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坐体位颈内静脉置管32例

2012-04-01张春荣

重庆医学 2012年32期
关键词:管术导丝体位

张春荣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端坐体位颈内静脉置管32例

张春荣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总结端坐体位颈内静脉置管的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32例病情重,强迫端坐体位甚至前倾坐位的住院患者,在需紧急血液净化时进行颈内静脉置管以建立血管通路。结果全部患者均置管成功,总穿刺成功率100%,1针穿刺成功率50%,2针穿刺成功率40%,3针穿刺成功率10%。结论端坐位时紧急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可行性,为及时救治患者提供支持。

导管插入术;颈内静脉;端坐体位;血液净化

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静脉压测定、肠外静脉营养、血液净化、肿瘤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紧急情况下进行血液净化时,血管通路多选用静脉穿刺临时导管置管,穿刺血管常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等。穿刺体位一般为仰卧位或半仰卧位[1-4]。但当患者为强迫端坐位甚至前倾坐位时,一般的置管体位难以进行。本院采用端坐位时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32例(盲穿),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本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住院患者,病情重,强迫端坐位甚至前倾坐位,需急诊血液净化。其中9例为糖尿病肾病并急性心功能不全,16例为冠心病并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为肾病综合征全身高度水肿并体腔积液,5例为尿毒症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强迫端坐位或前倾坐位,头稍后仰并偏向对侧。操作者站在患者背后,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夹角处或其稍下方,触及颈总动脉搏动,以颈总动脉外侧0.5~1cm为穿刺点,用5mL注射器与人体冠状面呈30°~45°角进行试穿,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边进针边回抽,当抽出暗红色血液时记住进针方向及深度,拔出注射器,持穿刺针沿相同方向穿刺,回抽出暗红色血液时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好穿刺针,右手置入导丝,导丝置入深度约15~20cm,退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沿导丝轻柔地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及动静脉鞘,退出扩张器,沿导丝插入血透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导丝,注射器回抽确定导管动静脉端血流通畅,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各注入生理盐水5mL冲管,肝素盐水封管,盖肝素帽,缝合固定导管,无菌敷料覆盖后固定待用。

2 结 果

32例患者中,1针穿刺成功16例,2针穿刺成功13例,3针穿刺成功3例,穿刺不成功0例。总穿刺成功率100%,1针穿刺成功率50%,2针穿刺成功率40%,3针穿刺成功率10%。穿刺成功后立即在坐位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等)。

3 讨 论

对强迫端坐位或前倾坐位的患者,当需要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时,患者难以采取常规的穿刺体位进行配合。如强行让患者取坐位或半仰卧位,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且难以穿刺成功,给静脉置管带来了挑战。

比较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3种置管途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不畅率很高;锁骨下静脉血栓和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并可能发生致命性并发症(如血气胸);颈内静脉并发症少[5-7]。且端坐位时下肢与躯干呈90°左右,经股静脉穿刺难以实施,即使穿刺成功,导管在几乎垂直状况下也不能提供有效血流。为此,本研究选择颈内静脉途径置管。

尽管端坐位时颈内静脉途径置管困难加大,但从解剖和生理角度考虑也具有可行性。首先,从解剖因素考虑,颈内静脉的下1/3段大多位于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所形成的陷凹内,选取此处穿刺颈内静脉位置固定[6];同时颈内静脉较粗大,尤其右侧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8];最主要的原因是颈内静脉管壁与颈动脉鞘、肩胛舌骨肌中间腱紧密相连,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7]。其次,多数患者血容量超负荷,血管易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另外,气喘端坐位时,颈部血管及肌肉可能处于较大张力状。以上原因有利于穿刺。

端坐位时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难度较常规体位时加大。操作者需要有仰卧位时置管的娴熟的经验基础,同时要认真心细、动作敏捷,并常规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如果能在床旁有彩超导引下进行穿刺,将更安全有利。

本组32例均能满意置管,提示在端坐位和前倾坐位时,颈内静脉置管术总成功率和一针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且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其痛苦小、血管损伤小、不影响造瘘、能很好地提供有效血流量。同时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只能采取端坐位甚至前倾坐位的患者具有较大优势,为及时、有效地进行血液净化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端坐位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可在强迫端坐体位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中推广应用。

[1]张莹,石承先,张海邻,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100例操作体会[J].贵州医药,2009,33(10):919-920.

[2]程莉,刘国安.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07,9(1):35-36.

[3]江宗兴,汪涛,杨锁军,等.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一种新的超声介入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6):714-716.

[4]裴亚萍.颈内静脉置管体位的探讨及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82.

[5]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

[6]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8-59.

[7]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61.

[8]覃绍坚.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92-1993.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2.035

B

1671-8348(2012)32-3437-02

2012-03-05

2012-08-04)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管术导丝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