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公、成周与制礼作乐

2012-04-07侯书勇

关键词:成王周公文王

侯书勇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周公、成周与制礼作乐

侯书勇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牧野之战克商后,周人仍面临稳固东方统治、纲纪天下重任,武王为此欲营建洛邑,但两年后病死,重任落在周公身上。周公采取了救乱、克殷、践奄等措施,尤其是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应的政治礼乐文化措施,巩固了周人统治,奠定了其政治文化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公;成周;制礼作乐

周公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夏曾佑指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1]王国维更具体分析了“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2]451-480王氏“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的观点受到后人挑战,[3]史实是否如此尚待进一步讨论,但他对于周公与殷周之际社会政治文化变革之关联的认识仍深具启发性。通过对西周初年周公所面临的天下形势及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关政治礼乐文化措施的梳理,可见成周在周公稳固统治、纲纪天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后世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周初天下形势与成周的营建

成周的营建和周初天下形势密切相关。据《史记·周本纪》,武王灭商后因“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尽管如此,武王仍“夜不寐”,因为“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徐中舒先生指出“名民三百六十夫”为原殷商有名的三百六十个族氏及其族尹,就是说殷人主力尚存,故武王有此忧虑。[4]为解除这一顾虑,也为“定天保,依天室”,“武王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二年后武王病死,周人内则成王年幼、外则殷人主力尚存,且内部不协,有管叔、蔡叔流言。面对这种危局,周公摄政当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救乱”、“克殷”、“践奄”是平定叛乱、拓展疆土,“建侯卫”、“营成周”、“制礼作乐”、“致政成王”是进一步稳固周人统治、纲纪天下,后者更与成周关系密切。

武王克商后虽“营周居”,但此“周居”只是临时“行在”、“师旅驻地”,洛邑的营建是周公摄政以后的事。[5]周初文献《尚书·召诰》、《洛诰》、《多士》、《逸周书·度邑解》、《作雒解》等均记载了洛邑的营建、建成后所行的典礼及召公、周公对成王、“商王士”等诰辞,但自战国以来学者对于文献和金文中出现的“新邑”、“新邑洛”、“洛邑”、“成周”、“王”等都有不同理解,且争议颇大。争议焦点为周初营建一城、两城还是大城包小城等问题,目前学界仍无定论,①参见李民《说洛邑、成周与王城》(《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彭裕商《新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梁云《成周与王城考辨》(《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5期)、朱凤瀚《〈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等文献。这里也不作过多讨论,仅就洛邑在西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略作讨论。

二、成周与周初政治格局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表征也……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武王克纣之后,立武庚,置三监而去,未能抚有东土也;逮武庚之乱,始以兵力平定东方……自五帝以来,都邑之自东方而移于西方,盖自周始。”[2]451-452成周则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枢纽,并成为周人治理天下的政治权力中心,对此周人有清楚的认识。

成周的营建是秉承武王遗志,担心周室国祚不延而在国土中央作邑治理天下民众。《尚书·召诰》载:“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逸周书·作雒解》载:“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史记·周本纪》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此得到1965年陕西宝鸡出土的成王五年何尊的印证:“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民。”《康诰》则记载:“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孔颖达《疏》曰:“周公初造基址,作新大邑于东周洛水之汭,四方之民大和悦,而集会言政治也。”成王时期保卣记载:“乙卯,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诞贶六品。蔑历于保,锡宾,用作文父癸宗宝尊彝。遘于四方会王大祀佑于周,在二月既望。”此器郭沫若等认为是成王在成周会见东方诸侯时所做,[6]可与《康诰》印证,则成周在周人治理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

张永山先生指出:“营建成周之举,把位于西土的权力重心向东延伸了,在东国洛建立起新的政治中心。”张先生进一步考察了以成周为中心周人在北、东、南诸方向所作军事部署,可见成周的重要战略地位。[7]除此之外,成周在经济上也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如《史记·周本纪》所说的“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三、成周与周初礼乐文化

正因有上述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周公在营建成周、分封诸侯、四方民大和会及致政成王过程中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一,命祀。《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初成王、周公对祭祀非常重视:一是在王畿成周定“元祀”,二是分封诸侯“命祀”。“元祀”《尚书》中4见(《伊训》1见,《酒诰》1见,《洛诰》2见),学者多释为大祀,然而《酒诰》讲文王始受天命,《洛诰》讲天下初定成王在新建成周受命即政,“元”作“大”解似不确,当如《释诂》“肇、元,始也”,即新始祭祀。“元祀”讲文王、成王(周公)以“功”定祀,合于《国语·鲁语上》、《礼记·祭法》所讲“圣王之制祀”。成王、周公“命祀”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时卫成公因梦见夏后相夺康叔享而命祀之,宁武子谏“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对于成王“元祀”、“命祀”场所,《逸周书·作雒解》载:“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诸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周中。封人社壝,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叠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苞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学者多认可《作雒解》为西周文献,诸祭祀场所皆营建成周时新设,包括祭祀天地等神灵的“丘兆”、“大社”和祭祀祖先的“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洛邑告成即举行了祭祀,而大社为分封诸侯场所,也当为“命祀”之处。

