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市

2012-04-09

河南水利年鉴 2012年0期
关键词:安阳市抗旱防汛

安阳市

【概况】2011年是水利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先后出台,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中央和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水利行业迎来历史性战略机遇和大发展的春天,具有里程碑意义;水利建设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水利战线抢抓机遇,凝聚各方力量,取得重大胜利。一年来,全市水利工作牢牢把握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这个中心,打基础、建制度、谋创新、求特色,市水利局荣获市(厅)级以上荣誉40多项,安阳市连续第18年夺得全省“红旗渠精神”杯。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发布之后,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水利系统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制订出台了《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安阳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机制、目标任务以及要求、措施等。二是根据新的投资政策,调整完善了《安阳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安排重大水利建设项目5大类77项,总投资规模达45.34亿元。三是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了3个层面、覆盖全部乡镇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安阳市5个县(市)共成立了隶属于县水务局管理、财政全供、股级规格的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站)87个,核算人员编制345人。四是围绕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和土地出让收益政策,地方匹配资金100%到位,全年共提取1100万元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五是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和冬春修水利建设任务。六是建立完善了考核奖惩制度,首次将水利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签订了《水利工作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关于明确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和《水利工作目标考核办法》。12月14日,省委督查组到安阳市现场督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安阳市在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工作中,有亮点、有特色,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防汛工作】2011年安阳市防汛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本着“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指导思想,按照“早、严、细、实”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创新机制,大胆探索,细化责任,严格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制定各项防洪预案,全面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确保了全市安全度汛。

雨情:2011年6-9月,安阳市平均降雨411.7毫米,与历年同期均值434.2毫米基本持平。6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3成多;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近5成;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1成;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是历年同期均值的2.71倍。其中,林州市平均降雨494.1毫米,是历年同期均值515.5毫米的0.96倍;市区和安阳县平均降雨402.5毫米,是历年同期均值422.3毫米的0.95倍;汤阴县平均降雨393.2毫米,是历年同期均值428.6毫米的0.92倍;内黄县平均降雨349.1毫米,是历年同期均值391.7毫米的0.89倍;滑县平均降雨419.5毫米,是历年同期均值409.5毫米的1.02倍。

水情:受9月份连续降雨影响,9月18日淅河弓上水库水位从497.11米起涨,19日8时达到峰值498.22米,超汛限水位0.22米,最大出库流量为23.8立方米每秒。至10月1日8时,小南海水库水位155.21米,彰武水库水位127.78米,双泉水库水位212.50米,汤河水库114.09米,琵琶寺水库水位115.33米,南谷洞水库水位516.93米,弓上水库水位497.99米,石门水库水位368.46米。6月1日,安阳市8座大中型水库共蓄水6212万立方米,10月1日共蓄水11639万立方米,汛期蓄水5427万立方米。10月1日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多1804万立方米。

