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次管理在护理单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体会

2012-04-09程丽丽潘红英朱红芳

护理与康复 2012年7期
关键词:护士长巡查压疮

程丽丽,潘红英,朱红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护理管理·

分层次管理在护理单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体会

程丽丽,潘红英,朱红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总结护理单元质量控制的分层次管理。通过护理部质量控制专职员、各巡查组和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护士巡查员等不同层面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护理单元在应急/专科巡查、基础护理巡查、护士礼仪巡查和护理操作巡查等方面评分均提高,并提高了对压疮的预警意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达到质量自律的质量管理最佳状态。

护理;质量控制;层次管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7.031

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就是用最佳的参数、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质的护理[1]。而管理的层次适配性是管理有效性和高效率的基本前提,分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划分管理对象的层次,根据管理目的设计管理职能,实现优化管理和促进管理有效性、高效率的实现。本院自2010年1月开始,在护理单元质量控制中实施分层次管理,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分层次管理方法

1.1 护理部层面

1.1.1 专职员督查 医院聘请了具有扎实业务知识和丰富护理管理经验的退休护士长作为护理质量控制专职员。专职员每2月到各护理单元进行督察,从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病房环境、药物管理、患者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和护士素质六大方面着手,对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当日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护理单元护士长;护理部将专职员检查中发现的共性和常见问题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分析,并对问题进行改进,如各科自备药物过多、使用频率低现象,对备用药物管理进行了改进,减少了科室备用药物,以减少各班护士清点药物时间和减少因匆忙用药导致的潜在给药错误。

1.1.2 巡查组督查 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控制要求,成立应急/专科巡查组、基础护理巡查组、伤口巡查组、礼仪巡查组、护理操作巡查组,每个巡查组由4~6名核心成员组成,各巡查组根据巡查内容选择护士长推荐的骨干护士参与巡查。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巡查,将检查结果即时反馈给护理单元护士长。

1.2 科室层面

1.2.1 成立护理单元质量控制小组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一般由护士长、科室带教老师、2~4名不同年资护士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工作认真负责、执行能力强、主动参与科室管理,并能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个人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参照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工作职责,根据护理单元特点,经科室会议讨论,制定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每月1次检查科室护理质量;收集有关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每月将收集的资料在科室会议上分享,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再次收集资料,以分析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2.2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培训 科室分次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质量管理、病历书写规范、质量控制标准、如何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等,培训后进行考核。

1.2.3 质量控制小组督查内容及方法 各护理单元在护理部统一框架下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对发生的压疮、坠床/跌倒、非计划意外拔管等意外事件进行院内网络实时直报,当班护士填写后由护士长审核上报,医院质量办公室进行全院性资料收集并将结果反馈给护理单元及相关科室。护理单元质量控制小组每季度例会,讨论上季度科室在护理质量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流程改变、各班工作职责调整、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科室每月例行会议,所有员工分享本月科室发生的意外事件,并对意外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主人翁态度参与科室管理。

1.3 护士层面 各护理单元选择护士承担巡查员,参与科室质量管理。

1.3.1 应急/专科巡查员 该巡查员接受护理部应急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含床边两人配合急救、全身炎症综合征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展过程、患者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呼唤二唤医生的指征、各种抢救仪器设施和药品的熟练应用等。巡查员和护士长组织科室护士进行应急演练每月1次,在晨间交班后设置模拟情境,由2名护士进行应急抢救操作,其他护士为考核者,模拟抢救演练结束进行演练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总结优点和不足,针对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每周晨会交班后护士长和巡查员对临床常见的各种急重症如心搏呼吸骤停、颅内出血、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哮喘发作、低血糖、低钾血症等识别和处理进行提问,一般先让低年资护士回答,高年资护士补充,最后由巡查员或科室带教老师、护士长总结,并由低年资护士根据提问内容进行文字整理,供科内共享。

1.3.2 基础护理巡查员 各护理单元基础护理巡查员根据全院统一拟定的检查标准,每月1次对科室2位卧床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础护理检查及记录,并在科室会议上汇报分享。检查内容包含床单位整理、面部清洁、皮肤护理、手足护理、口腔护理、头发护理、压疮预防与护理、导尿管护理8大内容,男患者还需检查胡须的整洁和长度。

1.3.3 伤口巡查员 各护理单元的伤口巡查员根据压疮检查标准每季度检查全科某个时段24h所有在院患者的皮肤情况,抽查2例卧床患者的护理记录和上报新发压疮病例报表,作为全院性压疮的患病率及院内压疮发生率数据的来源,同时评估护士对患者Braden评分是否符合标准、对压疮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1.3.4 礼仪巡查员 该巡查员负责检查科室成员的礼仪执行情况并参与全院性礼仪巡查。检查内容分仪表礼仪和行为礼仪两方面,仪表礼仪包含发式、口罩帽子的佩戴、工作牌、工作服和指甲等方面;行为礼仪包含护士的行、坐、站、电话礼仪和接待来访者的态度等,要求护士体现职业化特点。

1.3.5 护理操作巡查员 该巡查员为科室带教老师兼任,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分阶段培训计划,每月1次负责对全科不同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分阶段培训、考核和检查。操作考核项目以临床常用操作为主,如留置针穿刺、深静脉换药、胰岛素笔注射等,一般要求在患者身上操作,使护士养成检查与平时一个样的操作习惯。

2 结 果

通过分层次管理,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全院性应急/专科检查从2010年第1季度的90分提高到第4季度98分;基础护理专项巡查得分从92分提高到99分;科室护士提高了对压疮的预警意识,2010年除发生1例难免压疮外,未出现新发压疮;护士礼仪检查得分从90分提高到98分;患者坠床/跌倒从2009年4例下降到2010年2例;护理操作巡查得分从85分上升到95分。

3 体 会

3.1 分层次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难以控制因素多、可变因素多,只有将严密的质量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与民主式的质量管理技巧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的最有效合力[2]。质量管理的任务不仅是发现问题、消除员工潜在错误等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建立更为安全的系统[3]。分层次管理从不同的点和面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本结果显示,通过分层次管理,本院护理质量管理形成了持续向上的良性循环[4]。

3.2 分层次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管理能力 分层次护理质量管理,使科室大部分护士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活动,护士感觉到管理者对自己的授权,体现了自身价值,从而更加配合护士长管理,培养和提高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局面[5.6]。护士参与质量管理使护士重新认识和了解了护理质量与自身工作的密切相关性,护士在质量管理中既是管理者、也是实践者,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个人管理能力,如应急/专科小组成员的个人专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观察患者症状、分析病情、汇报病情等方面应用评判性思维,显示出个人成长的历程。

3.3 分层次管理必须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 任何一种制度的实行有赖于严密的组织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督查和定期汇报等形式,使分层次管理能够持续有效进行,并不断优化。

[1]施雁.护理质量管理实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3-444.

[2]施雁,陈翠萍,毛雅芬.护理质量委员会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45.

[3]戴晓娜,叶志弘.JCI评审体系下的护理质量改进实践[J].护理与康复,2009,8(9):787-788.

[4]姚智萍,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4,3(6):412-413.

[5]吴凤菊,蒋娜,朱海燕.一级质控模式改进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J].内科,2010,5(15):561-562.

[6]周小波,朱君亚,项伟岚.质量改进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63-964.

R197.323

C

1671-9875(2012)07-0673-03

程丽丽(1973-),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1-10-14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Y200803862

猜你喜欢

护士长巡查压疮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自治区安委会巡查组分赴各市开展巡查工作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