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2012-04-08张余芬刘霞英陆凤英庄林旎王芳芳

护理与康复 2012年9期
关键词:预见性肝癌注射液

张余芬,刘霞英,陆凤英,庄林旎,王芳芳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5)

肝癌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张余芬,刘霞英,陆凤英,庄林旎,王芳芳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5)

总结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穿刺部位、发热、胃肠道不适、腹痛的观察及护理。6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19

肝癌因其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时机。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疔及栓塞术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因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性使用量大,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地制定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2]。2011年1月至6月,本院肿瘤科对64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现将预见性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男55例,女9例;年龄30~80岁,平均56岁;均经CT、B超、肝穿刺活检及AFP等检查,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3],确诊为晚期原发性肝癌。

1.2 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腹腔动脉插至肝固有动脉,注入造影剂,在X线监视下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状、血液供应情况并决定治疗药量,然后慢慢将导管头端选择性送至肿瘤供血动脉,再缓缓注入化疗药物(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斑蟊注射液等)以及碘化油并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束后拔管,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1.3 结果 患者住院7~42d,平均18d好转出院,制定抗癌方案后定期门诊复查。

2 预见性护理

2.1 心理护理 因疾病导致患者心理状态差,为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及医院规章制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紧张感;介入治疗前采用介入图片宣传册让患者初步了解介入治疗的知识,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4]。本组患者均能以较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2 穿刺侧肢体护理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平卧12~24h,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h,尽量减少翻身,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和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以便及早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治疗后8~24h松弹性绷带并覆盖无菌纱布2~3d,保持敷料干燥,避免浸湿。本组患者治疗后24h穿刺部位均未出现出血和血肿。

2.3 发热的观察及护理 治疗后因肿瘤中注入大剂量化疗药,组织缺血坏死,机体吸收毒素,短期内肝组织水肿、炎症及对栓塞剂反应,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37.5~38.4℃,持续1周后逐渐正常[5]。每天测体温2次,如体温>38.5℃,每4h测体温1次;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保持室温18~22℃、湿度55%~65%;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床单整洁;做好口腔护理[6],2~3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体温>38.5℃时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本组32例术后2~7d出现发热,其中6例体温>38.5℃,经吲哚美辛肛塞、物理降温及抗炎对症治疗,5~10d内体温均恢复正常。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4.1 恶心及呕吐 化疗药物如羟基喜树碱、艾迪注射液、斑蟊注射液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及甲氧氯普胺静脉滴注,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发生呕吐时,告诉患者此症状不是病情加重,而是药物所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或窒息[7],观察并记录呕吐物量、性状、颜色,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静脉滴注昂丹司琼等对症处理。本组15例治疗后2~5h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经上述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无1例发生窒息。2.4.2 腹痛 介入治疗1~3d,因肿瘤组织坏死、炎症刺激脏器包膜,可致局部疼痛。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疼痛;观察腹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轻度疼痛可予心理安慰,中度及以上疼痛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或消炎痛栓纳肛,患者疼痛难忍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予哌替啶止痛。本组49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轻度39例、中度8例、重度2例,均经对症治疗和护理2~5d疼痛缓解。

3 小 结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缓解患者预感性悲哀情绪,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做好发热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降低胃肠道不适、腹痛的发生率,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罗姝芳.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4):128.

[2]郑燕红,王芬.小儿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9):762-763.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36.

[4]周雪飞,王兴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5):401-402.

[5]徐秀静,张桂敏,叶志霞,等.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A):52.

[6]吴满庭.肝癌介入治疗后致高血压急症1例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640-642.

[7]邵双玲,阳桃梅,郭苏玲.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53.

R473.73

B

1671-9875(2012)09-0849-02

张余芬(1973-),女,本科,学士学位,主管护师.

2012-01-20

猜你喜欢

预见性肝癌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