做法:一是积极开展汛前检查。市防指于3月2日下发了《关于进行汛前检查的通知》,制定全面细致的检查提纲,督促各县(市、区)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组织力量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涵闸、泵站等防洪除涝工程以及机电、水文、通信、道路等设施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市防指办对重点防洪工程进行了复查。6月9日,市防指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下发了《2011年安阳市防汛工作督察事项》,要求分类排队,登记造册,逐项落实措施,责任到人,限期解决;对险情大,汛前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要求制定应急度汛措施,落实责任人,备足防汛物料,做到主动防范。分工负责防汛责任区段的市领导和市防指领导分别带领有关责任部门到责任区段检查防汛工作。二是健全防汛责任制。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防汛指挥部及各分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市防汛指挥部重新划分了市领导防汛责任分工,明确了市直44个成员单位的防汛责任,完善了各项防汛责任制。5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全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张笑东市长、葛爱美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市)递交了防汛抗旱责任书。各县(市、区)防指、各分防指也相继召开了防汛抗旱工作会议:6月8日,召开了城市防汛工作会议;6月20日,召开了彰武南海水库防汛工作会议;对城市、水库防汛工作又专项作了具体安排:5月17日,对主要防洪河道、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和橡胶坝防汛责任人在《河南日报》予以通报;121座小型水库全部建立了防汛责任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监察局联合发文并在《安阳日报》公示了小水库行政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洪预案。市防指组织人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安阳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安阳市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2011年汛期运用调度计划》和《安阳市主要河道2011年防洪任务书》、《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等各类防洪预案,有关县(市、区)制定完善了中小河道防洪预案,掌握防汛工作主动权。对在建和除险加固的水库,组织专家对度汛方案进行了审查。按照“谁调度、谁审批”的原则,每座水库都制定了施工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方案,经论证、审核后,报省、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跨汛期施工的都落实了施工度汛预案和应急抢险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四是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和防汛值班工作。完成防汛指挥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查询15类防洪工程的地理信息和图表资料,并实现全局联网查询功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强化防汛值班工作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值班制度等各项防汛工作制度,对防汛值班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明确各项值班岗位责任。市防办、各分指防办、各县(市、区)防办以及各有关责任单位于5月15日至9月30日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了防汛信息指令及时准确传递。五是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备足备好防汛物资。市防指成立专家组,建立了防汛抗旱技术服务队。军分区、武警总队制订了部队、武警参加抗洪抢险方案。各县(市、区)、重点工程管理单位组建了以民兵为骨干的不同形式的防汛抢险队伍,结合实战进行了培训和演练。市级防汛物资达到230万元的储备标准,制订了《安阳市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储备麻袋3.5万条,编织袋21万条,铅丝37吨,砂石料1500立方米,救生衣(圈)1289件,抢险舟6艘,发电机5台,打桩机4台等。在安阳河河岸和彰武水库建2处石料储备场,储备石料1500余立方米。六是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狠抓水库工程建设,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强力推进洪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安阳河河道治理工程,提高市区的防洪能力。完成中小河流茶店河、黄庄河治理主体工程。组织群众疏浚排涝沟河,清除沟河内的路埂、堵坝及其他阻水建筑物,大幅度提高了抗旱除涝能力;进一步做好病险水库、水闸安全鉴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前期工作。

【抗旱工作】2011年1-3月底,降雨是历年同期的0.5倍,造成安阳市旱情严重。安阳市旱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日至3月3日,共降水17.2毫米,比同期减少50%,造成全市26.8万公顷受旱,其中重旱5.4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和中部岗丘地区。同时还造成安阳市西部山丘区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2月26-28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雪)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平均降水17.2毫米,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抗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第二阶段5月1日至6月29日。入汛以来,全市雷阵雨天气较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月1日至7月28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09.3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233.5毫米偏少5成多。因降雨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失墒加快,造成安阳市东部、西部山丘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严重影响到秋作物的正常生长。7月29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全市平均降雨23毫米,旱情得到缓解。

面对旱情,安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早安排、早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早行动,强化与气象部门沟通,时刻紧盯天气变化。要求全市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各项准备。市防办多次下发做好抗旱工作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做好抗旱工作,根据旱情的逐步发展,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多次专题会议,2011年2月8日(正月初六)上午,在滑县召开了全市抗旱促春管工作动员大会,县(市、区)迅速行动,在全市掀起了抗旱浇麦高潮。二是启动预案,积极应对。安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2月14日8时宣布启动全市Ⅲ级抗旱应急响应,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抗旱工作。三是广开抗旱水源,及时科学调度。自春灌始,林州市红旗渠灌区积极协调,加大引漳河水流量到10立方米每秒;滑县大功灌区引黄河水300万立方米;科学调度水库蓄水方案,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共放水3000万立方米。四是多措并举,抗旱保苗。省财政厅、省水利厅以豫财农〔2011〕4号文件精神,下达特大抗旱经费1000万元,用于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采购打井机18套、洗井机4套、拉水车18辆、深水泵33台、浅水泵114台等抗旱物资,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发挥了应有的抗旱效益。针对22个旱情严重且浇地困难的乡镇和西部山区13个人畜饮水困难乡镇,市财政补贴资金212万元,确保了抗旱浇麦和饮水安全。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安阳市抗旱打井70眼,投资约2500万元,有效解决了安阳市西部部分群众吃水和抗旱浇麦困难问题。市防办每天在信息平台上发布抗旱信息2~3条,传递经验做法,达到互相促进。2011年,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08亿元,开动机电井3.5万眼,日最高出动劳力28万人,累计抗旱浇地50万公顷次,确保了夏粮丰收。