其二,礼乐。洛邑告成举行祭祀必有与之相伴的礼制。成周祭祀有两套系统,即“殷礼”和“宗礼”。“殷礼”两见于《尚书》,《洛诰》载周公言“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君奭》载周公先言殷诸王贤臣后说“率惟兹有陈保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自两汉至唐,学者多将“殷礼”理解为殷代之礼,宋王安石始云“‘殷’者,与‘五年再殷祭’之‘殷’同,非夏殷之殷也”,后之学者多从王说。刘起釪先生总结诸说后也认为“自以释‘殷礼’为殷祭正确”。[8]推究周公说话语境,“殷礼”仍当从汉唐学者作殷代或殷人之礼说。这涉及周公是否制礼作乐。周公或没有制定如《周礼》那样系统的礼制,但作了礼制改革,如王晖先生从“祭祀”、“用牲”、“宗法”和“分封”等方面已作分析。[9]笔者认为,“殷礼”指殷人之礼、“宗礼”指周人之礼,二者界限分明,这也与成周居有周人和殷遗相合,考古发现两种葬俗可作为佐证。[10]洛邑告成举行祭祀必有与之相配合的乐歌,贾海生先生对此作了系统考证。他指出《诗经·周颂》大部分为周公和成王在营建洛邑和建成之后进行郊祀、明堂之祭、烝祭、文王庙祭、武王庙祭、春祈社稷、秋报社稷、飨礼、明堂之祭时所作。[11]此正与周公、成王“命祀”、“定祀”、“制礼”相合。

其三,政典。西周早期文献《逸周书·商誓》载:“今纣弃成汤之典。”《诗经·周颂·维清》载:“维清缉熙,文王之典。”《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孔子说:“周公之典在。”“成汤之典”有无尚不可知,但周初文献《尚书·多士》讲“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诗经·大雅·荡》亦载“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其旧指旧典,即“典刑”。甲骨文有典字作、、等形,像两手持册(、),说明殷人是有典册的。周人继承这一传统,故有“文王之典”、“周公之典”。“文王之典”因史料阙如尚不可知,“周公之典”大略可知。在平定东国之乱、封建诸侯、营建成周、致政成王过程中,周公发布了不少诰辞,即《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多士》、《多方》,《召诰》虽或认为是召公之作,但与《洛诰》同载营建洛邑致政成王之事,与周公关系极为密切,此类属于政典。此外还有《周颂》中为举行祭祀所作乐歌。是否有“宗礼”(即周礼)类典制尚不可知,但由此已可看出周公对于周人政治、礼乐文化的重要影响。这也正是钱穆先生指出的:“殷末周初,实产出春秋战国时代之文化的渊源之涵养期也……周公者,又其时代思想之最好的代表人也。”[12]

四、余论

武王克商二年即逝,周人统治并不稳固,很快出现三监之乱。周公在诸贤臣协助下辅佐成王摄政当国,平定东国之乱,为稳固周人统治、纲纪天下而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最后致政成王,此过程中继承“文王之德”总结殷人败亡之因而发布诰命政典、制作礼乐、“定祀”、“命祀”,不仅巩固了周人统治、开创了治理天下的新格局,其系列政治文化措施也奠定了此后三千年政治礼乐文化思想的基础,经孔子“述而不作”影响至今。这些措施的实施与位于《史记·封禅书》所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中心地区的成周密不可分,故我们今天做河洛文化研究当于此探究其核心内涵。

[1]夏曾佑.中国古代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7.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M]//观堂集林: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M]//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1.

[4]徐中舒.殷商史中的几个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108-112.

[5]陈公柔.西周金文中的新邑、成周与王城[C]//《庆祝苏秉琦五十五年考古论文集》编辑组.庆祝苏秉琦五十五年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86-397.

[6]郭沫若.保卣铭考释[J].考古学报,1958(1).

[7]张永山.金文所见成周的战略地位[M]//叶万松.洛阳考古四十年.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13-226.

[8]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1469.

[9]王晖.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周初改制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3:189-215.

[10]侯书勇.试论“殷礼”与“宗礼”[J].求索,2008,(1):150-152.

[11]贾海生.周代礼乐文明考实[M].北京:中华书局,2010:120-228.

[12][日]林泰辅.周公:弁言[M].钱穆,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1-2.

Duke Zhou,Cheng Zhou,and Establishing New Ritual and M usical System s

HOU Shu-yong

(School of Humanitie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Western Zhou was faced with heavy task to consolidate its control in the eastafter defeating the Shang army in the war of Muye,and the task was undertaken by Duke Zhou.Duke Zhou took a series ofmeasures such as defeating the rebels,conquering the Yin people and extinguishing the Yan Kingdom etc.Especially inheriting the behest of the KingWu,Duke Zhou constructed Chenzhou,where he took somemeasures relevant to politics and ritual-musical culture,then consolidating the control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attern of Zhou Dynasty,which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Duke Zhou;Chengzhou;establishing new ritual and musical systems

K224

:A

:1672-3910(2012)04-0009-03

2012-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70015);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GY2010C04)

侯书勇(1978-),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史研究。

猜你喜欢

成王周公文王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为文王发愁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洒脱成王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周公制礼”平议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