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工作探析

2012-04-02彭这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政治思想

彭这华

(东华大学 宣传部,上海201620)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工作探析

彭这华

(东华大学 宣传部,上海201620)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便捷、快速、高效的优势,以及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给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网络虚拟性、信息不真实、传播内容不健康、西方网络文化的冲击等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因势利导,在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载体。

新媒体;机遇;挑战

关于新媒体目前尚无权威定义,一般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因其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交流便捷、双向互动等特点而倍受人们尤其是知识群体的青睐,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4.57亿,其中90%以上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由此可见,新媒体正日益成为高校教职工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毋容置疑,这给当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因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虚拟性、传播内容不健康、舆论导向偏颇等问题的存在,也给当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高校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一 新媒体给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有利于增强高校教职工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使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快捷、更广泛、更自由。高校教职工可以通过电子论坛、新闻跟帖、网上调查等方式适时发表个人看法,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则可以根据受众的意见反馈,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尤其是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能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心理戒备和思想隔阂,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学校和院系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校方决策层可以通过网络全面了解教职工的许多真实想法,从而作出针对性的引导和相应的政策调整。

(二)新媒体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虚拟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略去了信息传播的许多中间环节,达到了信息及时传播的功能,其快捷、方便的优势凸显无遗。新媒体正是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巨大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适用程度,在教育方式、教育场所、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博客、QQ群、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即时性、互动性、族群化等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灵活快捷和入脑入心,从而日益成为高校广泛使用和备受欢迎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三)新媒体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在技术支持、信息提供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时空局限,以增强德育工作的效率。首先,新媒体没有地理上的界限,教职工的德育工作可以摆脱地域的限制,突破空间局限,不同学校、不同部门的教职工可以通过新媒体共享优质德育教育资源。其次,新媒体突破了时空局限,它能够高效快速地传播分散在各地的信息,这使得高校教职工可以克服传统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政治学习的单一模式,轻而易举地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获取政治学习的内容和信息,因而提高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二 新媒体对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是一柄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网络虚拟性、信息不真实、传播内容不健康、西方网络文化的冲击等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传播泛化冲刷着高校教职工的价值取向

大众传媒多维辐射的传播模式使政府难以有效控制信息源,而传播的分散化和网络的交互性更是削弱了政府“把关人”地位和信息控制权。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虽然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其中既有丰富的有益信息,也充斥着各色有害信息。而且网络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们在输出网络技术的同时,必然裹挟着西方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势必对教职工的主流价值观造成较大冲击。现在教职工思想多元化趋势比较明显,价值取向混乱,个别教师甚至信仰缺失,盲目崇拜西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同时一些网站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其消极思想侵袭着部分教职工的道德认知和思想观念,从而导致个体在人生观和行为的选择中出现迷茫与困惑。另外,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个别教师利用网络搜索引擎,采用剪刀+浆糊的方式,肆意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不仅毒化了学术风气,阻碍了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也影响了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二)新媒体交往方式容易导致高校教职工人格异化

毋容讳言,借助于QQ、E—Mmail、MSN、BBS以及手机短信、博客、飞信、微博等新媒体,高校教职工在人际交往中非常便捷,解决问题的预设方式更趋轻松。但长此以往的数字化和虚拟性的交流,容易导致人格异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蒂指出,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务像真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事物还逼真。网络化交往使得人们不再依赖于真实的人际交流,而逐渐被新媒介所主宰。当教职工“宅”在虚拟世界乐不思蜀、流连忘返时,容易导致他们放弃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被网络控制和异化,最终造成人格分裂,导致不同程度的淡漠焦虑、心理障碍,进而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趋向。当前,一些高校教职工沉湎于网络虚拟空间,久而久之放弃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原则,罔顾正常的社会价值判断,不顾教师的社会角色,滥用自己的权利,在网上恶意攻击诽谤别人,侵犯个人隐私,发布不健康与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

(三)新媒体平等话语权增加了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难度

新媒体虚拟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教育以言传为主、教育主客体互动较少的不足,有效调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广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但新媒体在增强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众所周知,新媒体具有的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限制”、“资讯无界限”等特点,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独控话语权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利用权力垄断信息的难度增大,利用话语权进行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收效甚微,通过强制控制信息源的做法难以成功,无论学校还是个人,要想获得话语权,就必须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方法,要主动利用、善于利用新媒体,与教职工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平等交流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毫无疑问,这必然给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三 探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日趋复杂化,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因势利导,在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载体,开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观念,改进工作模式,既要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又要与时俱进地掌握和利用新媒体,以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事准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赢得人心、增强亲和力、提升感召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克服重物轻人的倾向,把教职工看成权益的主体,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把维护好、实现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树立分众化理念。改变过去“一锅端”、“一刀切”、“大呼隆”的思维定势,在认真研究教职工共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个体的差异,把握不同对象的利益所在、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教育客体的个体需求和发展上来,把思想教育与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教职工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它既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新的途径,也日益成为各种利益诉求和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因此,如何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身体力行,积极运用网络问政于民,对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提高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找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一是利用赛博空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一个计算机化、数字化与网路化的多维虚拟空间,一般包括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板(BBS)、短信(SMS)、飞信(Fetion)、博客(Blog)、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Chat Room)、讨论组(Usenet)等。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将理论学习、信息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比如将相关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博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流观价值的传播与宣传,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近年来,东华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尝试。学校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通过网络群发给所有教职工。同时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组织教职工撰写网读随感,宣传部遴选部分与《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一起编发给大家分享。另外,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在节假日和重要时刻,通过网络将工作信息、生活提示等适时发送至所有教职工,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当前,各高校尤其要适应“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将思想政治工作拓展至3G手机等新媒体。要建立校园短信平台,尝试运用手机校园网、手机电视校园网等新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移植到新媒体建设中。二是打造网络舆论表达平台。网络以其数字性、虚拟性的特点成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有效平台与渠道。各高校要通过建立校长信箱、书记热线、校园BBS等途径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同时可以设立校领导网络接待日,让校领导定期与教职工进行网络对话。这既为教职工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献计献策的平台,也为校领导铺设了一个倾听教职工呼声、汲取群众智慧的舞台。这对理顺教职工情绪、推进民主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是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所谓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其实质是人们不再寻求法律手段,而是寄予舆论造势、道德约束、施加集体压力与政府争夺政治与文化话语权。鉴于此,各高校应努力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一方面加强正面引导舆论。要强化校园网的自身建设,将学校重大决策如“三重一大”等在网上公开,增加学校政策的公开透明。另外,通过开设网络访谈、手机论坛等栏目,围绕学校重大决策和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等事项设置话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详实解读和正面引导,同时可由宣传部、工会等部门牵头组织建立网络发言人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掌握网络话语权,从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和保健网站。通过建立心理咨询邮箱、BBS心理版块、在线心理咨询、QQ保健医生等,就教职工的精神痛苦、人际关系、心理困惑、心理矛盾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教职工矫正和治愈心理问题。

[1]辛 摘.新媒体的定义[J].新闻与写作,2006,(12).

[2]蒋海升.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价值方向的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3]尼葛洛庞蒂.数字花生存[M].胡 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G641

A

1674-5884(2012)04-0025-03

2012-02-15

彭这华(1966-),男,湖南茶陵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

猜你喜欢

教职工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