【农田水利】2011年,安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以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截至年底,全市新打机电井2180眼,为目标1000眼的2.18倍;延伸疏浚渠道630千米,为目标500千米的1.26倍;治理水土流失117.9平方公里,为目标80平方公里的1.47倍;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53万公顷,为目标2000公顷的12.6倍;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3万公顷,为目标6667公顷的185%;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000公顷,为目标1333公顷的150%。工程建设规模、质量和效益较往年都有新的发展,实现了省“红旗渠精神”杯十八连贯。

【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按照全省抗旱应急建设实施方案,纳入安阳市水利部门实施的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2.38亿元,恢复、改善、扩大灌溉面积2.65万公顷。

(1)第一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涉及安阳县跃进渠灌区、林州红旗渠灌区、内黄县大功灌区、滑县(渠村灌区、大功灌区)、汤阴县(琵琶寺、漳南灌区汤河分灌区),2011年3月31日完工,完成投资4435万元。共计开挖衬砌渠道61.302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29座,累计完成工程量:土方46.5万立方米,石方3.19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3.76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353公顷。其中,安阳县完成投资2444万元,开挖衬砌渠道21.77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9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187公顷;林州市完成投资778万元,开挖衬砌渠道32千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93公顷;内黄县完成投资162万元,开挖衬砌渠道1千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93公顷;滑县完成投资520万元,开挖衬砌渠道3.74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14座,改善灌溉面积1600公顷;汤阴县完成投资531万元,开挖衬砌渠道2.8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6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80公顷。

(2)第二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涉及安阳市漳南灌区、跃进渠灌区和大功引黄灌区(内黄、滑县部分),3月31日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5674万元,其中:安阳县3306万元、内黄县1650万元、滑县完成投资718万元。共计开挖衬砌渠道668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94座,累计完成工程量:土方192万立方米,石方7.18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11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5073公顷。

(3)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涉及安阳市3个重点县和1个专项县(内黄县),总投资5600万元,已完工,完成投资5600万元,完成率100%。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项目涉及安阳市滑县、安阳县和汤阴县,计划投资6041万元,3月31日完工,完成投资6041万元,完成率100%。

(4)安阳市引黄灌区清淤、水毁应急修复工程,3月31日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224万元,其中内黄县312万元、滑县912万元,共计开挖衬砌渠道98千米,累计完成土方15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8140公顷。

(5)安阳市河库灌区清淤、水毁应急修复工程3月31日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743万元,其中安阳县454万元、林州市60万元、内黄县89万元、汤阴县140万元。共计开挖衬砌渠道102.44千米,维修新建桥涵闸等建筑物2座,累计完成土方18.2万立方米、石方1.48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19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853公顷。

(6)抗旱应急临时性饮水困难工程涉及林州市、安阳县西部15个乡(镇)42个村,完成投资120万元,配套深井潜水泵18台,购置运水车辆11辆,铺设管道8.16千米,解决了6534人的临时饮水困难问题。

【灌区工作】2011年,全市灌区年引水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01万公顷,灌溉8.09万公顷次。灌区在搞好农业灌溉的同时,还保证了安钢、电厂、城市生活及部分乡镇企业生产、生活用水,为安阳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年底,总投资2016万元的漳南灌区2010年度第二批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按计划完成投资680万元;总投资1667万元的跃进渠灌区2011年度第二批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按计划完成投资683万元。完成了投资222万元的红旗渠灌区田间高效节水项目和223万元漳南灌区灌区田间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任务。

【饮水安全】2011年,上级下达安阳市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494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0731万元、省配套2250万元、市配套795万元、群众自筹1171万元。解决了27.67万人和90所学校3.72万人共计31.3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涉及林州市、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龙安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等9个县(市、区)67个乡(镇、办)244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9月份开工,12月底全部完工,共完成土方134.98万立方米,石方47万立方米,混凝土3.53万立方米,钢材473.57吨,投入劳动力96.31万工日,完成投资14947万元。

