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娱乐圈大反攻

2012-04-08潇潇

看天下 2012年10期
关键词:影人甄子丹香港电影

潇潇

◆赵文卓和甄子丹的“口水战”就像一部大腕云集剧情波折悬念迭生的电视连续剧,你以为真相呼之欲出,结果却只是发现了另外一条线索。

◆4月5日,电影《特殊身份》前身《终极解码》的导演檀冰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自己的血泪史,控诉甄子丹抢过成龙监制职位,霸占他的所有钱财以致他倾家荡产,同时还踢走他原本定好的几个核心主创。此言一出,坊间一片哗然,网友纷纷指责“做人别太甄子丹”,大骂甄子丹联合香港艺人欺压内地影人。在甄子丹4月1日的最新一条微博下,赫然有超过60万的评论,每天都有几万网友前来讨要说法要求其站出来说明道歉。

◆这是“影帝”甄子丹出道以来最大一次形象危机,然而事情还不仅仅如此,随着争论双方口水战的升级,舆论风暴的中心,已然从对一名“戏霸”的口诛笔伐,转移到了内地电影圈对于北上“淘金”的香港电影人一次多年宿怨的宣泄。

内地的学徒时期

要说两地影人最早形成对峙的局面,大概可以追溯到2003。那一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陆放宽了引进香港电影的条件,不但鼓励优秀港片进入大陆市场,而且不再限制两地合拍影片的故事内容必须与内地有关。此规定一出,无异于给自90年代就陷入衰退期的香港电影提供了在内地复兴的绝佳环境。

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香港影人最擅长的动作片。当时,不管是像《英雄》那种大制作,还是只在中央六套播放的电视电影,但凡有动作戏,基本就是交给香港的动作导演、武指和武行完成,其他人根本插不進手。某些动作导演还会指定擅长拍摄武打场面的摄影,现场要求所有大陆工作人员回避。

除了动作团队,由于香港当时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制作流程,又懂得市场需求,内地投资人也一般会选择香港的制作团队。当时很多经验派香港影人都有着非常实用的草根智慧,例如他们能把10人拍成100人,方法就是每人穿四套衣服,设计出复杂的走位:甲出画后马上脱掉衣服从另外一个角度走进去,乙则跑出去换套衣服慢悠悠从另外一个角度走回来。这些方法能极大地节约成本和提高制作速度,自然颇受投资人青睐。

知名评论人张小北就表示,香港电影原本靠的就是经验,“香港电影大量涌入内地时正值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地新一代导演还没成长起来,市场缺乏产品,于是港片、合拍片乘虚而入,这原本只是一个过渡期。”但很多投资人和制片人却将之当做一个常态,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香港影人奉若神明。

一份工作两种模式

悬殊的实力自然会造就悬殊的待遇,虽然檀冰所曝的“自己一手组建的剧组,被香港的制作班底一点点替换架空”是特殊案例,但长期以来在剧组中香港内地演职人员地位不平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位《特殊身份》的工作人员就抱怨说,明明做着同一工种,港人却拿着内地人两倍的薪水,从根本上就导致了双方在剧组无法平起平坐。由于该片在深圳拍摄,有香港工作人员尽管在酒店开了房间,平常却住在家里,当天有会才驱车前来,“摆明了就是来捞钱的,相比之下,内地工作人员必须耗在剧组,做的自然也更多。”

另一位跟过多个合拍片剧组的演职人员,也诉苦说香港影人总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对他们说话也是颐指气使。有一个细节可能会说明原因——在很多合拍片里都实行“两种盒饭”甚至“三种盒饭”制度。比如在《木乃伊3》剧组里,外国人吃的是自助餐,香港人吃上档次的饭店送餐,内地人就是普通盒饭。而在3D版的《大闹天宫》剧组,老美吃的是匹萨,香港工作人员吃吉野家,轮到内地人就成了路边摊做的牛肉炒饭。

对于两地工作人员的不平等,曾有业内人说过,“第一,这是惯出来的;第二,权利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去剧组之前,就应该把制度搞清楚,不合理的就得提出来修改。”不过也有人指出,这种事情说说简单,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跟人提条件。

除此之外,两地的一些工作模式和理念也差别甚大。由于内地影人很多是学院派出身,对创作或者表演一向严谨且有着极高要求,这和“有着浓厚的山寨化和草台班子色彩”的香港制作班底自然会有冲突。

微博上自称在影视圈混迹多年的导演“恐兽秋原”,曾连写四篇文章解析“甄赵之争和我的同行檀冰的职业解读”,其中就提到了剧本的问题。“大陆影视同行有一个共性,无论是好导演还是实力派演员,都非常看中剧本质量。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则是我们的香港同行,他们的影视制作很多年前就有一个特点:在拍摄前不准备剧本,边拍边写,边写边改,边改边拍……甚至连写这个过程都没有,导演现场口授情节人物对白,旁边有个挂‘编剧和‘副导演的做记录,然后稍加润色之后就告诉演员,准备拍摄了。”

与之形成佐证的,是《特殊身份》开拍没几天,工作人员的邮箱里就已经躺了前后三十多稿的剧本。

内地影人强势抬头?

