23,24]。

3.4 护生特殊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下的能力判断,因此自我效能是有层次的,既有一般的自我效能,也有针对具体领域的特殊自我效能如学业自我效能。学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在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25]。有研究显示,学业自我效能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动机,降低护生的学习倦怠,对护生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教师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归因训练、团体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水平[26-30]。此外,关于护生生涯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人际交往自我效能等研究也在相应开展。

4 小结

近几年来,我国护理教育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快速发展,文献数量急剧增多,研究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一些不足:调查性研究、教学经验总结文献较多而干预性文章偏少,且缺乏系统、科学的促进护生自我效能提高的干预方法;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本科、专科护生,对中专护生自我效能的研究不足;尚未有针对护生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自我效能是护生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而关于护生自我效能的质性研究较少。

总之,我国护理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等领域还有许多空白点,这就需要广大护理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对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多方位、深入的探讨,从而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1]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2] Bandura Albert.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H Freeman,1997:1.

[3] 蒋晓莲,薛咏红,刘辉.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52-354.

[4] 林丹妮,王维.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压力源、压力及其应对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A):1704-1708.

[5] 刘凤鹏,林平,李丹.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B):113-114.

[6] 王平.自我效能理论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3B):22-23.

[7] 周艳,刘晓丹,刘淑香.自我效能感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增强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24-25.

[8] 何兰燕,赵小平,谭耀坤,等.对急诊科护生进行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J].广西医学,2010,32(3):364-366.

[9] 谭耀坤,赵小平,何兰燕,等.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生进入ICU实习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5:892-893.

[10] 陈丽娟,韩秋英,文梅,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提高实习护生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303-304.

[11] 赵芳芳,顾艳荭,何炜,等.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19-522.

[12] 臧爽,刘丽娟.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A):2564-2565.

[13] 李春艳,唐四元.在校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6):3387-3388.

[14] 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科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24):67-68.

[15] 王冉,徐红爱,刘彩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操作技能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6,1(5):94.

[16] 刘凤鹏,林平,李丹.本科护生自我效能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18):60-61.

[17] 何敏毅,王惠珍,刘宏华,等.自我效能、元认知对专科实习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12):26-28.

[18] 赵芳芳,赵秋利,杨永丽.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11-113.

[19] 臧爽,赵梅珍,刘雅玲.大学一年级护生学习适应不良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9A):2276-2277.

[20] 董蓉,章程,仲明园.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自我效能与成就感的相关性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41-42.

[21] 李春艳.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92-93.

[22] 陆小兵.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9,23(6C):1627-1628.

[23] 刘维维.实习护生自我效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5B):1236-1238.

[24] 田茜,范秀珍,孟珠,等.护理大专生应对逆境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02-504.

[25]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1.

[26] 周丽云,姜芬.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对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5):69-71.

[27] 袁秋环,雷晓玲,高静静,等.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2008,23(3):48-51.

[28] 姜芬,吴艳平,张青海.PBL教学法对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1A):8-10.

[29] 满力,姜世昌,谭冬梅.归因训练对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1B):2992-2993.

[30] 陈蕾,张平.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专业认同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6A):1-4.

猜你喜欢

护理学学业效能
艰苦的学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护理学杂志》稿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