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区利用冬闲田推广平菇栽培的技术及策略

2012-04-01韩小平廖建华

长江蔬菜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新洲区冬闲平菇

韩小平,廖建华

(武汉市农村技术开发中心,430023)

武汉地区利用冬闲田推广平菇栽培的技术及策略

韩小平,廖建华

(武汉市农村技术开发中心,430023)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

平菇生长发育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茸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扇状,直径4~10 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黄褐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生长速度反而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利用冬闲田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收益差异较大。武汉新洲区利用冬闲田发展平菇栽培,以棉籽壳为原料,2 a来已发展有297家生产户,共计投料800 t,采收鲜菇939 t,平均生物效率达117.37%,而且种菇田水稻增产0.8%~21.13%,现将其栽培技术及发展经验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1 栽培要点

1.1 选田整厢,备足原料

收割晚稻后即可翻田整厢,厢宽 2 m,厢沟0.5 m,每667 m2撒生石灰50 kg,多菌灵5 kg。备足原料5000kg,遮光用稻草500 kg,塑料薄膜50 kg。

1.2 选好品种,育好菌种

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应选择广温型品种。该品种具有萌发吃料快、菌丝粗壮、抗性强、菇色灰白、肉厚、柄短、韧性强的特点。

1.3 拌料制块,精细播种

在田头挖制一个拌料池,按比例将原料、辅料和水在拌料池中充分混合,预先做好可容纳10 kg干料,长50 cm,宽45 cm,高15 cm的活动木框。采用分层播种法,先将50%的混合料倒进木框内、轻压,然后在四周边缘撒播一层菌种,再将其余的混合料倒在上面制成砖块,在砖块上播一层菌种,轻压砖块,使菌种和料充分接合,抽出木框,随即覆膜保温,膜上盖草遮光。

1.4 精心管理,适时采收

管理的要点是日遮光保温,夜通风散热,菇体不沾水,厢面保温润。重点是加强通风管理。播种3 d后就开始通风,具体做法是傍晚掀开稻草和塑料薄膜,夜露2~3 h再覆盖,隔天1次,至菌种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即可停止通风。子实体发生后,长厢两头掀开,加强空气流通。子实体成熟后采收,然后抽弓覆膜,培养下一茬鲜菇。

1.5 加强病虫防治

木霉菌是栽培平菇为害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为制约平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绝收。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木霉菌防治。药剂防治:培养料上面发生少量木霉时,应先用刀挖去,然后撒上生石灰粉或喷洒5%~10%的浓石灰水,这样几天后杂菌可被杀死,底部培养料中的平菇菌丝体可继续生长。

2 武汉新洲区发展平菇栽培的优势

在新洲发展食用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每年可供生产利用的棉籽壳15万t左右,还有可以开发利用的稻、麦秆35万t左右;二是技术成熟,先后开发出平菇、凤尾菇、草菇、金针菇、白木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室内袋栽、林间套种和利用冬闲田种菇三大栽培技术模式的开发成功,为食用菌生产由星星点点走向连片、集中、集约经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有一大批食用菌技术骨干,县生物所已成为全区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依托单位和菌种供应中心,并为全县培训了2 000余名技术骨干;四是毗邻武汉城区、黄石,具有广阔的鲜菇销售市场。

3 推广平菇栽培所取得的成就

3.1 平菇之乡的形成

在开发研究食用菌,促进食用菌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新洲以棉籽壳的开发利用为主题,先后开发棉籽壳生料大面积种植平菇、香菇、金针菇、凤尾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多个品种,通过实施一系列星火计划项目,不断向深度开发,先后开发形成了室内立体种菇、林间露地种菇、冬闲稻田种菇等多种模式,全区食用菌生产收入不断提高,收入提高后的农民又不断扩大生产,促进了全区食用菌生产不断地跃上新的台阶,从而获得成果、人才、效益三大指标同步增长,成为武汉地区的平菇之乡。

3.2 实现产业化,达到“亿元区”

武汉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外办、市菜办对新洲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视,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优势,使资源、技术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2000年开始,以徐古和潘塘两镇为主,建立了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到2010年,产量达到2万t,产值突破亿元。同年,在凤凰镇建立了香菇生产和加工基地,年产量达到200 t,年产值达到千万元,形成了规模效益。两项收入合计,新洲食用菌生产跃上了亿元的新台阶。

4 推广平菇栽培的策略

4.1 研究品种特性,提高技术含量

利用新洲区毗邻武汉城区的特点,发挥城郊型农业的优势。以平菇、凤尾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为主干,作为蔬菜型品种,快收快运,销往城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以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猴头菇等品种为干制型品种,就地加工,提高产品质量,进入批发市场和出口创汇;以销定产发展药用型品种如茯苓、竹荪等。不断研究上述类型的品种特性,提高技术含量,逐步形成骨干品种。

4.2 开展人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广泛利用各种力量,开展人才培训,不断培养造就乡土人才,使他们成为食用菌生产技术传播的二传手,多方位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

4.3 加速资源开发、扩大生产规模

新洲区以棉籽壳为生产原料的三大基地已经形成。要加速对棉秆、稻、麦草的开发利用,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4.4 发展外向合作,拓宽创收渠道

争取通过市外办引进食用菌自动化生产设备。同时利用平菇生产技术优势,不分省内外,搞好技术、劳务输出。

4.5 开发销售市场,形成产业气候

避免食用菌生产大起大落,促进食用菌生产步入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在流通领域中,主要是500名个体运销户自筹资金,自由结合组成的若干个购销公司,新洲区食用菌产品80%内销,20%外销和生产需要的各种原、辅材料,就是靠他们经营和销售。

4.6 探寻新洲食用菌产业崛起、发展、成熟的过程

新洲区抓住利用科学技术,重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不断地促进食用菌规模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高潮中不失时机地把产品推向竞争激烈的市场,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反作用力促进了规模生产,在生产中又不断地提出科研课题,从而形成了一套互为促进的产业运转结构,驱动着食用菌生产长盛不衰。

[1]Chang S T,Hayes W A.The Biology and 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s[M].Minnesota:Academic Press,1978.

[2]何忠诚.平菇玉米大田立体种植模式[J].农业科技通讯,1991(2):17.

[3]杨新美.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国食用菌事业的商讨[J].中国食用菌,1991,10(1):3-5.

[4]曹锦清,三农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J].三农中国,2004(2):86.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0.018

韩小平(195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生产工作

2012-03-28

猜你喜欢

新洲区冬闲平菇
山西农谷闫村蔬菜园 冬闲变冬忙“菜篮子”变“钱袋子”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冬闲”变“冬忙”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鲁班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第二初级中学为例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新疆发现巨型野蘑菇重3.6公斤属于无毒类平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