在与香港影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内地的影人势力在逐步崛起。上个月吴镇宇主演的电影《疯狂的蠢贼》上映后,招来很多恶评,吴镇宇把其中一个原因归结到内地水军身上,认为是他们抹黑了自己的新片。某粤语娱乐杂志紧随其后以“李力持怒揭内地电影黑幕”为题,大曝香港导演北上拍剧的各种悲惨遭遇,包括被偷剧本、被剧组换掉等。而针对这一新闻很多内地影人冷笑着回应:“一边享受着高待遇一边骂我们落后、不专业,让你们挣了这么多年,终于知道钱不好骗了?”

一位曾参与电影《关云长》拍摄的工作人员描述开机当天的情景,或许可以很好地诠释两地影人话语权之争的现象,这可要比戏里曹操和关云长的对决精彩多了。

因为制作班底中香港工作人员占绝对优势,姜文在接这部戏之初就要求“有权更改剧本”,并将其签在合约内。当天抵达开机现场后,姜文并未急着下车,而是在车内呆了整整三个小时。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坐着没动,让副导演前去询问。姜文当即爆粗,大骂:“我XX到了三个小时,你不知道吗?”随后又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这边是什么规矩,是先上妆再拍戏,还是先拍戏再上妆?”副导演道,“姜爷,您什么规矩,就按什么来。”

然而两小时后,姜文却只是穿了件戏里的马甲,脸上一丁点儿妆都没化。麦庄两人绷不住了,连忙打圆场,“姜爷,这没法拍,您再化得仔细点吧。”于是姜文又化了两小时,这才开始拍摄。

姜文的事情虽然是个案,但内地影人在剧组的地位今非昔比却是个事实,内地电影工业体系越来越成熟,掌握着资金主动的内地影人在分配权力时自然显得底气十足。而且,陈坤、黄晓明和李宇春等新生代演员在港台导演的电影里渐渐成为主角,大牌如范冰冰、赵薇、周迅等,更是在剧组都有一些特权,甚至有的导演干脆摒弃惯用港台演员的做法,全上内地演员做主角,陈嘉上和何平的《画皮》、《画壁》、《麦田》等片,走的都是这个路子。而随着内地新生代导演完成过渡期的更新换代,内地影人会表现得越来越强势。

内地少壮派pk香港经验派

真正掏钱买票繁荣了电影市场的内地影迷,也逐渐开始觉醒。当《杨门女将》、《东成西就2011》、《画壁》等一系列烂片集中出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对香港导演的不满几乎到了最高点。

《南方都市报》一项关于“香港导演北漂之信用危机”的调查显示,在包括韩松落、魏君子等人在内的十位国内知名影评人眼里,16位著名香港导演中信誉度达到80分以上的仅有徐克与杜琪峰两人,最低得分者是热衷炒冷饭的刘镇伟。而影院经理的打分更为严苛,没有一位导演获得80分以上的好评,有10位导演还被评为不及格。

另一方面,大陆本土导演表现却越来越抢眼。截至2011年底,除了徐克凭借《龙门飞甲》突破3亿票房外,华语片突破3亿的导演只有韩三平、冯小刚、姜文、张艺谋以及《失恋33天》这部票房黑马的导演滕华涛,至于票房过亿的影片则是两地平分秋色。

有一种说法是,香港影人一直在打造“国产伪大片”,有着大片的野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明凑了很豪华的阵容,却总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观众对此已经没有新鲜感,甚至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如何迎合内地观众口味,接上地气,也是不小的难题。香港导演尔冬升说过,“你就算在北京住10年,也不一定能拍个《失恋33天》出来。因为你不是和他们一起成长,你掌握不了普通话中的精髓,也就创作不出那么精彩的对白。”知名影评人宇文翮则认为,《失恋33天》现象虽是偶然,却至少让内地投资人看到了中小片高投资回报比的可能性,这对整个产业格局都是影响深远的。

前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未来的香港可能像洛杉矶一样,成为创意基地,而不是电影中心。宇文翮也认为“经验派”之后,香港导演出现断层,等内地这批看老港片的人老去,“可能就真的没有市场了”。

张小北则认为所谓的“票房之争”根本就是个伪命题,“这个说法本来就是早期香港人带来的,从文化意义上讲,纯粹的港片会逐渐消失,归入到广义的华语电影概念里。”

猜你喜欢

影人甄子丹香港电影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甄子丹为误挺辱华品牌道歉
诡异的屋内“怪影人”
《大闹天宫》发剧照 演弼马温累坏甄子丹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