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研究

2012-04-08余响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专业实验

余响华 张 敏

(湖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普遍存在着质量滑坡的现象[1]。而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毕业生上岗前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次重要实践,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生物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借助生物体作为反应器或用生物的成分作工具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一门技术,生物工程属工程应用型专业,十分强调培养人才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体现在毕业论文( 设计)教学上,就是如何通过毕业论文( 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了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1.当前面临的问题

1.1 重形式甚于重内容

作为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远未达到“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2]的目标。

受限于自身所涉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日益下滑的强烈自主学习意识,一般的本科生很难在本专业某一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对于选定的题目,学生多数只会作简单的模仿,甚至是重复,创新性根本无从谈起;指导老师没有精力,也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从查阅资料到完成实验到论文的写作进行全程指导,毕业论文在执行过程中已悄然变味。

例如,在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过程中,大家注重的也仅限于文章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撰写格式是否规范,行文是否通畅,表述是否前后一致,数据处理是否合理等内容,至于所完成研究课题是否由本人完成,实验关键步骤是否执行,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实验态度是否认真等方面则基本不予考虑。毕业论文实际情况令人堪忧。

1.2 高校过分强调就业导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难以扎实地进行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新的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以及硕士、博士点的审批与建设[3],更体现了该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社会对所培养人才的认同程度。

因此, 在过分强调就业率的高校,在毕业班的教学上自然会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以学生找到工作或继续深造为准绳。只要学生找到工作或去考研复试,学校就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降低要求,导致指导教师和毕业生都无法负责、严谨、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沦为过场。

1.3 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院校都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有限,而生物类制剂多数纯度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故价格昂贵。从湖南科技学院给理工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经费为200 元/人的标准来看,专项经费投入确实有些捉襟见肘,完成综合性实验尚可,要达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要求,则仍需提高标准。

1.4 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和升学形成明显的冲突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形成暂时性的结构性就业失衡,因此,学生在毕业时将面临比其他专业更重的就业与升学压力。而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启动,第二学期完成,而此阶段学生或备考硕士研究生、或奔波于各招聘会场、或参加各级公务员/调研员考试、或忙于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使得学生主要精力无法完全投入到毕业论文(设计)上来,直接导致学生不能积极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论文(设计)质量严重下滑。

1.5 生物工程实验周期相对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的是有机生命体的生长代谢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对象主体是各种生物材料,而生物性实验材料具有非常强生命活动周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其生长代谢规律。如普通真菌菌种活化一般需要3~7天,考虑到多数学生是首次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单是成功完成菌种活化、初级培养就需要约2周的时间,实验周期相对较长。

同时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比率较高,湖南科技学院生化系生物工程专业参加考研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考研复试结束后一般已是4月下旬,而毕业论文答辩截止期限是5月下旬,在这1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要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做实验、数据的处理、撰写论文、论文答辩、修改和装订成册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之繁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由此在可投入时间与需要花费精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正常条件下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时,粗制滥造就不可避免了。

1.6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学生而言,还没有意识到或是感受不到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只是一项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至于其是否优秀,对毕业影响不大, 也不影响考研和就业, 因此有不少同学在实验数据采集阶段敷衍了事, 浅尝辄止,实验前期数据一般较真实,中后期多为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编造的数据,总体真实性不高。

2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2.1 转变指导思想,重视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转变一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毕业论文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只要毕业生就业问题得以解决, 毕业论文就可以走形式”思想的危害性。认真扎实地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毕业生专业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以专业为基础的就业有着非常强的促进意义。

2.2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改善教学条件

加大对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 积极整合各专业实验室资源,建立公共实验平台,以改善教学条件,这是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加大毕业论文专项经费投入,提高理工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使毕业论文工作不再受制于实验仪器耗材的限制。

2.3 改革毕业论文(设计)启动时间

为避免毕业论文(设计)与升学就业形成冲突,可将毕业论文(设计)启动时间提前,正式开题可提前至大四上学期开始,学生选题更可提前至大三第一学期,拟带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可在教授专业课程期间向学生介绍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与方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课题作毕业论文(设计),及早开始毕业论文的实验部分,这样既有利于指导老师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还可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实验时间。

2.4 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多元化

毕业论文(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只要能够实现对学生上述能力培养的一切教学实践形式,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

对生物工程专业而言,可供选择的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2.4.1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是本科生整个培养计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决定性阶段。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工程属工科专业,适当提高毕业设计在传统毕业论文中的比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类岗位的竞争力。

2.4.2 大学生创新性课题

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且顺利结题的同学(含组员),在省级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可视为已完成毕业论文,不必参加答辩,只需按书写格式要求上交一份总结报告(附公开发表文章正文及期刊复印件)即可,成绩评定为良好,论文被SCI、IE收录的,成绩评定为优秀,其余评定为中等;获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且顺利结题的,在校级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可不必参加答辩,但需按一般毕业论文要求完成相应工作,成绩评定为良好。

2.4.3 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调研报告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生物工程专业调研报告可以就生物产业/生物工程相关企业中应用的工艺技术情况、设备与产品质量监控情况进行调查, 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能够说明问题技术优缺点、帮助企业乃至行业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的研究报告,若有工艺改良,则必须要有可行性论证。专业调研报告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

选择专业调研报告的学生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其能够获得调研对象的可靠资料。在工厂顶岗实习三个月以上,或在此行业代理、销售、经营累计达六个月以上者可优先考虑

2.4.4 创新性专业竞赛

参加创新性专业竞赛, 实现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形化发展,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就业能力、锻造创业精神。毕业生在规定期间内参与校级以上创新性专业性竞赛并取得优胜奖( 鼓励奖) 以上成果,也可以认定其达到了毕业论文培养人才的宗旨。获院级/市级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者,成绩评定为优秀, 三等奖评定为良好,其余评定为中等; 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三等奖及以上者,成绩评定为优秀,其余评定为良好。

2.5 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管理

导师拟定题目要难易适中,选题时实行“双向选择”;论文(设计)完成期间,定期检查学生的有关实验记录,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作态度;严格中期检查,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论文完成阶段,提供详细的论文(设计)书写模板,规范书写格式;答辩阶段,除考虑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论证方案可行性、方案设计、实验技能方面的能力外,还应考虑实验态度、耐心和毅力等个人品德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指导教师回避答辩制度[4],在学生参加开题和答辩时,可要求学生隐去指导老师姓名,使答辩委员会能给出以相对公平公正的成绩。

2.6 实行毕业论文“学研产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工程类专业重在实践,对于部分已参加与本专业相关企业实习或就业的学生,学校可与工厂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联合培养。在学生参加工作期间,可同时参与到工厂的技改和科研项目中来,由校方指导教师与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指导任务。实行“学研产用”四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但可以保证课题完成的质量,还可提高项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办学的质量,更影响该产业的今后发展[5]。地方高校学校在实行教学质量工程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稳妥地研究对策,完善现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

[1]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 EB/OL ].http: // www .pg-zx.edu.cn/upload/ files/zxwd/ jgt200414.pdf..

[3]胡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悖论与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33-36.

[4]刘志煌,刘海苑.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03-104.

[5]张黎, 戎红仁.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研究与实践[ J].黑龙江教育, 2010,(6) : 44-45.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专业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