【城市水系建设】根据“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变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一渠、三河、六湖”的城市水系规划蓝图,全市水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底,城市水系共建设实施项目23个,已全部完成或完成主体21个,完成率91.3%,累计完成投资131706.6万元,其中市财政投资9833.3万元,争取上级投资和自筹121873.3万元。城建三年计划水系规划建设的实施,强化了城市水系网络功能,形成了互为连通、调度灵活、保障有力的城市水系网络,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在市区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水系景观:即东部中轴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水系景观,西部南水北调绿色生态走廊,南部中州路至长江大道5.3千米长的洪河水系景观,北部殷墟至高速公路长12千米的洹河水系景观,中部护城河与坑塘相互贯通的水系景观。五大水系在市区形成356公顷的水面景观,城市水系景观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洹河水系景观建设项目:洹河中华桥建设工程2010年11月开工以来,建设单位全力服务协调,施工单位克服各种困难,坚持24小时施工,抓质量保安全,抢时间赶进度。至年底,桥梁下部结构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95万立方米、钢筋2000吨,完成投资3500万元。洹河于曹闸工程2011年3月于曹建闸初设批复,批复总投资7379.82万元,9月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了施工导流开挖等工程。二是洪河综合治理项目:2009年5月,安阳市启动了洪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洪河中州路口至长江大道段5.3千米的河道开挖筑堤、护砌及橡胶坝建设和两岸的绿化亮化等。一期工程2011年元月建成通水,二期3座橡胶坝建设2011年10月建成蓄水,基本形成了洪河水系景观。同时实施了万金灌区六六渠穿洪河倒虹改造工程、洪河引清工程,并对部分排污口进行截流改造,累计完成总投资6795.89万元。城区段洪河3年水系规划建设,使洪河防洪标准由原来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解决了市区南部城区的防洪排涝问题,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已成为安阳市南部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三是东区中轴线水系景观建设项目:中轴线水系景观工程位于市党政综合楼和博物馆图书馆之间的中轴线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集会广场(太极广场)、中央水体、水上舞台、水幕电影、音乐喷泉、文化主题雕塑、灯光雕塑(司母戊鼎)等。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2011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完成投资5000万元。四是茶店河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方疏浚和高速公路处钢坝闸建设,该工程由市水利局负责规划设计,文峰区政府负责组织建设,2011年3月完成土方工程,10月完成钢坝闸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80万元。

【水土保持】2011年共争取水保资金139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60万元,省投资138万元,市投资99万元),较2010年增加了35%。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17.9平方公里。完成的主要措施:整修梯田1250公顷,造水保林3550公顷,封育治理1050公顷,其他5990公顷,整修道路16.2千米,建小型蓄水工程364座(谷坊24座,蓄水池170座,沉砂池170口)。保泰盈和塔山水保科技示范园分别被评定为豫北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园和全省为数不多的省级示范园。

水保监督执法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提供良好氛围。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通过电视、报纸,版面宣传、悬挂条幅、印制宣传单,布设咨询台,刷写固定标语、出动广播车,召开培训会和贯彻座谈会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同时积极与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水土保持审批有关内容列入相关部门项目审批工作中。二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水保法律法规。构建“广泛宣传、企业主动申报,相关部门把关、联审联批要求,联合水政执法、强力查处”的三层结构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水土保持观念,提高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2011年,审批了鑫龙集团龙山煤矿、泉门西沟铁矿、省道219永定线改建、国道107至曹操高陵道路工程等各类水土保持方案近30个,超额完成了市级财政下达的2011年度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预算目标,安阳县、内黄县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试点县验收,在全省水土保持会议上被省水利厅表彰为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水政水资源管理】全年征收3060万元,征收率达到92%以上,市本级征收水资源费在全省继续名列前茅。为确保水资源费足额征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基金)专项检查。采用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走访用水单位的方式集中对5县(市)、龙安区2008-2010年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积极进行整改,切实完善管理;二是首次开展了全市重点地下水取水单位的水管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了沟通和协调,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对所有用水单位的计量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计量设施安装到位,运行正常。并随机抽取20家用水单位进行了计量设施督查校验,对校验不合格的单位,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更换,有效规范了计量设施的运行管理;四是对全市地下水管理单位开展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本着找漏洞、查不足、促管理的原则,对全市217家单位317眼自备井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对有效保护全市地下水资源起到了推动作用;五是制定了《安阳市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专项检查行动方案》,扎实做好高耗水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六是持续加大欠费催缴工作。对于逾期未能缴纳水资源费的用水单位,依法下达了限期缴纳决定书,在多次协调、催缴无果后,移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规费征收应征不漏。

