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 文

2012-04-09

河南水利年鉴 2012年0期
关键词:水文站河长水文

水 文

【情报预报服务】2011年,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不断加强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汛期共收到遥测信息179.73万份,各市人工水情电报11万份,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淮委、长委、黄委、海委以及各相关省份转发雨水情信息11.3万份,提供雨水情简报28期1000余份、水情简报122期,提供各类雨量图30余张600余份;向省级领导、省防指成员和省防办领导、防汛人员发布雨水情短信息46期6440多份。发布水情预报20余站次,预报精度在90%左右,为全省的防汛调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水情】2011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728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778毫米)稍偏少。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了旱涝交替现象。汛前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7成,尤其是2月中旬以前全省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9月份以后,全省降水偏丰,特别是9、11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年同期均值的2.2倍,分别排新中国成立以来第3位和第2位。汛期全省未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6-8月份多为局地性暴雨过程,主要河道未出现大的汛情,豫西、豫北、豫东部分地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9月下旬受上中旬持续降雨(连续阴雨16天)影响,伊洛河、丹江、白河、沙河先后出现了较大的洪水过程,黑石关水文站发生了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超保证流量,陆浑水库库水位达全赔高程,故县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陇海铁路陕县观音堂车站隧道东口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陇海线下行中断89个小时。2011年全省主要河道流量整体偏枯,除伊洛河外,汛期其它主要河道控制站平均流量均偏少4~8成,非汛期全省主要河道控制站平均流量偏少1~7成。

【旱情】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2月底,全省130多天无有效降水,为建国以来同期最少降水年份,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12月以后,旱情开始逐步蔓延发展,到2011年1月底,全省18个地市当中有17个地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周口、商丘、开封、南阳、驻马店、新乡、安阳、濮阳、平顶山等粮食主产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全省麦田受旱面积最高达到228.67万公顷,其中重旱16.33万公顷,山丘区有25万人、2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受旱面积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第2位,仅少于2009年同期的366.67万公顷,但降水量偏少程度和持续无雨日均超过了2009年同期。2月28日至3月2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加之全省上下的抗旱灌溉行动,全省旱情得到解除。

【土壤墒情】2011年1月至2月中旬,全省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2月11日对全省121个人工墒情监测站资料分析,内黄县、南乐县、安阳县、鹤壁市、郑州市、新郑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许昌市、登封市、郏县、新安县等13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51%以下,为中度干旱;台前县、范县、清丰县、濮阳市、汤阴县、淇县、浚县、卫辉市、延津县、原阳县、封丘县、获嘉县、博爱县、民权县、郑州市、太康县、鄢陵县、禹州市、长葛市、新密市、汝州市、汝阳县、鲁山县、洛阳市、孟津县、嵩县、洛宁县、渑池县、三门峡市、灵宝市、淅川县、西峡县、栾川县、社旗县、唐河县、舞钢市、驻马店市、确山县、泌阳县、平桥区、鹿邑县、郸城县、漯河市等43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为轻度干旱。

【水资源状况】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3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18.6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2.5%,较多年均值减少4.6%,属平水稍偏枯年份,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降水量分别为630.9、792.1、715.3、786.6毫米,与多年均值相比黄河、海河流域分别增加25.1%、3.4%,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减少15.1%4.3%,与上年相比黄河流域增加11.8%,长江、淮河、海河流域分别减少25.5%、17.1%、3.0%。

201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22.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34.4毫米,比多年均值(304.0亿立方米)偏少26.8%,比上年度偏少46.9%。省辖四大流域淮河、长江、黄河、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89.70立方米、62.25亿立方米、61.04亿立方米、9.46亿立方米,其中,淮河、长江、海河流域分别比多年均值减少49.7%、3.3%、42.1%,黄河流域比多年均值偏多35.7%。

2011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91.80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83.30亿立方米,平原区122.43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3.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模数平均为每平方公里11.6万立方米。本年度全省地下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196.0亿立方米)减少2.1%,比上年减少10.6%。省辖四大流域淮河、长江、黄河、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99.42亿立方米、27.17亿立方米、44.15亿立方米、21.07亿立方米。

2011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27.94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403.5亿立方米)偏少18.7%,比上年减少38.7%。平均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19.4万立方米,产水系数0.26。省辖四大流域淮河、长江、黄河、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52.33亿、71.47亿、80.05亿、24.10亿立方米,与多年均值比较,省辖黄河、长江流域分别偏多36.7%、0.3%,淮河、海河流域分别减少38.1%、12.7%。

2011年末全省22座大型水库和104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7.4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5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6.2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26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1.1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26亿立方米。2011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略有下降,平均下降0.13米,相应地下水储存量减少5.70亿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增加0.03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减少5.24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减少0.2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减少0.19亿立方米。2011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7346平方公里,占平原总面积的8.8%,比上年减少150平方公里。其中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面积为666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为23.64米,武陟—温县—孟州漏斗面积48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为19.41米。

