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汛抗旱

2012-04-09

河南水利年鉴 2012年0期
关键词:指挥部抗旱防汛

防汛抗旱

【雨情 水情】2011年汛期(6-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48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28.4毫米)少9%。其中黄河流域降雨量偏多2.5成,长江、海河流域降雨量略偏少,淮河流域降雨量偏少2成。全省汛期各月降雨极不均匀,6、7月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少4成多,8月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少近1成,9月降雨量是多年均值的2.2倍(占汛期降雨量的38%)。汛期共发生9次降雨过程,其中有2次较大降雨过程:7月31日8时至8月3日8时,受低槽影响,全省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60毫米,3日累计最大点雨量南阳市南召县郑庄雨量站186毫米,驻马店市正阳县正阳雨量站156毫米,平顶山市叶县孤石滩水库140毫米;9月10日8时至15日8时,受低槽东移影响,全省除信阳市外,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焦作市及南阳市西部,全省平均降雨量73毫米,5日累计最大点雨量洛阳市宜阳县石窑沟雨量站328毫米,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雨量站218毫米,平顶山市鲁山县响潭沟雨量站190毫米。

6-8月份全省主要河道未出现大的汛情,豫西、豫北、豫东部分地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9月受中上旬连续16天降雨影响,伊洛河、丹江、白河、沙河先后出现了较大的洪水过程,陆浑水库库水位达迁赔高程319.50米,故县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伊洛河黑石关水文站19日8时洪峰水位112.36米、流量2560立方米每秒(保证水位113.50米、保证流量2050立方米每秒),洪峰超保证流量。

【灾情】2011年入汛以来,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商丘、济源等7个省辖市22个县(市、区)238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47.31万人,转移人口4.41万人,死亡人口8人(均为房屋倒塌所致,其中洛阳6人,郑州2人),倒塌房屋1.96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41万公顷,大中型水库受损1座,小型水库受损13座,损坏堤防38.62千米,冲毁塘坝40座,损坏水文测站15处,铁路中断1次,公路中断230条次,供电线路中断32条次,通讯中断59条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据统计,各类防洪工程减灾效益达70亿元。

【防汛工作】河南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调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明确省委、省政府领导防汛责任分工,修订印发《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签订了中小水库防汛责任书,与沿黄各市签订了黄河防汛责任书;省委、省政府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对照防汛督察事项到所包省辖市进行督导检查;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防汛工作安排部署,省委书记、省长等到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检查指导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监察厅联合通报了全省水库、河道、滞洪区、水闸、橡胶坝、在建工程等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并在《河南日报》公布;举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对54个县(市、区)主管县(市、区)长、省辖市水利局分管局长、县水利局长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省防办先后派出多个督导组,明察暗访,对各地防汛准备工作督促检查,各地也层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汛前检查;并先后多次对省辖市、县(市、区)防办和水管单位值班情况和责任人在岗情况进行抽查,严明防汛值守纪律。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组织修订、完善了“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河南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2011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河南省主要河道2011年防洪任务”,修订编制了《河南省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印发各地,18个省辖市也都修订完善了本市的防洪预案和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汛前,各地重点对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进行了实战演练。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在建工程,督促建设单位完善、落实安全度汛方案和措施。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制订了抗洪抢险详细方案,省军区还制订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建设规范。郑州铁路局、省交通厅、民政厅、卫生厅等防指成员单位立足本行业成立了抢险救灾救护队伍。8月1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武警河南省总队联合成立了“武警河南省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各省辖市结合当地实际相继成立了市级武警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进一步提升了全省防汛抗旱救灾保障能力。各级防汛部门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组建防汛抢险应急分队3100多支,抢险人员近20万人,组织开展了近50次的防汛抢险演练,大大提高了防汛抢险队伍实战应急能力和专业技能。汛前组织重点地区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实战演练,配备预警设备,制作宣传光盘,宣传画册、培训手册,收集编写宣传标语,制定宣传栏、宣传牌、明白卡等,统一危险区、安全区、转移路线等标牌标识式样,将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县、乡、村、组、户,不留死角。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巡查,及时组织排险除险。一旦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征兆,迅速启动预案,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指导思想,对国家安排的各项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水毁修复、应急度汛工程等,狠抓资金到位、勘测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2011年中央、省共下拨各类度汛资金984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400万元、省级5446万元。全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共投入资金13.4亿元,其中中央9.6亿元、省级2.4亿元、市县1.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加固进度,为水库安全度汛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落实抢险物资队伍,全省累计储备麻袋260.1万条、编织袋1456.6万条、编织布67.66万平方米、无纺布45.9万平方米、铅丝1722.9吨、块石12.9万立方米、橡皮舟584只、冲锋舟334只、救生衣10万件、救生圈3.1万件等物资,价值9544余万元,其中省级储备1700万元。并发动群众采取“号料登记,备而不集”的办法,储备一定数量的木桩、编织袋、梢秸料等,满足抗洪抢险需要。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全省雨情、水情、工情及抢险救灾组织情况,并以《防汛抗旱简报》形式报送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截至9月30日,已编发《防汛抗旱简报》131期,各类防汛信息76期。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舆论的主动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两次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及时向中央和省内主流新闻媒体通报实时汛情信息。河南日报专门开辟防汛专栏,电视台、广播电台、手机新闻报等媒体在汛期及时报道全省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及抢险救灾情况,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抢险救灾】9月上中旬,伊洛河出现长历时、高强度的持续强降雨过程,伊洛河相继发生多次较大洪水过程,黑石关站发生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2560立方米每秒。陆浑水库超汛限水位滞洪运用,故县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陇海铁路观音堂镇火车站由于发生山体滑坡,下行线中断近89个小时。暴雨洪水发生后,黄河防总科学调度,周密部署,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研时提出,“要坚持科学测算、科学调度、科学指挥,利用降水较多的时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水库多蓄一些水”的要求,副省长刘满仓就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水利厅厅长王树山多次主持会商,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果断决策,副厅长王国栋深入抗洪抢险一线,现场指导抗洪抢险。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陆浑水库和龙门、夹河滩、黑石关等受洪水威胁的伊洛河险工险段,随时掌握和反馈现场情况,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和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确保了全省无水库垮坝,主要防洪河道无决口,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防范暴雨洪水,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多次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伊洛河沿河各市、县防汛责任单位迅速赶赴各分包乡镇,协助乡镇对河道、堤防、险工、水库、堰坝等水利工程进行认真细致地全面检查,并对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值班防守,确保重点部位行洪安全,最高时出动4000多人巡堤查险,险情发生后,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抓紧抢修水毁工程。9月19日,陕县观音堂镇火车站隧道东头铁路削坡发生滑坡,滑坡长200米,高10米,坍塌土石15000立方,造成陇海铁路下行线中断。险情发生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组织200余人、4台大型机械到达滑坡现场进行抢险。三门峡市组织16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100人抢险队员带器械设备现场支援抢险。经过4天3夜的紧急抢修,中断近89小时的陇海铁路陕县观音堂段于22日17时正常通车。本次抢险,三门峡市共组织1800余人参战,其中当地驻军160余人、武警170余人、地方突击队1500余人,出动挖掘机10台,各种车辆30台,共清理土石方10000余立方米。在伊洛河洪水过程中,偃师市驻地武警部队派出400余名警力全力支持伊洛河抗洪抢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由水利部门、市直分包单位、岳滩镇政府、岳滩村群众组成的抢险队伍800多人,对生产圩堤进行突击加高培厚,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奋力抢险,共对1700多米圩堤普遍加高1米左右,有效保证了低洼区群众财产物品的转移。