水资源管理方面:扎实推进安阳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将逐步实现城市水资源信息的“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存储数字化”和城市水资源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政务公开化”。开展红旗渠退水入洹河可行性研究,不断创新水资源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安阳市洹河补源-红旗渠退水入洹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阳市城市供水安全预警技术及应用》报告、《安阳市城市污水利用规划》、《安阳市引境外水工程调研报告》等,积极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探索。坚持不懈开展水资源统计工作,编印了《2010年安阳市水资源公报》,完成了2010年度地下水资料整编、安阳市年地下水开采量调查、水资源管理年报统计和地下水动态简报编制等工作。

围绕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积极开展工作,起草完成了《安阳市2012年水资源管理及依法治水管理目标分解和评分标准》及《各县(市)区水利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量化了考核目标,奠定了“三条红线”的实施基础。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开展全省水资源管理指标编制工作,并按照要求开展前期工作,搜集资料,为下一步编制实施做好准备;开展了《安阳河、洪河、茶店河市区段纳污能力计算》报告的编制,为纳污总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同时,连续3年开展了安阳市水资源质量监测,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的水质和水量进行了连续监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奠定基础。

水利综合执法方面:继续以开展重点、特殊行业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为着力点,全年水事违法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欠费追缴率达到90%以上,全年共进行水行政执法活动1014车次,2857人次;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64起;封井15眼;共追缴水资源费及罚款141.85万元;协助林州市和龙安区共追缴水资源费14.2万元,协助5县(市)区及局属二级单位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0余起。以水利与公安联合开展保护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打造水利综合执法新亮点,10月26日,组织了由公安和水政联合执法队伍60余人,对六六渠违法建筑开展了强制拆除。拓宽水利综合执法范围,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执法新突破。

水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进一步规范。细化取水许可法人变更、许可水量变更等流程,出台《水资源论证报告表》,规范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工作程序;制订《安阳市水利局自备井封井工作流程》,对自备井的封井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重新制作《安阳市区办理取水许可证单位一览表》,汇总《2003年—2011年度自备井封井情况一览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更具操作性。2011年,市区共办证24套(其中新办证4套,变更取水许可证20套)。全年通过司法专线备案23起;向法院移交强制执行水事违法案件19起;共接群众举报的各类水事案件24起,答复率100%。全年无行政复议案件,未发生违法设定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无败诉案件。加强队伍建设与保障,分2期举办了200余名水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的换证暨执法能力建设培训班。

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搞好水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观念。一是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宣传活动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市直水管单位围绕主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宣传活动;二是以安阳市纪念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宣传暨有奖猜谜游园为载体,在市人民公园广场隆重举行了由市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取用水户代表、市直水利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群众共300余人参加的宣传活动,市委人大副主任史东林、市政协副主席黄平出席仪式并做讲话;三是邀请市长在《安阳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组织水政执法标志车辆在市区进行流动宣传;手机群发短信2万余条;印制和发放水利宣传一次性纸杯和水利风光宣传扑克等宣传纪念活动。认真开展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依法治市工作,市水利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6-2010年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水利厅授予2006-2010年全省水利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市水政监察支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0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水利厅授予2009-2010年全省水利系统水政监察执法工作先进集体。

【地温地热水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一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搞好地温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论证审批、施工监理、验收运行、防污监测、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印发了《安阳市水利局关于加强地温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的通知》(安水〔2011〕9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建设施工、取用水运行监督、防污监测、开发建设市场监督等管理内容。二是继续开展全市地温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开展中深层地下水的抽水试验工作,完成《安阳市地温地热水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报告(草稿)》、《安阳市地热水及地温空调系统用水综合地质调查报告(草稿)》。三是加大地温地热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地温地热水资源日常管理,强化水井管理,保证了水资源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加强地下水的防污管理工作,落实地温地热水质长期监测制度,保证市区地温地热水资源每年两次的水质监测正常进行,四是加强地温地热水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政策理论、发展方向、监测管理等的调查研究,努力争取优惠政策;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调整地热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从7月份开始安阳市地热水已按照省豫发改价管〔2005〕543号文件规定价格标准征收水资源费。