2011年全省总供水量229.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6.8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2.3%;地下水源供水量131.3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7.3%;集雨及其他工程供水0.8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4%。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供水量分别为35.70亿、50.13亿、120.80亿、22.4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5.6%、21.9%、52.7%、9.8%。

2011年全省总用水量229.04亿立方米,其中农、林、渔业用水124.61亿立方米(农田灌溉114.52亿立方米),占54.4%;工业用水56.81亿立方米,占24.8%;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47.62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环境综合用水37.02亿立方米),占20.8%。2011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30.4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6.9%,其中农林渔业用水消耗量占全省用水消耗总量的66.2%;工业用水消耗占10.3%,城乡生活、环境用水消耗占23.5%。

【水文测验】2011年,省水文水资源局要求各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作好测洪应急预案及测洪演习,强化应对突发洪水的准备,省局突击队携带无线ADCP在尖岗水库进行演练。同时,为配合全省抗旱工作提供一手资料,要求各市加测墒情和引黄口门引水监督工作。下发文件要求各局整改蒸发观测项目,并分组检查全省52处蒸发站,规范了蒸发观测。

2011年省水文水资源局对全省河湖名录进行调查确认、修改完善,完成了全省河湖名录复核、230条省流域面积30~50平方公里的河流清查和全省水利普查技术支撑工作,为建立河湖基础信息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文水资源工程】河南省“十一五”水文水资源工程暨2010-2011年水文水资源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核定后批复河南省建设急滩、板桥、黄口、昭平台、驻马店、南阳站6处水文测站,新蔡、潢川、永城、郑州4处巡测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购置,总计投资1073.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36.68万元,地方配套投资536.72万元。截至本年底,中央投资536万元已到位,急滩、板桥水文站和永城、新蔡巡测基地开始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核定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投资9.16亿元,系统的建设将全面提高全省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主要以现有水文测站改造为重点,改建57个水文站、35个水位站,新建101个水位站、18个水文信息分中心站、1处省应急机动测验队,2012年汛前新建2158处雨量站的任务。2011年省水文水资源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强力措施,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各项建设任务紧张有序进行。

【“十二五”规划编制】根据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本着“立足当前、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满足需要”的原则,对水文站网、设施、科学实验、信息化、巡测和水文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全面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推进水文现代化进程,提高水文整体服务功能,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化水文、可持续发展水文的转变为目的,并结合河南省财政经济状况,适度确定工程建设规模。组织编写《河南省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河南省“十二五”水文建设工程)。“十二五”建设工程由6部分组成:一是水文站网及监测能力工程建设,建设改造各类站点、巡测基地169处。二是水情信息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改造水情(分)中心15处,逐步更新配置1100处遥测雨量站设备。三是水质监测设施及应急监测能力工程建设,完成500处水质断面的设置,改造省、市(分)中心11处,配套建设11处信息管理系统。四是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建设,汇集建设省水文(应急抢险)勘测队、水文数据中心、水资源监测中心、地下水监测中心、省水文实验站、仪检与计量中心等业务生产办公设施。五是地下水自动监测工程建设,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站532处及(分)中心18处。六是水文信息化建设,配置水文数据中心硬件、建立与完善数据库、建设重点水文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编制水文计算手册等。工程总投资估算52147万元,计划建设工期2011-2015年。

【“工程带水文”批复实施】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以工程带水文”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2011年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市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分别同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签订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委托协议书,由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具体实施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南阳市鸭河口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改造建设水库控制站鸭河口水文站、入库控制站白土岗、李青店、口子河水文站,所辖的老蒋庄、南河店、留山水文巡测站和库区17处雨量站。完成工程总投资286.48万元。二是宿鸭湖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改造建设水库控制站桂庄水文站、夏屯水文站,和库区19处水位雨量站,其中水位雨量站10处,雨量站9处,工程到位总投资267.9万元。三是信阳市4大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南湾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已改造完成南湾水文站工程,谭家河水文站工程,水文建设工程到位总投资约167.41万元;鲇鱼山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基本改造完成鲇鱼山水文站工程,水文建设工程到位总投资约130.5万元;泼河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已改造完成泼河水文站工程,水文建设工程到位总投资约128万元;五岳水库水文测报设施工程,已改造完成五岳水文站工程,水文建设工程到位总投资约104.8万元。