在水库调度中,注重实施科学调度、科学防控洪水。依据洪水预报,科学分析水、雨情,果断决策,发挥水库工程的调洪功能,充分拦蓄洪水,尽力减轻下游洪灾损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随时和省气象局保持密切联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降雨的量级进行预测分析,增加洪水预测预报频次,为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在伊洛河洪水调度过程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带领水利厅人员到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汇报了应对伊洛河洪水过程的措施和对陆浑水库调度的建议,得到了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大力支持。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表示,省委卢展工书记的讲话既是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也是对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故县水库、陆浑水库调度要主动听取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意见,做到科学分析、精细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除害兴利作用。在调度陆浑、鸭河口等水库过程中,各有关部门根据天气情况和雨情、水情、工情,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既考虑上游的淹没损失,又减轻下游河道压力。经综合分析预测和科学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实现了水库多蓄水的目标。9月23日,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签发嘉奖电,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伊洛河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贡献给予嘉奖,被国家防总评为“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旱情】2011年河南省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罕见的2010年冬2011年春连续干旱,大部分地区超过120天无有效降水,部分市县滴雨未降。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全省麦田受旱面积最高时达到228.67万公顷,其中重旱16.33万公顷,山丘区有25万人、2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加之正值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全省28万公顷玉米等秋作物受旱,5.5万公顷水稻因缺水无法插秧。据统计,2011年全省作物受旱面积256.7万公顷,成灾面积16.3万公顷,因旱减收粮食108万吨,经济作物损失9.2亿元;林业受旱面积36.5万公顷,经济损失3523万元;水产养殖因旱减产707吨,经济损失1257万元;因旱减少发电量2657万千瓦时。

【抗旱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省人大主任、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了解全省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并主持召开全省抗旱保丰收工作座谈会,对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指导抗旱浇麦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分包18个省辖市,并派出由涉农部门主要领导带队的17个抗旱浇麦保丰收督导组,对抗旱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为了搞好抗旱工作,河南省建立了党政主导、农口负责、防办协调、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层层建立责任制,把抗旱浇麦任务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有力地保障了抗旱工作顺利进行。面对旱情的不断发展升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河南省抗旱应急预案》规定,2月11日启动了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各有关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旱浇麦工作中。随着各地抗旱成效的不断显现,以及2月下旬全省平均降雨23毫米的有利影响,全省小麦旱情已经得到有效缓解。除极个别地方因没有灌溉设施、降雨偏少有轻旱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情已得到解除。2011年,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28.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41亿元,省财政投入3.63亿元,市(县)财政投入0.77亿元,群众自筹19.3亿元。高峰时日最高出动劳力262万人,开动机电井62万眼、泵站1473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64万台(套),累计抗旱浇麦933.7万公顷次,解决28.4万人、2.9万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抗旱挽回粮食158.85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10.17亿元。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到626.3亿斤,总产量连续9年增产,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做出了贡献。

(王林刚 周 斌)

猜你喜欢

指挥部抗旱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