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策略

2012-03-31李洁春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校职业院校班级

李洁春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0 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目前已经成为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行的四大教育模块之一,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阵地之一。班主任作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肩负着组织者、教育者与指导者的多重角色,其肩负的责任较之专业教师更为重大。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职业院校的生源(以下简称职校生)质量普遍较低,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高、自制力较为薄弱、个性张扬叛逆、缺乏人生信仰。这导致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困难,德育工作者困惑重重。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顺利完成职业院校的学习,并能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才,是每个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课题。

1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

1.1 自制力较差,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职校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自律性不高,往往经受不住外界娱乐活动的诱惑,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业和健康;行为表现上,纪律松散,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部分职校生以混日子、随大流的方式对待大学生活,常常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旷课、夜不归宿、吸烟、喝酒,甚至骂人、打架等。

1.2 自信心不高,抗挫折能力较差

职校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强烈的表现欲以及鲜明的个性,但承受挫折的能力却很差。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他们背负“三流学校”的阴影,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种等级观念使得他们常常迷茫、困惑,甚至怀疑自己[1]。在这种矛盾心理下,部分学生丧失自信,甚至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对人生毫无目标,在困难、失败面前一蹶不振,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轻易放弃,抗挫折能力低下。

1.3 个性张扬,反叛意识强烈

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前的职校生往往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学校、老师和家长,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2],他们不喜欢被父母、老师“牵着鼻子走”。职校生的个性张扬,不仅表现在衣着、发型、言语等方面的与众不同,而且表现在不轻易认可传统价值观上面;他们敢做敢当,讨厌说教,心态开放。但也正因为如此,部分职校生缺乏理想和信仰。此外,从家庭因素看,现在的职校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部分来自问题家庭的职校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对父母不信任,对亲情不重视,对学习、家庭的责任意识不强。

2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新形势下,对职校生的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职业院校应当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加强对职校生的心理辅导,从教育的整体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建育人良好环境。

2.1 以生为本,亦师亦友

如前所述,职校生个性独立,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受某种观点或理论。因此,作为职校生的班主任,必须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及以往的学习、表现情况,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3]。

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的班主任还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过错,严慈相济,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理解、赏识学生,用真心的爱和真挚的感情赢得学生的友谊和支持,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把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成功的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

2.2 目标教育,明确方向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于2001年率先实践目标教育,并取得喜人的成就。2001年香港汇丰银行在上海招收的50名应届毕业生中,该校占了13个名额,其成功的经验就是目标教育。何谓目标教育?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教育途径,让职校生明确自己的价值目标、学习目标、专业目标、就业目标、生存目标等多方面的目标定位,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然而,根据相关调查,职校生普遍缺乏价值观、道德、技能、知识、心态、身体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和行动方案[4],很多职校生并不清楚其正在接受的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后自身的发展前景。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大部分职校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学习的目标、方向不明确。另一方面,部分职校生缺乏理想信仰,很少会自主地确立目标,他们不会主动、也不愿意给自己确立目标。对此,班主任应加强引导,强化目标教育,不仅要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解目标,使目标切实可行。具体来说,应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目标,并分解为一个个近期的小目标,从而让学生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

2.3 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传统的职校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以管制型为主,班主任是典型的“管教人员”,以高高在上之姿,强调绝对的权威及对命令的服从。殊不知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容易引起职校生的抗逆心理。对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角色,适当放权,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要达到此目的,建立一个民主管理、深得人心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班级建设初期,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班干部,并以民主的方式竞选得力干部。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有自主性和自信心,有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学生中也能形成一定的威信,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在班干部的协助下,组织学生进一步对校纪校规进行学习,让大家讨论校纪校规的合理性,对认为不合理的规定进行广泛地探讨与征求意见,进而形成本班的班纪班规,共同遵守,共治共管,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并利用德育课堂及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抓住每次教育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及班级氛围。

2.4 加强心理辅导,共建育人良好环境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职校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焦虑、偏执、恐怖、抑郁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5]。职业院校的班主任作为学生生活上的父母、思想上的领路人和学习上的导师,是沟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甚至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沟通技巧,并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为职校生创造一个充满尊重、信任和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班级氛围。

3 结语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职校生的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作为职校生的“引路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地改进教育策略和工作方法,从学生的现状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资源,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进展,促进职校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1] 杨银娣.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初探[J].文教资料,2011,(5):236.

[2] 刘艳亚.90后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及管理对策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214-215.

[3] 高永亭.职业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1,(32):5-6.

[4] 王柏林.职校生职业目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3-105.

[5] 唐丁方,郑一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31-34.

猜你喜欢

职校职业院校班级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班级被扣分后