【河湖普查和省水利普查】2011年,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全省河湖基本情况专项普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的普查技术支撑及协助省普查办开展其他水利普查等工作。全年完成了河湖名录的调查确认、修改完善,和全省河湖名录复核、230条省流域面积30~50平方公里的河流清查、省水利普查技术支撑工作,为建立河湖基础信息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下水监测】2011年省水文水资源局共整编地下水观测井5日井1167眼,逐日井117眼,埋深监测井合计1284眼;开采量观测井38眼,城市控制井486眼;整编城市控制井486眼,自动监测井150眼。编制地下水动态月报19711井次、“河南省地下水通报”3期,结合河南省旱情及时不定期编制《动态简报》,并编制完成《河南省水资源管理指标方案》、《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压采目标核定》。同时还完成了《河南省土壤墒情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做好《河南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省级中心建设》的实施工作。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全省水质概况。2011年对全省14个水系,137条主要河流,452个河段进行了水质监测,控制河流总长度10896.8千米。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分全年期、汛期、非汛期进行评价分析。全年期评价结果显示,全省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符合饮用水源区要求的河长4133.4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37.9%;达到Ⅳ类、Ⅴ类标准,符合工农业用水区及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要求的河长分别为1994.3千米、1051.9千米,分别占18.3%和9.7%;遭受严重污染,水质劣于Ⅴ类,失去供水功能的河长3717.2千米,占总控制河长的34.1%。汛期评价结果显示,全省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符合饮用水源区要求的河长4078.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38.1%;达到Ⅳ类、Ⅴ类标准,符合工农业用水区及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要求的河长分别为1827.0千米和1078.2千米,分别占17.1%和10.1%;遭受严重污染,水质劣于Ⅴ类,失去供水功能的河长3727.2千米,占总控制河长的34.7%。非汛期评价结果显示,全省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符合饮用水源区要求的河长3985.1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37.0%;达到Ⅳ类、Ⅴ类标准,符合工农业用水区及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要求的河长分别是1997.3千米和1052.1千米,分别占18.5%和9.8%;遭受严重污染,水质劣于Ⅴ类,失去供水功能的河长3732.7千米,占总控制河长的34.7%。

水库水资源质量。对全省36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其中,26座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2.2%,不符合地表水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的水库有10座,分别是宿鸭湖水库、丁店水库、楚楼水库、李湾水库、河王水库、佛耳岗水库、坞罗水库、后寺河水库、汤河水库、和南海水库等。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进行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南海水库由于汛期检修未参加评价),结果显示,44.5%的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36.1%的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16.7%的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刑川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占评价水库总数的2.7%,宿鸭湖水库、河王水库、汤河水库和南海水库水质较差,亟须加强治理。

依据《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中规定的污染物通量作为考核指标,对涉及河南省四大流域的18个省辖市38条河流60个地表水水环境生态补偿考核断面进行流量监测,为全省考核水环境生态及补偿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考核,2011年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扣缴金额达近亿元,不仅提升了全省水文地位,而且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运营监管得到了加强,为全省水环境生态改善做出了贡献。

【水文资料整编和刊印】2011年度全省水文资料整编共完成了水位资料157站年、流量183站年、沙量40站年、输沙率9站年、降水量886站年、蒸发52站年、辅助蒸发项目2站年、水温36站年、冰情1站年、站说明表3站年,综合资料2200站年的整编工作。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赵庄水位站2011年5月撤销,下迁6千米新设潦河水位站,潦河水位站资料从2011年5月开始整编。长江流域资料刊印在6卷15册,淮河流域资料刊印在5卷1、2、3、6册,黄河资料刊印在4卷4、5、6册,海河资料刊印在3卷6、7册水文年鉴内。其中5卷1册、3卷6册由河南省主持汇编刊印。

【水文监察】2011年河南省水文监察共执法13起,整治因当地公路桥梁建设和河道整治影响正常测验工作的5起,解决林木清障5处;对遂平汝河2号橡胶坝拦蓄河水、汝州市北汝河治理工程毁坏水文观测断面、长垣县交通局在天然文岩渠大车集水文测验断面上游20米处进行围堰建桥,严重堵塞河道行洪断面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纠正和处罚,保证了水文站测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水文管理体制】经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按豫编[2010]65号文,省水文水资源局机构规格由正处级调整为副厅级,为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2011年11月11日,省水利厅举行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揭牌仪式。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首聘工作,经批准共设岗1098个,其中,管理岗位220个,专业技术岗位768个,工勤岗位110个,实有职工1055人已全部聘任到岗,年底前兑现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变动工资,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现水文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显著优化,年度有85名职工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正高8名、副高21名,新聘大学生14名,提拔科级干部23人。加大培训力度,举办水情、水质、财务、纪检监察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等各类业务培训班,全系统有5人获省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人获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称号,2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水文职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水文科研与规划】2011年,河南省水文科研项目“河南省水资源研究”荣获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二等奖;“濮阳市濮清南地下水漏斗区综合治理研究”、“河南省沿黄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与保护研究”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河南省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河南省卫河流域洪水预报研究”等3项科研项目经省水利厅批准立项。

(宾予莲)

猜你喜欢

水文站河长水文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水文
郭家屯水文站单断沙关系分析
草坝水文站两种蒸发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