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淇县

2012-04-09

河南水利年鉴 2012年0期
关键词:淇县灌溉面积抗旱

淇县

【概况】2011年,全县以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水利、旅游水利、商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为目标,全年争取项目资金3701万元,招商引资20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征收水资源费100万元。

【项目建设】2011年,共争取项目7个,项目资金3701万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经费200万元;河库灌区应急修复工程资金128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102万元,市配套资金5.2万元,县配套资金20.8万元;2011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92万元;抗旱应急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资金50万元;2011年水土保持补助费4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3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00万元,省级资金1500万元;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1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9万元,省财政资金43万元,市财政资金19万元。

【农田水利】一是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1年淇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10月5日开工,12月28日竣工,总投资215万元,共新打机井3眼,铺设管网31920米,安装压力罐3台(套),水泵3台(套),建蓄水池2座,加氯机安装3台。共动土方2.27万立方米,混凝土20立方米,钢材1吨。工程竣工后,解决了5个村4000名居民和500名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全方位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中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于2月25日开工,3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308.75万元。共打井16眼,整修塘坝5座,拆除重建渠道3.4千米,建水池56座,维修水窖81座,地埋管道6.3千米,建井房1座。竣工后,新增灌溉面积7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公顷,新增补灌面积54公顷,恢复灌溉面积193公顷,恢复补灌面积39公顷。

【防汛抗旱】防汛工作。一是2011年6月24日召开淇县防汛工作会,成立了以县长李民生为指挥长的淇县防汛指挥部和城区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修订了《防汛工作方案》、《超标准洪水应对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12个防汛预案。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10处雨量站和5处通讯站的所有设施进行了检查、维修和调试。三是认真落实防汛队伍建设、物料储备等工作。全县共组建防汛抢险梯队98支、16411人,均在县防指办备案。同时对全县防汛物资采取备而不集办法进行了号料登记。全县号料、储备防汛木桩69750根,编织袋100万条、绳类16285公斤、铁丝67182公斤、钢材260吨、救生衣993个、救生筏854个、帐篷953个、冲锋舟1艘。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在2011年汛期安全度汛。

抗旱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抗旱设备购置工作,抗旱设备购置总投资200万元。2011年淇县抗旱服务队共出动宣传车60余次,投入水泵等抗旱设备30台(套),浇地333公顷,为山区群众送水100吨,为淇县抗旱夺丰收作出了较大贡献。二是加大2011年抗旱应急解困工程建设力度。工程总投资50万元,购置安装水泵15台、购置简易拉水车2辆、购置安装管道19161米、购置安装软管500米、购置钢管18米,修建水池2处。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山丘区2667人的临时性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加快完成河库灌区水毁工程应急修复工程。工程于2011年3月5日开工,3月30日竣工,总投资128万元。其中投资57万元,完成夺丰水库灌区中干渠修建渠道1580米,修建水闸1座;投资25万元,民主渠灌区总干三支渠修复渠道1080米,修建过路涵洞2座;投资26万元,完成红卫水库灌区南干渠修建渠道445米;投资20万元,完成古石潭提灌站渠道修建359米(含暗洞),修建水闸2座、桥梁1座、水池1座。工程竣工后,恢复灌溉面积7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313公顷,新增灌溉用水量545.4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产量376.2万公斤,年增加产值752.4万元。四是加快完成夺丰水库灌区南干渠整修工程。工程于2011年3月1日开工,3月30日竣工,总投资30万元,共修建渠道830米,修建渡槽1座。工程竣工后,共恢复灌溉面积1000公顷。

【水政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三条红线,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保护水资源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水行政执法、水行政审批和水资源费的管理和征收力度。2011年,办理取水许可证70本,征收水资源费100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15万元、罚没收入37.46万元,安装水表52块、计时钟1个;处理非法开采、不按规定取水的水洗砂厂20户,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起,调解水事纠纷8起。

【工程建设】一是良相坡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应急工程,于2011年4月18日开工,12月28日竣工,总投资2465万元,新建撤离路7条、长12.89千米。其中,小董庄路0.97千米、枣园—东裴屯路3.76千米、共渠闸—大李庄路1.16千米、闫村—新小河口路4.70千米、臧口—闫新路0.24千米、康庄—闫新路0.31千米、石奶庙—闫新路1.75千米。重建8个路闸,5个涵洞;堤防工程伐树赔偿已全部完成,加固西岗防洪堤9.93千米,共动土方60.71万立方米,石方0.17万立方米,混凝土1.18万立方米,钢材20吨。二是民主渠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于2011年1月26日开工,12月29日竣工,总投资1960.14万元。完成干支渠开挖疏浚25.1千米,干支渠衬砌防渗修复15.37千米,农桥修复13座、拆除重建2座,修复重建水闸涵洞26座、隧洞7处,修复倒虹吸1处、水源及渠首工程1处,共动土方18.82万立方米,石方5.17万立方米,混凝土1.09万立方米。三是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工程计划投资3837.35万元,2011年到位资金3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837.35万元正在积极筹措,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四是淇县思德河鹤淇产业集聚区段治理工程,于2011年6月22日开工,10月28日竣工,总投资91.45万元,完成思德河(集聚区段)清淤治理3千米。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工程总投资430万元,2011年到位资金140万元,已投资60万元,完成野外普查和危险区域划分工作,完成河道断面测量、预警指标编制、安全区布置和转移路线工作,完成投影仪及幕布的购置工作,完成山洪灾害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工作,完成机房及会商室改造工作。

【北水南调】为彻底解决淇县城区及工业区严重缺水状况,淇县水利局于2002年编制了将淇河、夺丰水库两处地表水源引至铁西工业区的北水南调整体规划,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引进新加坡水务公司共同合作。经过9年不懈努力,建设了淇县供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工程总投资1.1亿元,建设水厂1座、铺设从夺丰水库到水厂引水管道13千米、更新配水管网10套。工程于2011年9月8日正式向城区和工业区部分企业供水,有效缓解淇县城区及工业区严重缺水状况。

【南水北调】2011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淇县段征迁安置规划投资32780万元,已累计到位28879万元。兑付征迁资金27580万元,占到位征迁资金总额的95.2%;市水利局下达计划的314.4公顷永久用地、335.5公顷临时用地已全部移交建管单位使用,需迁建的2家企业和专项设施已全部完成迁建任务;移民拆迁和新移民点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61户移民已全部入住新居。但是,随着工程量的加大,项目推进中对个别渠段采取了必要的爆破、强夯等措施,施工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给沿线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并因此出现了阻工现象。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淇县南水北调工程应急问题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和长期遗留问题的应急处置工作。共协调解决各类征迁问题100余个,为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和良好的施工环境。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2010年淇县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先进县,2011年又被省政府评为一类县。

【水利普查】一是完成了镇级和村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共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208人;二是完成了水利统计及业务和技术资料、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基本单位名录库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资料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及环保部门的排污口资料和供水企业资料等收集工作;三是完成了清查登记工作;四是完成656眼规模以上机电井外业空间数据采集、普查表和台账登记等工作;五是水保野外调查5个单元的绘图、卫星定位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六是在全县范围内,通过电视台、条幅、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水利普查意义和主要事项。水利普查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各种普查表均已经发放完毕,各种参数正在采集。

(王 涛)

猜你喜欢

淇县灌溉面积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淇县老年干部大学校歌
淇县
鹤壁市淇县教体局举行“腾讯智慧校园” 管理员操作应用培训会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淇县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