【工程管理】2011年安阳市在建水利工程主要有4大类共33项,其中:水库除险加固27项、中小河流治理3项、滞洪区应急工程建设2项、水闸工程1项。在工程建设方面严格坚持招投标等建设程序管理和建设实体管理,严格坚持工程建设项目“四制”,严格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全市专项规划内1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其中大、中型6座,小(Ⅰ)型8座。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下达安阳市小(Ⅰ)型水库5座(大峪、小坟、张北河、中张贾、水浴)总投资2097万元,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78万元。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下达安阳市小(Ⅱ)型水库8座(上营、西龙山、官庄西、城北、东岗南坡、马家山、白龙庙、徐家河),总投资1794.84万元,完成投资664万元。

中小河道治理。茶店坡沟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338万元,2011年3月开工,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黄庄河治理工程总投资2539万元,2011年3月开工,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硝河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515万元,第一批下达资金计划1761万元,年内完成河道疏汛土方工程任务,完成投资1232万元。完成了总投资977万元的安阳县崔家桥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应急工程项目。滑县长虹渠滞洪区安全建设应急工程(滑县段),工程投资1178万元,截至年底工程基本结束。

【南水北调】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服务、全力以赴”的要求高效推动征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每一项征迁任务迅速细化并进行分解立项,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做到了工作安排到位、督促到位、落实到位。截至年底,全市共移交工程建设用地1788.40公顷,其中永久用地948.33公顷,临时用地840.07公顷;电力、通信、管道等专项迁建245条;房屋、企副业拆迁全部完成,清理树木136万棵,坟墓12095冢,全部完成了8个居民安置点的建设任务,搬迁居民336户1436人;复垦返还临时用地111.81公顷;连接道路建设批复43条。

资金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省政府批复的《用地拆迁实施规划报告》和省移民办的相关文件下拨各项资金,加强对各县区征地移民资金管理的检查,同时要求各县(区)南水北调主管部门加强对乡(村)等报账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账,确保专款专用。二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资金兑付,从前期调查、补偿、安置到资金兑付等环节,均按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阳光操作,将政策交给群众。同时,市南水北调办和各县区主管部门均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受理群众咨询和举报。三是接受监督检查,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2011年4月6-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北京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2010年度征地移民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经过审计,审计组认为安阳市对征地移民资金使用领导重视、管理严格,措施到位,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四是根据省监察厅、省移民办的统一安排,市南水北调办与市监察局在3-6月分别对市、县(区)南水北调征迁资金进行了效能监察自查,组成检查组对郑州市的南水北调移民征迁资金进行了效能监察,接受了焦作市检查组对安阳市的效能监察。

积极配合省设计单位做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一是输水管线初步设计工作。共收集上报基础资料65项,现已完成了总干渠37、38、39号小营分水口门的规划选线工作。二是调蓄池规划选址工作。调蓄池选址已确定在,现调蓄池、景观湖、配套水厂、管理设施和周边开发地块占地控规图纸已经完成。三是搞好了配套工程建设相关铺垫工作。

认真做好南水北调总干渠水源保护区项目建设审查工作,确保水质安全。一是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两侧生态带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函》、省政府颁布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二是严格按照程序开展项目审查工作,先后对河南康立医疗科技设备有限公司、申家岗加油站、静脉产业园项目选址、三丰铜业有限公司天然气管道穿越总干渠的项目进行了审查,提出了意见,并按照程序将有关项目上报省办审核。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做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和人口年审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849.815万元,全市2011年度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人口35122人,通过移民人口年度复查审核,核减移民156人,调整后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34966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项目2011年度共下达资金1179万元,其中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864万元、下达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315万元。组织完成了2009年度移民工程项目,2009年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884万元,43个移民工程项目,已全部验收。完成了《安阳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规划》、《安阳市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项目规划(2011-2015)》的编制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

(宋军峰)

猜你喜欢

安阳市抗旱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安阳市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